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憶以前收麥子的艱苦生活

回憶以前收麥子的艱苦生活

這幾天,田地里到處都是收麥及種玉米的,只不過半天時間,就全部搞定了。機械化,就是機械化。聯合收割機收割並脫粒,拉回去只需一曬便可入倉。高效播種機鐵茬播種,效率高還不用出苗後去間苗,這效率想想都美得哼。可在我小的時候的收麥種棒子的,可就麻煩多了,完全不是現在這麼回事兒了。那過程,就別提多艱苦,又有多熱鬧了。

首先,不管是收麥還是播種,都是人工,稱個牲口的都算是先進「設備」了。收割機、播種機的,在印象中頂多也就是個聽說,見是肯定沒見過的。

人工割麥有很多講究,如什麼要大熱天趁干割,割的快。 最好是一哈腰割到頭,否則總是直腰會更累,或者說總是看不到個地頭就會有發怵的感覺。 打要(用來捆麥子的麥秸)的要求。 割麥時最好是會挎把(就是麥割到手抓不過來的時候的一種不必一把一放的快速方法)。會挎把的人割麥就割的快多了,放下後把要兒一擰便是一捆,無需停頓。

如果麥子多的就不得不起個大早了,帶好水、乾糧、鐮刀、筐頭、叉子伍的拉著小拉車就出發了。一般是上午割完,下午運回(那得看人手及地的畝數決定)。在小拉車上放麥捆也是有講究的,要擺的四平八穩,方方正正的才能裝的多呢。裝到高處時,便需一人在車擺放,而其他人就用二齒叉子往上挑,直裝到車子的極限了才緊固好嘍拉走。中午的飯是在地里對付的,幾大瓶子水及芝麻鹽裹餅子墊補一下就算完事兒,稍事休息一下便又得繼續忙活起來。有時沒空去爐碾那芝麻,就乾脆把餅子切開,撒上些鹽再抹點香油,一合回去就得。要是能有些淹蒜,那可就是享受級的了。

地里是有很多家都在割麥子的,幹活時沒啥空說話,也只有在午飯時能嘮扯幾句,問著『』帶的么好吃食呀?『』的嘮著。這時,那賣冰棍兒的小孩們也是真精(俗語,聰明的意思),一到此時便也不去村裡賣了,而是專門找那有割麥子的人那去吆喝,趕丁對了,一賣就是一大掐,一會便可賣完了,於是便屁顛屁顛的回家或者是興奮的再去躉一趟來。

麥拉到場後心裡也就算是蹋實了一半了,第二天便可開始晒乾及碾壓了。涼曬是要用叉子不斷的翻騰的,幹了便用那碌碡來碾壓,如沒那碌碡或不能勻個碌碡來用,那就只能用呱嗒的板子拍打麥子脫粒兒了。呱嗒板有大有小,站著用雙手掄圓了拍打的叫大號的,一般是用略帶弧度的長棍子做成。單手拍的叫小號的,比起大號的來加工要精製的多了,要經過砍削拉把等工序。那時的它可還是這打穀場里的主要工具呢!母親是要反回地里撿拾一下遺落的麥穗後,才能安心的回來對付這場里的麥子的,那可真是顆粒歸家呀。那時的場上東一家西一家的,一家挨著一家的都在忙碌著,好不熱鬧。有時還要比個高低呢,當然只是為了提神。賣杏兒的老頭也看到了商機,也來這吆喝了。杏兒是可買可換的,一捧麥子就能換一大簸箕杏兒。這麼多家在這,有一個換的就能起個鏈索反應,即使有那摳門的為了個面子也能換上一簸箕的。賣杏兒的是很希望人們用麥子換的,因為在那時,糧食才是第一位的。

打麥場是幾天前就打好的了,可不是隨隨便便把塊地整平了就行,而是要經過好幾道工序才能加工完成的。先用鐵杴翻一遍,再撒上花秸(碾壓脫粒後的麥秸)或麥糠(麥粒兒的外殼)拌一遍,再用鐵耙拉平一遍,然後就是用碌碡碾壓多遍。在碾壓的過程中,還要看情況不斷的撒水。直到把整個場壓得如同一塊超極大泥坯板那樣才合格。那場一般都是原先大隊合算時用過的大場的一部分。

說起這大隊的場,我還是能記起一些事情來的。如那幾個人才能推得動的起場用的大叉車,大花秸埵等。以及那揚麥的、供杴的,漫麥糠的都配合默切。裝包、縫包、抬包的也不善經,個個用力。那時的糧包,可都是那200斤的大麻袋包呀,人們好像對這200斤的分量不當個多大的事兒一樣,來回的般運著。那時所有的一切都是大隊的,一有個什麼事情,就把破犁頭掛起來一敲便是個鈴鐺的招喚大家。

麥子終於在拍打、碾壓、涼曬後入了倉了,本來那平坦的大場是孩子們的樂園的,但我這個年齡的孩子,已是半個主勞力了,所以播種棒子及其他一些事情是自然是少不了的,唉!有么法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

有的人家那麥子實在是太多了,無論如何也是忙不過來的了,便去請短工來幫收。管飯還得給錢。人們對這項活『』叫打短兒『』。那時我還跟著我爸干過這個活呢,又是飯又是錢的真是不錯,尤其是飯好,有時還能喝到那泔水味的啤酒呢。當然那活也是累人的很的。

說到收麥種秋,那時播種用的主要工具就是——耬。可不是那住人的那個耬,而是一種專門用來播種的農具。似小拉車樣,但無輪,代之的是一根輸送籽種的腿管,管頭是鋼製的犁頭。管腿的上頭固定有兩根拉轅及一對扶把,腿管的上方是料斗,斗形上大下小,多為方形,斗根有出料口(俗稱籽眼兒)並有一小木板可調控料口的大小達限制出料量的效果(俗稱定籽眼兒)。並有一根由斗內伸出的擺環(鐵制),兩頭用細繩固定,通過擺動來均勻出料,擺環只是圓形的一部分,上有加力塊。耬腿的後面還有一鐵環,圓形,俗稱撩環,用來把犁開的土重新拉回,蓋住籽種。

播種時拉耬的可一人可二人,一人時將兩耬轅間的肩袢放肩上,另有一根直袢連接,就可拉著前進了。後面扶耬的得是個行家裡手,邊走邊擺動耬把傳力給擺環部籽,時刻關注出粒情況等。播種完了還得用「小遁瓜子」壓一下種眼,保持好溫濕度,才能出好苗呢。

唉!想想那時受的那個累,再看看現在這輕輕鬆鬆的就完成了,真是一片感慨,一聲唏噓呀。

作者專欄

京雄城際有大動作了?親自去看看!

原湯化原食和大蒜救命的故事

好便宜的大蒜

態度:致雄安文壇的「鬥士」

保鏢

白洋淀的風景,需要慢慢體驗

那麼多的雞湯,咱該怎麼喝?

本文為「雄安新區熱點」(ID:xaxqhot)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瓦橋關 的精彩文章:

雄安舊時風物之五十五 家家戶戶聞雞鳴

TAG:瓦橋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