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雙橋好走,獨木難行」——你知道筷子的歷史嗎?

「雙橋好走,獨木難行」——你知道筷子的歷史嗎?

本文約1500字,閱讀將花費您大約5分鐘

說到這個吃飯的方式,大家能想到的無外乎這麼三種吧:一種就是直接上手,比如咱們的鄰居印度;另一種是咱們熟悉的筷子,這個主要是中國和東亞的一些地區;還有一種是西餐使用的叉子勺子。今天呢,咱就來給大家談談這個筷子的歷史。

不過在說筷子之前呢,咱還是想先多說兩句這個勺子和叉子。擱今天多數人的認知里,刀叉勺子這都是吃西餐的標配啊,咱們中國人過去是不用這玩意的。實際上啊還真不是這樣。從現在一些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來看,咱們中國人早在400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勺子和叉子了,比西方人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西方使用刀叉勺子的歷史大概一千來年)。甚至如果把勺子的形制放得寬泛一點,咱們的先民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勺型的餐具,比如在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出土過由骨、蚌、象牙等材質製成的勺型餐匙。而到了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了跟今天形制差不多的餐勺了。不過商周時期的餐勺統稱為匕,勺首與今天類似,但勺柄頂部是尖的。一直到漢代勺柄的頂部才變成平的,而帶尖的匕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短兵器,即大家熟知的匕首。

彩繪雲紋漆匕

至於叉子的使用,在咱們新時期時期的遺存中也有出現過,只是不太常見。有專家認為,叉子主要是用來吃肉的,但當時的先民生活水平很低,吃肉是統治階級少部分人的專利,所以叉子的使用應該並不普及。好了,既然勺子和叉子咱們先民都早就用過了,那麼為什麼後來大家普遍使用筷子了呢?答案當然是——筷子好用啊!就如著名學者李政道在接受外國記者採訪的時候介紹的:(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高妙絕倫的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而且不怕高熱,不怕寒凍,真是高明極了」[1]。

咱們國家使用筷子的歷史,跟使用勺子差不多。目前考古發現中最早的筷子是在安陽殷墟,是青銅製的。此外還發現過晚商到春秋時代的各種筷子,材質從竹、骨到象牙都有。不過有一點跟今天不一樣,早期的筷子都比較短,大概經過宋元一直到明清逐漸地增長,才達到和今天差不多的形制。

漢畫像石餐桌上的筷子

筷子出現的很早,但「筷子」這個名稱出現的卻比較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筷子都是被稱作「箸」的。這種稱呼的習慣甚至還保留到了今天,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還能見到「箸子」、「筷箸」這樣的叫法。文獻中對「箸」的記載就很久遠了,比如《韓非子》里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就是說商紂王很奢侈,用象牙做的筷子。

說到這個筷子的材料呢,最常見的還是木、竹材質的,這一點到今天都沒有變過。當然人奢侈的慾望是無限的,所以從古到今也有用什麼金銀啊、象牙啊、玉啊做的筷子,這當然是貴族老爺們的專利了。外形上來說古代的筷子跟今天差不多,一頭方一頭圓,只是長度有所差異,這個前面講過了。

唐代的銀箸

那麼,「筷子」這個稱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還有為什麼原來叫「箸」,後來改成「筷子」了呢?有民俗學家研究過,這事兒呢大概是源自於明代東南沿海地區的習俗。明代人陸容的《菽園雜記》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就是說當時海邊出海行船的人,很避諱說住啊、翻啊這些字兒,同音的都不行。所以「箸」就被當地人稱為「快兒」,後來因為這東西一般是竹字做的么,又加了個竹字頭,成了「筷」。

最後呢,在幾千年使用筷子的過程中,咱們的先民也逐漸的形成了一些用筷子的講究,這裡面很多都延續到了今天。比如筷子放在桌上要頭朝里;使用筷子夾菜的時候呢不能在盤子里扒拉,要從離自己近的一邊夾菜;還有就是筷子不能垂直插在碗里,這是上墳時候才這麼擺放的,不吉利;等等。

注釋:

[1] 劉云:《中國箸文化大觀》,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浩然文史 的精彩文章:

TAG:浩然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