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子》十句處世箴言,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

《孟子》十句處世箴言,記住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1、聞過則喜,聞善則拜。

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高興,聽到別人有教益的話就拜謝。


2、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不肯做和沒有能力做的情況用什麼來區分?

3、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

學習永不滿足,是智的表現;教人永不疲倦,是仁的行為。


4、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人如果僅僅是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逸,而不接受教育,就會近似於禽獸了。


5、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鎡基:大鋤。即使有聰明才智,也要乘勢而為;即使有好的農具,種田也要趁農時。

6、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古代的聖賢遠遠超過一般人的原因,沒有別的,善於推行他們的好品行罷了。


7、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施行仁政就會得到榮耀,不施行仁政就會使自己受辱。如果厭惡使自己受辱卻不行仁政,這就好比厭惡潮濕卻又住在低洼的地方。


8、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心地光明正大,那麼眼睛就明亮;心地不光明正大,那麼眼睛就昏暗無光。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觀察他的眼睛,那麼人內心的善惡往哪裡隱藏呢?


9、《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太甲》記述道:"天降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造的罪孽,不可能活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0、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讓父母歡心有辦法,(就是要心意真誠),如果反躬自問心意不夠真誠,就不能使父母高興;使自己心意真誠有辦法,(就是要明白善的標準),如果不明白善的標準,也就不能使自己心意真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說雜談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女菩薩,觀音地位沒她高,如來也曾敬讓她三分

TAG:素說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