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話劉宇昆:他翻譯了《三體》,他自己的科幻小說主角是數字貨幣

對話劉宇昆:他翻譯了《三體》,他自己的科幻小說主角是數字貨幣

科幻小說作家劉宇昆(Ken Liu)撰寫了一篇重要的短篇小說《拜占庭移情(Byzantine Empathy)》,這個故事以加密貨幣與分散式分類賬技術為核心,加密貨幣最終擺脫了在貧民窟中被恐怖分子及毒販支配的命運,迎來了自己堂堂正正的貨幣地位。

對話劉宇昆:他翻譯了《三體》,他自己的科幻小說主角是數字貨幣

良好的編碼技術聲譽

與比物幣核心開發者與生態系統大牛Jimmy Song相比,劉宇昆的「江湖地位」其實一點也不遜色。Song將劉宇昆稱為他曾經合作過的「最出色的編碼人員之一」。

劉宇昆表示,自己的職業生涯堪稱「怪異離奇」。他曾經為微軟及多家初創企業編寫代碼,而後決定攻讀法學博士學位,並嘗試參與企業的稅法相關工作。此外,他還是一位屢獲殊榮的中文翻譯,將眾多優秀的中國科幻小說帶入英語世界。這一切,都成為《拜占庭移情》的創作基礎。劉宇昆掌握著的編碼、法律與語言知識,再加上其對加密貨幣以及分散式分類賬技術的深刻了解,最終成就了這篇作品。

播客Soonish的編輯Wade Roush向劉宇昆提出了兩個要求:首先,他想要一篇簡短的故事,並將其作為劉作品選集的一部分。此外,Roush還要求劉宇昆精心翻譯劉慈欣的新作《黃金原野》(劉宇昆翻譯的劉慈欣作品〈三體(The Three-Body Problem)〉獲得雨果獎最佳小說獎)。作為同《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與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作品,這本文集自然會引起加密貨幣行業的高度關注。

對此我們採訪了劉宇昆,希望了解他將這一技術話題引入科幻小說的動機。

對話劉宇昆:他翻譯了《三體》,他自己的科幻小說主角是數字貨幣

劉宇昆(Ken Liu)

問:在加密貨幣以及比特幣這方面,您為什麼如此關注拜占庭將軍問題?

劉宇昆:由於這是個簡短的故事,所以我受到篇幅所限,只能在其中探討加密貨幣諸多有趣方面中的一個。而共識性與系統權威機制對我來說是其中最核心的主題,而且與我想講的這個人類故事最為契合。

在我的作品中,你可以明顯看到,我遇到了加密貨幣的適應性問題。無論是從部分還是整體來看,加密貨幣都不可避免地與國際恐怖主義或者毒品扯上關係。你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方向,這是有意為之嗎?

我覺得我並不是有意與主流觀念背道而馳。我發現,加密貨幣背後的數學、演算法、歷史以及思路非常精妙而且有趣。我只是想講一個故事,希望以認真、同情的方式看待這種思考。在多數情況下,主流媒體在報道複雜觀念時,總是會將其簡化為廢話或者被迫將其與現有敘述聯繫起來。我認為,有時候我們對小說的選擇也會受到這類報道的影響。

我希望重新關注在基礎論文以及源代碼方面投入時間與精力的人們,講述一個尊重讀者也尊重加密貨幣實踐者們的故事,當然也不會迴避複雜的思維本身。

問:您為何決定創作這樣一篇作品?

劉宇昆:編輯Wade Roush邀請我創作一個故事。其中的基本思路是圍繞《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所廣泛涵蓋的各個技術領域撰寫一篇小說。

我認為自己在虛擬現實與區塊鏈兩大領域最具經驗與專業知識積累,所以這個故事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問:您是如何創造出虛構加密貨幣empathium的?

劉宇昆:我已經在救災與非政府組織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很長一段時間,希望了解如何指導並解決人們在解決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時面臨的體制性問題。我希望探討區塊鏈與虛擬現實技術如何幫助人類改善複雜化這些問題,並將相關結論作為empathium的基礎。

問:您在這篇小說當中選擇了兩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作為創作基礎,加密貨幣與虛擬現實。為什麼?

我認為區塊鏈除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數學應用方案之外,還代表著共識性建立與集體決策技術在歷史層面的新發展。(關於這種歷史發展,選舉、陪審團、法院以及君權至上等制度都是其典型表現。)在另一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則屬於一類新興媒體,而每種新媒體(包括寫作、電影、電視以及互聯網等)都深刻地改變著我們對他人的同情心以及建立個人及群體身份的方式。科幻作家當然無法拒絕這樣兩種能夠對當前及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技術成果。

符號系統將必然遭受黑客攻擊

問:在企業法務領域的工作經歷是否給您的科幻創作帶來了啟發?

劉宇昆:我認為這段經歷讓我考慮到法律結構對企業決策、競爭以及合作方式帶來的約束與指導作用,亦會考慮到該如何繞過及克服這些約束與指導。我傾向於將系統入侵視為任何社會的基礎組成部分,包括虛構中的社會。

問:乍看起來,您的專業涵蓋面幾乎無所不包。那麼科幻寫作與編程及法律背景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

劉宇昆:我的職業背景是技術與法律(我身為程序員加律師),因此我傾向於通過符號系統的視角來審視一切。程序員與律師對其各自符號系統的理解有著很多共通之處:從本質上講,程序員與律師都屬於試圖構建符號機器的從業者,通過遵循其所在制度內的規則以達成一定效果。

事實證明,寫小說基本上也是這樣一個過程。讀者們已經學會如何對文學作品中各類敘述技巧作出正確的情緒反應,而作者則利用這些技巧建立起情感機器——這類似於律師構建起合約或企業結構,或者程序員開發出應用程序及實用工具。

而這正是最有趣的地方。無論是在小說、編程還是法律層面,熱愛工作的從業者們總是在尋求超越純粹技術的能力。他們從源代碼片段或法律論點當中找到靈感,而這些片段或論點將超越單純的需求,一步步邁向藝術、優雅與美麗的境界。這與小說完全相同。

想要煽動人們的情緒並不難;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想要構建起一套美麗而真實的情感機器,則要求創作者將技巧、運氣與聯合一切創造性努力等因素組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固有思維的樊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行者 的精彩文章:

比傳統溯源手段快近30萬倍,這一次區塊鏈解決了細菌爆發災難

TAG: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