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叛變無常的將領,四次改名和三次稱臣,還曾割據福州地區

五代十國叛變無常的將領,四次改名和三次稱臣,還曾割據福州地區

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後期政治的延續。五代雖然實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個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

五代十國將領李仁達在閩國擔任元從指揮使十五年,卻沒有得到升遷,至閩主王曦時,叛奔建州投靠王延政,王延政任為大將。到朱文進弒王曦後,李仁達又叛奔福州,向朱氏陳取建州之策。朱文進厭惡其為人反覆,把他送往福清黜居。

閩國皇帝王曦被部將朱文進、連重遇所弒,不久兩人又被林仁翰所殺,林仁翰想迎立富沙王王延政,945年,王延政派其從子王繼昌到福州鎮守。

李仁達因曾背叛王延政,擔心王延政會報復,又見南唐已經攻擊王延政,於是對黃仁諷等說:「今唐兵乘勝,建州孤危。富沙王不能保建州,安能保福州!昔王潮兄弟,光州布衣耳,取福建如反掌。況吾輩乘此機會,自圖富貴,何患不如彼乎!」聯合陳繼珣、黃仁諷等人謀殺王繼昌,奪取福州政權。

李仁達欲自立,又恐眾心不服,於是擁立雪峰寺僧人卓儼明為帝。李仁達自任為六軍諸衛事。

王延政聞福州發生兵變,將黃仁諷一家滅族,命統軍使張漢真領水軍五千,會同漳、泉兵討伐卓儼明、李仁達。

後來李仁達知悉陳繼珣、黃仁諷有異心,把他們誅殺,因此兵權盡歸李仁達。

李仁達不久殺卓儼明和儼明之父,自稱為威武留後。李仁達和南唐通好,南唐封仁達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賜名為李弘義,李仁達又派使者向後晉進貢。

當南唐攻滅王延政後,召仁達入朝,仁達不從,南唐出兵討伐,仁達於是和南唐決裂,向後晉稱臣,自稱威武留後,權知閩國事,更名李弘達;又向吳越稱臣,請求吳越援助,再改名為李達,和吳越援軍一起抵抗南唐的進攻。

這段時間李仁達共有李弘義(稱臣於南唐時)、李弘達(稱臣於後晉時)、李達(稱臣於吳越時)三次改名。

946年,泉州刺史王繼勛致書給李仁達,希望修好,李仁達以泉州曾隸屬威武軍,怒其抗禮。四月,派遣弟李仁通領兵萬人伐之。被留從效擊敗。

李仁達其後以弟李仁通為知福州留後,親自到錢塘(杭州)晉見吳越王錢弘倧,弘倧賜封李仁達為兼侍中,賜名李孺贇。不過李仁達深感恐懼,以金筍二十株及雜寶賂內牙統軍使胡進思,求歸福州。進思向弘倧為李仁達請求,弘倧從之,李仁達得以返回福州。

李仁達回到福州後,與吳越戍將鮑修讓不和,計劃襲殺鮑修讓,再以福州投降南唐。被鮑修讓發覺,引兵進攻李之府第,殺死李仁達,並夷其族。鮑修讓將李仁達首級送至錢塘,吳越王弘倧以丞相吳程知威武節度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中的不倒翁 宋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
他土匪出身,後成皇帝的乾兒子,因為牆頭草的性格被滿門抄斬!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