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房價暴跌的猛葯出現了?其實並不是它!

讓房價暴跌的猛葯出現了?其實並不是它!

全文一共2735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端午假期,最火的話題莫過於世界盃連爆冷門,而在賽事跌宕起伏之際,傳來兩個重磅新聞:國稅地稅正式復婚,不動產登記實現全國聯網!

頂層設計完成,下一步會怎麼走?這又是否如外界所言:「房價下跌的猛葯真的來了呢?」而馬雲的預言:「8年後,房子如蔥」會成真嗎?

01

24年後,為何國稅地稅分了又合?

6月1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全國省級國稅地稅合併,各地密集掛牌,來得比意料中的快一些。

上世紀90年代,將稅務局分成國稅局、地稅局,分稅制實行了24年,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分稅制的改革,可以說是中國土地財政的濫觴。多地財政收入嚴重捆綁房地產業,導致資本遊離於實體經濟外,而高地價高房價所帶來的高成本,讓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

如今國稅地稅復婚,從結構上看是好事一樁,ZF部門精簡化、便利化,老百姓少跑幾趟,夫妻和諧,造福大眾。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可以說這一拳打在了高房價的「七寸」上。

在地方稅中,和房價掛鉤的稅種佔比很大,事實上房價的大頭就是稅費。

在過去,房地產對地方財政主要有三部分的貢獻:一、在公共財政收入中貢獻的增值稅、所得稅等稅費;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土地出讓金部分;三是房地產開工帶動上下游產生的收入。

財政部公布2017年全國土地出讓數據顯示,去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同比增長40.7%。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2013年以來土地出讓收入增速最快的一年。

具體城市來看,去年南京市財政收入對土地出讓依賴度達到136%、杭州為140%、佛山141%。

而地稅局摘牌後,可以說地方ZF失去了徵稅權,也就是說等於失去了推動房價和土地價格以增加自身收入的原動力。

那麼稅制的改革,從利益分配上來說就很有趣了:中央的「錢袋子」是鼓了,但地方財政削弱了,地方的牆怕是站不住啊。如何保障地方財政去支撐地方經濟的發展?

火箭妞認為,為了彌補稅改後的地方財政收入缺口,這意味著, 流失了多年的重要稅源-直接稅(財產稅、房地產稅)離開徵不遠了。

02

不動產登全國聯網,殺傷力如何?

就在國地稅合併的同時,十年前就聲稱在準備的「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也突然現身了。

根據央視報道,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已實現全國聯網,我國不動產登記體系進入到全面運行階段。

消息一出,很多人認為不動產登記將成為房價快速下跌的一劑量猛葯,但火箭妞認為該制度並不會直接影響房價。

留意上圖劃紅線部分:「平均每天為30多萬企業和群眾提供不動產統一登記。」

首先,要明晰的是,30多萬次登記的不一定全是房子,它還可能包括森林、耕地、海域、草地等。

其次,一天30萬套房子,一年240個工作日,這個量只能覆蓋新房和少量的存量房。

雖說不動產登記是自願的,不去登記或不做抵押、交易等變更,記錄的信息是不變的。

大多貪官應該早就把房產轉移走了,如果名下有多套房的產權和自首沒有什麼區別,那麼本就以非佔有,而是以快速變現為目的的炒房客呢?

雖然目前國家並沒有出台對多套房持有者的懲罰措施,但現在天羅地網已經開始布下, 意味著勒在炒房客脖子上的繩子將進一步收緊。

火箭妞曾強調,國家調控樓市,目的並非要讓房價大跌,而是要維「穩」。不動產聯網登記這招不會直接讓房價降,但會加快炒房客的「放盤行動」,房價的狂歡持續不了多久。

儘管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的數據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全國居民所擁有房屋的情況將會「全透明」,「房叔」、「房姐」將會無處遁形。

而當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後,一個地區有多少人,有多少套房,一個人在全國有多少套房,這些信息都會是國家的囊中之物,也方便了確定房地產稅的徵收標準和稅率。

配合」國稅地稅合併「來看,頂層設計完成,開始拉網收口,目標不難猜測,就是為了未來的稅制改革在鋪路。

相當於在給了一部分人時間和空間,提前打招呼:被「既得利益者」阻撓了十年的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都已經實現了,房地產稅也不會只是「狼來了」。懲罰性稅收手段就在路上了,現在要改過自新還來得及。

03

樓市最大殺手鐧,不是房地產稅!

從《集體失速!央媽還能跟上加息節奏嗎?》里反映的數據來看,除了房地產的相關數據較為可觀,2018年5月的金融數據可以用全面不及預期來形容,被房地產綁架的中國經濟,該何去何從?

可以得出結論:目前的樓市調控,無論是限價、限購還是限貸,都是指標不治本的。要遏制炒房這個勢頭,必須要不斷地打擊。

經上文分析,無論是國地稅合併,還是不動產全國聯網,都不會導致房價直接下跌,那麼其指向的房地產稅呢?

一旦房地產稅的靴子落地,對樓市造成的傷害會有多大?火箭妞不敢妄下判斷。但房地產稅為何遲遲不落地?恰恰是因為它有效。

但火箭妞倒不認為房地產稅是樓市的致命傷,這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原因是非常嚴重的供大於求,人口越來越少,而房屋空置率卻越來越高。

中國房子的空置率究竟是多少?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陳錫文根據電力部門的數據陳述的空置率為:2017年大中城市13.1%,中小城市13.8%,農村14.3%。

而在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也說,根據用電量調查,全國住宅的空置率已超過日本的13%。

兩人的結論基本吻合,目前,中國城市住宅的空置率就是13%多一點。

按國際常見標準,空置率10%以下為較合理區,房屋供求基本平衡;10%-20%之間為危險區間;20%以上為房屋庫存嚴重積壓。

(圖片來源於網友,雲南XX縣,拍攝時間2018.5.13 20:30-21:30)

而不動產的全國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以後不用人工算「黑燈率」了,還可以得出更為準確的空置率,或許空置稅也在路上了。

除了空置率比日本嚴重之外,相比與其高度的老齡化、少子化率,我朝情況也不容樂觀:

一、去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雙雙下降!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

可怕的是,2016年已經全面放開了二胎。

(來源:好奇心日報,國家統計局)

二、少子化問題凸顯,年輕人口斷崖式下跌,00後比80後少約8200萬。

(來源:恆大研究院,國家統計院,聯合國)

三、人口老齡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

(來源:恆大研究院,國家統計院,聯合國)

所以當武漢推出「八折人才房」吸引畢業生,當西安打出巨額房補留住大學生,當成都、鄭州和重慶紛紛出台「折價人才房」時,深圳也打出了「畢業生落戶秒批」+「六折人才房」+「60%安居房供應」,直接加入「搶人大戰」,和二線城市開擼。

為什麼?人口紅利基本吃盡,ZF仍需要GDP啊,勞動力人口才是一個城市的價值源泉和興衰之本。「人口通縮」的城市,根本沒有前途可言,深圳也感到了危機。

那麼同樣,中國樓市也在面臨一個難題:人口老齡化,若空置房依然居高不下或越來越多, 蓋了那麼多房子未來該賣給誰?

ps: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多多點贊和轉發,這樣火箭妞才有動力寫出更多更好的內容和大家分享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月冬眠丨尹曉偉 的精彩文章:

TAG:六月冬眠丨尹曉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