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古詩詞賞析:夏至二首

經典古詩詞賞析:夏至二首

夏至

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節氣概述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歷史記載

夏至,古時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載:「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夏至接近遠日點,冬至接近近日點,且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快,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慢,夏長冬短由此得來。

夏至食俗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

漠河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

食狗之爭

爭議

從2014年5月開始,廣西玉林要舉辦「夏至荔枝狗肉節」的消息引發熱議。趙薇、孫儷等眾多明星或公開場合現身抵制,或在微博上發文討伐,讓玉林因「狗肉節」成為輿論的靶心。

6月6日,玉林市政府發布聲明,聲稱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活動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玉林市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從未舉辦過任何形式的「狗肉節」。

節氣養生

嵇康在《養生論》中談到對夏季炎熱的保養:「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就是所謂的心靜自然涼」,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夏至最佳時令飲食——苦瓜

中醫學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經,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等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多飲、中暑發熱等病患者服食。

經典古詩詞賞析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思歸時初為校書郎》

唐-- 白居易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

遂求及親祿,僶俛來京師。

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

冬積溫席戀,春違采蘭期。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

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信商盟 的精彩文章:

TAG:眾信商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