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旗所到,毒品隨之!日本在侵華過程中妄圖把中國人變成「大煙鬼」!

日旗所到,毒品隨之!日本在侵華過程中妄圖把中國人變成「大煙鬼」!

從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和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日本在軍事侵華的同時,喪心病狂地推行罪惡的毒品戰略。

由於日偽縱毒政策的誘惑和刺激,蒙疆地區罌粟遍野,制毒工廠林立,蒙疆成為日軍全面侵華毒化中國人的重要鴉片毒品基地。從蒙疆的罌粟種植、鴉片專賣和毒品加工中,日本侵略者獲得巨額不義之財。而蒙疆地區罌粟種植泛濫。種植和吸食鴉片惡性循環,吸毒人數累年遞增,日偽對蒙疆人民所造成的災難是難以估測的。鴉片毒化了世風,助長了罪惡。日偽統治下的蒙疆,「官方規定鴉片是一種社會必需品,用於宴會、饋贈、節日慶賀等相互應酬活動中」。

鴉片田

「癮君子」的畸形情態與侵略者的獸性交互發作,演成了一幕幕駭人聽聞的屠殺中國人民的慘劇。日本統治下的蒙疆,煙毒泛濫,毒品走私猖獗,給人民帶來無窮無盡的禍患。「受日偽毒化侵略,時經八載,同胞中毒之深不可言喻。」

鴉片田

可見蒙疆煙毒危害之烈,影響之遠:一方面導致中國境內毒品泛濫成災,嚴重危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也在鴉片經營中攫取了巨額財富,日本特務通過交易竊取了大量情報。隨著罌粟的大量種植,鴉片加工和買賣十分興隆,淪陷區吸食者與日俱增。不僅地主、資本家、官商富戶吸食成風,就連許多貧苦人家也漸吸成癮。

走私鴉片

以張北縣為例,1939年至1945年,隨著該縣罌粟種植的不斷增多,鴉片吸食者竟佔到全縣總人口的30%左右,其中嗜毒成癮者約佔10%—15%。1939年,張北縣城內開設的大煙館共有10處。大的設10至20個床位,能同時容納三四十人;規模小的有4至6個床位。一般煙館每天約有100多人光顧。

除此之外,張北縣城內的42家糧店以及其他的店鋪和大戶人家,都自備煙燈煙槍。吸食時,一個大鴉片吸食3—4次之後,還會把剩下的煙灰喝入腹中,以解煙癮之苦。眾多吸食者精神頹廢,喪失勞動能力,甚至賣兒賣女,妻離子散,傾家蕩產,由煙民淪為遊手好閒的遊民。正如張北縣當時流傳的順口溜:「大煙鬼,好吃乾的好喝水,好偷東西好說嘴;好占寬處羅圈腿,男的懶,女的孬,不務正業撈外快。」

盧溝橋事變後,特別是當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後,侵華日軍更是不擇手段地強令佔領區的農民擴大種煙面積,強行以低價收購,高價壟斷配銷,以此籌集太平洋戰爭的軍餉,負隅頑抗。

1941年12月8日,陳應道曾就日偽在綏遠省托縣種毒獲取高額收入致傅作義的電報中說:「1.托境偽縣公署本年實仗[丈]煙畝304頃,每畝須繳出官煙20兩,共收購官煙608000兩。買價每兩按上中下規定偽幣7至9元,按此數目估計,托縣運往北平,即在不加以精治[制]每兩利得約10元左右。故敵人在托縣境內之榨取,僅煙土一項,每年即有600餘萬元之收入。2.煙稅每畝6元7角,全縣共收20餘萬元。」

由此可見,「日本侵略者利用煙毒這把雙刃劍,在把中國人變成『東亞病夫』、『大煙鬼』的同時,實現著其侵佔中國的狂妄野心。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二卷》,2015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歷史百家 的精彩文章:

薊州鎮為什麼那麼重要?竟然需要戚繼光這樣的名將戍守十六年

TAG:青年歷史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