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藥師佛文化之因果規律

藥師佛文化之因果規律

因果問題,屬於佛教的基礎理論,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因果規律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製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見連諸佛菩薩,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弄清因果問題,是學佛的一個重要前提。

學習藥師經,信仰藥師佛,要達到「能除眾罪、善願皆遂」的目的,不可不知藥師佛文化揭示的因果規律。現略舉一二:

1、《藥師經》上說:「若有眾生,為貪嗔痴之所纏逼,造無間罪及諸惡行,誹謗正法不修眾善,當墮地獄受諸苦痛。」

貪嗔痴三毒屬意業,貪慾與嗔恚的發作都是因為愚痴,不能貪的而執著奪取,不該嗔的而發怒記恨,由此造下眾多的罪業與惡行,又曲解誹謗聖賢的正確教育,不學習戒定慧三學等善知識,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會受到各種各樣的痛苦。

由此得知,貪嗔造惡是因,受諸苦痛是果;常修眾善是因,得人天樂是果。

2、《藥師經》上說:「若有眾生為營農業及商賈事,令心擾亂,廢修菩提殊勝善法,於生死中不能出離,各各備受無邊苦惱。」

若有眾生經營農業、商業,運營管理事務使心思煩亂,不知道運用智慧去處理問題、化解困難,在是要發展還是要關閉的矛盾中得不到解脫,身體受到種種無盡的痛苦、心靈因煩惱而倍受折磨。

由此得知,廢修菩提善法是因,備受無邊苦惱是果,反而言之,常修菩提善法是因,各種苦惱解脫是果。

3、《藥師經》上說:「「若有眾生造諸惡業殺盜邪淫,於其現身受刀杖苦,當墮惡趣。設得人身,短壽多病,生貧賤家,衣服飲食悉皆乏少,常受寒熱饑渴等苦,身無光色,所感眷屬皆不賢良。」

「殺生、偷盜、邪淫」屬十惡業中的身業。殺害生命是十惡業之首,殺生的果報也非常重,我們知道這因果規律後,不造殺生造業的因,就不會受到極苦的果;偷盜的果報是生貧賤家;邪淫的果報是所感眷屬皆不賢良。

4、《藥師經》上說:「若有眾生造眾惡業,不信三寶,隨虛妄見。棄背正理,愛樂邪徒。謗毀佛經,言非聖說。外道典籍,恭敬受持。自作教人,俱生迷惑。當墮地獄,無有出期。設得為人,生八難處。遠離正道,盲無慧目。」

5、《藥師經》上說:「若有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惜,不知惠施及施果報,愚痴少智無有信心,多蓄珍財勤勞守護,見乞者來心生不喜,設不獲已行惠施時,如割身肉深生吝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然於自身尚不能用,況當供給父母妻子、奴婢僕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中,或傍生趣。」

6、《藥師經》上說:「若諸有情慳貪嫉妒,造諸惡業,自贊毀他,命終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從彼終已,來生人間,或作牛馬駝驢之屬,恆被鞭撻,饑渴纏心,身常負重,困苦疲極。若得為人,生居下賤,奴婢僕使,被他驅役,恆不自在。」

因果規律,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得非常清楚:「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嗔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斗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因果,又叫業、因、緣、果、報。業:梵文譯音,意為造作、活動。指一切身心活動,包括身、口、意「三業」。包括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受果報的)。

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業,卻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說,我們人生是受著業力的支配的。業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業因。果,是結果。報,是報應,是回報。

緣,就是條件,因緣結合,才產生果報。佛經偈語已說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什麼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實是人已兩利,也可以說,利人就是利己。 -

什麼是惡?害人是惡。害人是人己俱害,害人終害己,以害人開始必然以害己告終。

常言道: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為什麼惡人會有善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前世所修的福報還沒享完,今生造惡的惡報還沒有成熟。現在善因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報;如果他今生不作惡事,福報就更好。至於他今生所種的因果,也不會自行消失,因緣成熟時,必受應得的果報。如像富貴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賭,任意揮霍,沒有受饑寒,這是因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過照這樣亂花下去,縱有百萬家產,終有一天會傾家蕩產的。

為什麼善人會受惡報?這是由於他過去生活中培植的惡根深厚,前世「不善之因」的果報沒有盡,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還沒有成熟。現在惡因又先成熟,所以先受惡報。如果今生不行善,惡報會更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種的善因,也沒有白種,將來必受相應的福報。

佛陀在《藥師佛》中反覆告訴大眾,造諸惡業、不修眾善將使身心受苦,這是從反面而說的,若能斷諸惡業、常行眾善,則能使身心安樂、善願皆遂。常行眾善(十善業道)能得到哪些果報?在《佛說十善業道經》有詳細介紹:

第一、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

第二、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

第三、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一、諸根調順。二、永離諠掉。三、世所稱嘆。四、妻莫能侵。

第四、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一、口常清凈,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凈。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

第五、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第六、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凈業: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

第七、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第八、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第九、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一、無損惱心。二、無嗔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第十、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惟歸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兇疑網。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八、不起身見,舍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藥師佛文化促進會 的精彩文章:

TAG:藥師佛文化促進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