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為什麼廢除了歷代都沿用的謚號制度?

秦始皇為什麼廢除了歷代都沿用的謚號制度?

原標題:秦始皇為什麼廢除了歷代都沿用的謚號制度?


《史記 秦始皇本紀》記載「六國畢,四海一」之後,嬴政和群臣商議自己的名號。


李斯等大臣狂拍馬屁,建議嬴政採用「泰皇」之尊號:

「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嬴政認為既然自己超越「三皇五帝」兩條街,「泰皇」等級太低了,乾脆叫「皇帝」才能無縫匹配:

王(嬴政)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下文所有引文,皆引自《史記 秦始皇本紀》,另註明除外)

至此,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屆「皇帝」就新鮮出爐!


嬴政同志在自稱為能傳至萬代的「始皇帝」的同時,卻取消了「謚號」,他說:

「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

他為什麼他要取消「謚號」?


這憑常識都能想到,自認為「功蓋三皇五帝」的嬴政,哪裡容得小几個腐儒和孺子給自己評價自己的功過?


嬴政同志是法家信徒,他是相當討厭這些百無一用的「儒家公知」,在懲治那些跳大神的騙子方士的時候,焚過一些書,坑過幾個儒,其實規模不是很大。


漢代賈誼《過秦論》對秦始皇的評價是很低的:「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

司馬遷《史記》記載當時的知識分子評價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良士是「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


趙高和胡亥為什麼能鑽空子發「矯詔」奪取王位,害死扶蘇?


就是因為秦始皇非常忌諱「死」字:「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秦始皇病的很嚴重,身邊的大臣都不敢談病情,以及「立儲君」之類的身後事。因為談不好要掉腦袋呀!


《史記·秦始皇本紀》:

本紀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

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所以,秦始皇死了誰都不知道,屍體臭了,趙高用鹹魚掩蓋。


可見晚年的秦始皇身邊根本不存在「房謀杜斷」的大臣。


他的性格也容不下這樣人,完全斷絕了「忠諫之言」。


綜上所述,秦始皇雖然雄才大略,但也有一些性格缺陷:好大喜功,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同時迷信思想濃厚,對禁諱苛刻又敏感,臣、民說錯話,隨時有掉腦袋的危險。

所以,連一個「死」字的都忌諱秦始皇,怎麼能容得下「子議父,臣議君」謚號制度?


「歷史學」和「心理學」交叉的一門學科叫做「歷史心理學」:通過歷史人物的行為分析歷史人物的心理。



心理學博士施琪嘉《中國始皇帝—贏政的心理動力學分析》一文,利用動力心理學(Dynamic Psychology)理論,從歷史文獻記載的秦始皇人生際遇著手分析,他認為:


秦始皇暴虐剛愎,多疑,偏執,不容歧見,某些方面很勤奮聰明,但某些方面的心智卻低下,其原因正是是幼年顛沛流離生活產生的「戀母情結」導致,也即所謂的「娥底浦斯情結(Oedipus)」。

見:施琪嘉.中國始皇帝-贏政的心理動力學分析,德國醫學,2000,17(2),頁118-121.

學者李長春的研究也有差不多相同的結論,認為秦始皇性格特徵源自童年的父愛缺失、母親淫亂導致自卑感,然後成年後通過政治、軍事上的進取獲得自尊心:

引自:李常春. (2009). 秦始皇性格特徵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南昌大學).

總之,嬴政同學是一個特別複雜多面的人物:政治天才與愚昧笨蛋集於一身,無比理智與特別糊塗兼有:



首屆「女皇帝」——武則天留下無字碑,功過任人評;首屆「男皇帝」——嬴政取消謚號,不準後人非議;


哪知道,他打造大秦帝國僅二世而亡,而緊接著漢代的儒生大翻身,把他黑成一堆翔。


還是那句話,對待歷史人物盡量抱著「理解之同情」原則去分析審視。



秦始皇毫無疑問是千古一帝,但其局限性和缺陷也很明顯,我們也沒必要「上帝視角」,以今人標準和價值體系去責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秦將司馬錯伐蜀,加快了秦國六國統一的一步伐,為秦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范睢是個厚道的丞相,卻突然要扳倒宣太后、魏冉,甚至扳倒白起?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