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貴有疑——淺析統編本三上課文《不懂就要問》

學貴有疑——淺析統編本三上課文《不懂就要問》

GIF

人教版三上冊第二單元的導語是:「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名人故事,現在再來認識幾位名人。這組課文講的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從這些小事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不平凡。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們。」據此,我們歸納出本單元的主題是「名人故事」。通過感受名人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他們」。

這個單元安排的精讀課文有《灰雀》,名人是列寧,《小攝影師》,名人是高爾基,《奇怪的大石頭》,名人是地質學家李四光,略讀課文是《我不能失信》,名人是宋慶齡。除此之外,教材後面的選學課文中還安排了《不懂就要問》,寫的是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小時候的勤學故事。課文如下:

孫中山小時侯在私塾讀書。那時侯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里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裡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後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挨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GIF

今秋即將使用的統編本三上冊第一單元也選了《不懂就要問》。經過筆者的比照,發現文本與人教版的文本,遣詞造句沒有改變,結構段落也沒有改變。請看課文截圖:

值得注意的有兩個地方:

一是統編本的這篇《不懂就要問》安排在第一單元。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美麗的學校,成長的搖籃,夢想起航的地方」,語文素養主題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所以,在課文前面編者寫了一段「導語」——「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和同學交流」。這個導語,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教學要求:一是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講一件什麼事,就是開始訓練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雖然是寫人文章,但側重於一件事寫人,所以要重點訓練開頭怎樣、經過怎樣、結尾怎樣。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的難點在於「不能概括」,口語概括有時候甚至比課文原文還具體,真得南轅北轍了。另一個問題是學生概括主要內容,每句話結束都來一個「然後」,一路下去,和電視里的當紅明星一個樣。這種局面必須改變!二是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也就是對孫中山「質疑精神」的看法。既然是看法,我認為也允許有不同的意見的,私塾先生只讓學生背誦,而不講其中的含義,也有他的道理。對孫中山而言,學有餘力,固然可以更上一層樓,要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對更多的後進生而言,背誦也成壓力,含義不掌握也罷。三是畫出新鮮感的詞句,這是本單元的新要求。所謂「新鮮感」,我認為除眼下生活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外,更多的還是由於時代隔閡而造成的「陌生感」,比如本課中的「私塾」「戒尺」「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等。前不久我參加了本課的試教研討活動,學生提出的新鮮感詞句,也就是這幾個。

二是這篇課文是整套統編本教材出現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課題上是帶了「※」的。曾經聽說統編本教材將一改「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選讀課文」的結構體例,為「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現在看來,只是在第四學段初中執行,小學階段仍舊按照「精讀——略讀——自讀」思路設計,只不過課後的「選讀課文」不在安排,由教師、學生、家長確定。我注意到,課文的後面安排了兩個「泡泡語」——一個是「略讀課文可以讀得粗略一些,了解課文大意就行」,另一個是「如果有個別的字不認識,個別的詞語理解,也沒關係」。所以,這篇課文後面,要求「會認」的字安排了背、誦等13個,要求「會寫」的字,一個也沒有安排。減少了寫字任務,多出來的時間就應該放在提高學生的略讀能力上來。

GIF

下面解讀一下文本及教學設計。

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孫中山小時候上私塾時,就是一味咿咿呀呀地讀。第2-7自然段寫孫中山不滿足以背誦,向知道其中的意思,就冒著危險問老師,老師給了他滿意的答覆。第8-9自然段寫孫中山說「不懂就要問」。

很顯然,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除了讀通順外,還要引導學生想像私塾教學的場景。我參加的這次試教活動,執教老師是播放了私塾教學的視頻,讓學生增加感性知識,未嘗不可。

第2-7自然段的教學,重點要抓住孫中山的言行和心理。孫中山是怎麼做、怎麼說、怎麼想的?都要引導學生圈畫出來,並嘗試讓學生按照「怎麼做、怎麼說、怎麼想」的順序複述出來。值得注意的是,第3自然段其實不寫也關係不大,課文寫著,起到了襯托、對比的作用,更加凸顯孫中山的聰明、勇敢,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第8-9自然段,要引導學生抓住「後來」做文章。「後來」一詞相當於起承轉合的「合」,在行文結構上具有重要意義,不但起到了交待事情結果的作用,也起到了轉換場景的作用,原先是「孫中山——私塾老師」,「後來」以後就轉到了「孫中山——同學」上來了。其實,孫中山「不懂就要問」也可以寫成他的心理活動,但作者不這樣寫,有意安排了「答同學問」的場景,這是作文結尾的巧妙方法之一,以後我可能會單獨分析。大家試想一下,如果老師要求學生續上一個「貂尾」——那位同學聽了,使勁點點頭說:「對,不懂就要問!我以後也要這樣。」可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徐談文 的精彩文章:

TAG:徐徐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