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太極拳腳跟勁的根本作用及巧妙運化

太極拳腳跟勁的根本作用及巧妙運化

太極

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釋傳宗編輯 | 禪音

竹語間

 空花梵行

巫娜 

00:00/04:47

譬如說一個作用力通過一段彈簧的材料時,彈簧把力轉化成振動波進行傳遞,從而把原來實力進行柔化。當我們伸出腳後跟踩在地上,地面的反彈力同步如同波動傳遞上來,從腳下內側或外側的經絡筋傳導上來。這時由於人體結構的天然作用,腳筋能把反作用的力轉化成勁,到達尾閭的時候(尾閭是氣機的地方)勁就轉化成一種波,就是我們常說的氣,氣往上走,此時脊梁骨充滿了氣機。這個氣機從哪裡來,就是腳跟一蹬,通過腳筋一轉化,變成勁,傳到丹田及尾閭一轉,變成了氣機,所以說,腳後跟不可思議,太極拳離開了腳跟,離開了照海穴,太極拳就找不到立錐之處,因為丹田運化無根無原動力。

兩隻山羊的犄角對峙時,如果力不平衡,其中一隻山羊就容易傾斜摔倒。我們把兩腳後跟勁比喻成兩隻前後的山羊,兩個腳跟如同兩隻山羊的犄角頂著形成力偶,產生一個對撞力,通過腳筋轉化成兩股勁道傳遞到尾閭,再轉化為氣機上行,此時就可以挺起脊。特別是小架的武氏太極拳更離不開腳下生根,利用腳筋這麼一個天然產生的彈簧勁,到達尾閭、命門、脊背,產生的力偶(什麼叫力偶,兩個對稱的力在脊背處產生的混和之氣機),前後腳虛實的轉化就是兩股氣陰陽的轉化,然後氣機充斥貫滿了我們的大椎和脊梁骨。我們在大包穴進行開合,此時大包穴自然就有氣機了。這麼一走,自然走了一個大周天。

從照海穴感受腳跟勁上來,一直到大椎,大椎一鼓滿氣、下頜一含(藏喉),胸前兩側上端中府穴氣和松放,自然就產生了虛領頂勁的效果,雙眼發亮神氣,眉心開展,而不是頂起頭叫虛領頂勁。如果頭有意頂起來,容易產生高血壓、陽亢,命門火容易上來不歸位,人心好鬥好強了。所以說,腳跟勁轉化為氣機到達大椎穴的時候,下巴頜一含,自然產生的虛領頂勁更加空靈。觀照守中大椎穴時,頭腦特別清醒,自然產生的虛領頂勁,能夠讓你的心氣更加容易放下來,平心處氣更和。

大椎穴的聚氣,自然產生烏龜背。烏龜之所以長壽,是烏龜背後充滿了無限的生機。我們練太極拳,就是要讓自己的脊背產生無限純陽之氣機,這樣才達到養生延壽的效果。中樞神經、純陽之氣的經絡脈、督脈全部在背後交會。每個人後背的靈敏度是超過正面的靈敏度的,所以說,我們要有針對性把挺起脊這個功夫練到家,此稱【脊背太極】,是直覺妙用。

由此可見,腳跟勁太重要了。

兩隻腳虛實變化一定要產生一個對拉牽掣,武氏太極拳特別講究對拉拔長,對拉拔長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內氣驅使潛轉,讓腰跨「公轉」同脊背「自轉」的意氣,摺疊引掣,螺旋纏絲運化,驅使造成了全身混元之氣,這叫真正意義上的意氣圈。整個人在意氣圈(又稱生物磁場)中包圍著,在意氣圈中盤架運化,這就是「輪胎」的原理。給輪胎一個實點,就會產生無量無邊的虛點,而無量無邊的虛點,就會表現出一個實點,所以說太極拳「虛」是體,「實」是用。「虛」是太極拳靈魂載體,因此無條件要把身體形體意識練空、練松、練合、柔化、虛化、空化使身心充滿了無限的氣機。爾後,這無限的氣機就儲存聚會在脊梁骨上。松沉到丹田,把丹田之氣培養起來做什麼呢?就是為了充斥脊梁骨,讓你的脊梁骨更加強壯、強大聚氣、藏神靈通,讓你的精神靈明培養起來。就是這個原理,一定要練好腳跟勁這個彈簧勁。

想把太極拳練好,一定要把腳跟勁練活,把照海練活。松沉的程度以照海穴(強腎降火)來掌控,如果照海穴過了,膝關節就會痛,如果覺得照海穴適中,膝關節就不會痛。照海穴是腳下的眼睛,很靈動有玄機。松沉到什麼程度,照海穴充滿氣機,腳跟勁就會上來。比如,腳後跟一蹬,照海有感覺,那麼勁道就會上來。然後在脊背產生一個平衡勁道即中定勁。行拳時,我們的身體是什麼在推動?是腰脊梁骨氣機在推動、脊背氣機在推動。脊背的眼睛在哪裡?就在大椎穴。所以說,大椎是方向盤,腰胯是輪胎,安心在大椎,留意在腰間。在開合盤架時,就不要再坐胯下去了,因為再松沉,底下的腳跟勁就會被弄亂壓死,地如彈璜適當即可否則踩死了,毫無意義(因為松沉是手段技巧,目的是生髮凌空勁反彈力),此時要把大包穴放氣機合到腰胯上去,而不是腰放下去,腰是要由胯足五里合氣托住(裹襠吞陰)並具懸浮上升之感,並且掌控保持「水平位」平行態勢,架固定相對「靜態」,如水面上行駛的船,平穩且又不離如水浪般腳下虛實暗勁靈動的承托。慢慢松沉肘尖的少海穴,讓大包穴兩肋放下來,把上丹田的氣機和下丹田的氣機交匯關元及氣海處。是上面的下來由下邊托住,一路暗示胯保准水平態,此處是身法的要處。兩肋放下、含胸拔背,這樣放下去進行開合。腰別再動了如船在水面上靈動且平穩漂行。

練太極拳,所有的壓力都來自中丹田的氣機,即是在心口產生的「自我念想的壓力」,所以要把兩肋放下來,天宗穴放下來,特別是「中府穴」氣機松放下來,大椎充滿氣機,再進行對拉走架,雙手要虛化少動,只留意坐腕處的陽谷及神門二穴位具氣即可,日久生活中的你會更加如意吉祥平安自如,因為「壓力」釋放了。太極拳每一個架,每一個虛實開合都是充滿了立體的潛轉和引掣,即「輪胎」原理的效應。始終充滿了無處不對拉、無處不平衡、無處不虛實、無處不矛盾、無處不陰陽、無處不中和的態勢。感悟解讀【輪胎原理】的理念,有利把自己練成「球人」的靈動和渾圓一體,此為太極拳古往今來的玄機奧妙之處。

所以說,要練好太極拳,定要練好腳跟勁;要練好太極拳,定要把脊梁骨氣機練好。強化了腳跟勁(腳下太極)、強化了脊梁骨的力量(脊背太極),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入門並掌控了太極拳的精髓。

松沉丹田蓄勁不是目的是技巧,借如彈簧的地面的反彈力令丹田生根,激活先天氣機轉化為純陽之氣,進入脊梁骨,從而強化脊梁骨產生凌空勁之氣機,令人有懸浮感即[虛靈頂勁]的生髮之源頭,否則雙重站煞,整個架死沉一氣,日久要修補膝蓋骨。脊梁骨有著中樞神經,脊梁骨的強化使得人的神明更加強大精靈。

太極拳的尾閭正中,告訴我們在脊椎上產生中垂線。要在脊椎上產生垂線,是通過尾閭正中來實現。如果沒有腳跟勁這個點,尾閭就無法起作用。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在腳下找到「神奇的東西」。只有在腳跟找到東西,才能把脊椎豎起來。這樣根據上下矛盾統一的關係,下往下拉,上往上拉,整個人張開,腳跟往下,大椎往上吊,這樣兩端暗勁對拉延伸拔長,脊椎挺起來,脊梁骨就通透貫氣了。兩頭拉,就容易達到尾閭正中,尾閭正中是根本點。意守觀照大椎穴,立足腳跟挺起脊,真正太極的靈通在背後。耳朵要往背後聽,心就更加安定,耳朵往背後聽,神庭開明,眉心間顯空,要應聲無住,無所不住,不要讓聲音流奪走你心氣內境,但又空谷回音清明空靈,無掛無礙不留跡象。

足五里內扣內合,容易松胯。臀及腰部合圍向前兩側包過來,兩膝有內向之意,在意念中內扣但不要有誇張外形,小腿是直立的。全身產生對拉勁,如大包穴與足五里對拉、大椎穴與尾閭穴對拉、肚臍眼與大椎穴對拉、肚臍眼神闕穴收進來大椎穴就拱起來了,全身無處不對拉。全身站通了之後,身體很快地發麻、發漲、發熱,神氣並具。

在虛實腿轉化走勁過程中,前手是接觸點掤住,屈中求直,放鬆,要有整體的感覺,勁要傳導到腳後跟,渾圓一體有整勁。

虛中實,實中虛更靈動。如手揮琵琶時右腳跟心氣定位松沉,但同時左腳大拇指收縮略內旋內扣,湧泉穴略拱含虛,前後虛實腿產生騰挪之意氣圈,否則左腳全虛落空,鬆懈違背太極原理。啟承開合中的合即合虛,所謂虛是心氣意一體運化。

綜上所述,太極盤架走化始終是腳下太極勁的運化和脊背太極勁的交會引掣潛轉,從中不離虛靈中的圓融,趨向心性中和之道。

太極史上武式家族盡心儘力成就了楊露禪大德,才有如今之國術,靈氣智光具足的太極拳。但如今武式太極拳鮮為人知,遺忘一隅冷落一角,觀其思想豐富有靈機。武禹襄割捨名利仕途,畢生儘力暗耗神傷太極運行,述說心中神人【王宗岳】,二人時空相照穿越,同命相憐相惜,不離不棄一體不二,傳承太極精神造福後人。大家在習練太極拳多多吸收前人思想的精髓。有了思想便會覺悟,覺悟了自然就會出生靈感靈通,同心性本體的中和之道,相應相照。

太極走架每每動作皆是靈性的舞蹈,自然俱生直覺智光。反之,若不具思想,此拳只是三十多個散手競技格鬥動作而已,或者說是活動經絡關節的動作,很簡單,但空洞洞的如人去樓空破舊,老氣陰沉不具生機,或者動作做秀表演弄媚舞姿,意義也不大。因此太極拳走架過程中,思想是靈魂、是深處的暗勁、是氣機。思想不同層面的解讀和覺醒,會體現出不同氣勢和神態靈機。總而言之,如水自凈,明心空靈,禪心相照,無我無相,無爭無畏,如幻如化,每每當下不造作任運等持。盤架推手及站柱靜坐,進一步體驗:鬆柔、虛凈、空靈、清明,圓融。日久了,太極拳智光靈氣慢慢地,自然上身上心大受用。

以上文字,不訓詁考據,簡單通俗,一家之言,難盡心懷,恐有出處誤人,留弊過患,希望有心者,細細品鑒體驗為準為妥,乞望太極智者前輩,善心中道,賜教垂護,指歸正位,造化後人。

(廣告)

一個好靠墊能讓你保持坐姿端正,久坐不累。

腰椎健康,是給身體最好的禮物。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國術養身堂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夏天這四件事會耗干你的陽氣,尤其是第三件!一定要注意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