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我真的有病嗎?專家:莫慌,這些理解都是錯的!

「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我真的有病嗎?專家:莫慌,這些理解都是錯的!

18日,一則消息把愛玩遊戲的朋友手裡的手機都要嚇掉了!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一版《國際疾病分類》,將遊戲障礙(與遊戲成癮同義,為翻譯版本不同)添加到成癮性疾患的章節當中,這意味著,「遊戲成癮」被列為精神與行為類疾病。(相關報道:遊戲成癮將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什麼?好好地玩遊戲怎麼就成了「精神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郭萬軍教授解釋說:不能簡單地把熱愛打遊戲理解為「遊戲成癮」。只有當患者不可控地持續或者反覆進行遊戲,不再關注其他活動,嚴重影響到其社會功能,甚至會給本人、周圍的人帶來痛苦,且長達一定的病程時間,才可能被判斷為「遊戲成癮」。

圖據東方IC

遊戲成癮

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列為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於18日發布最新一版《國際疾病分類》。

《國際疾病分類》是確定全球衛生趨勢和統計數據的基礎,其中含有約55000個與損傷、疾病和死因有關的獨特代碼。

事實上,今年年初,世界衛生組織便已經宣布,將會在今年發布的第11次修訂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的分類目錄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也譯作「遊戲障礙」),並將其歸為精神與行為類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問答解釋,「遊戲障礙」:

即一種遊戲行為(「數碼遊戲」或「視頻遊戲」)模式,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負面後果,遊戲仍然繼續下去或不斷升級。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遊戲障礙」的相關問答解釋 網頁截圖

就「遊戲障礙」的診斷而言,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至少12個月。

網友熱議:

好好打個遊戲 怎麼就被「精神病」了?

「為了打遊戲,小伙在網吧一待就是半年」、「中學生因打遊戲被父母責罵,一氣之下跳了樓」……關於「遊戲成癮」的報道時有報道,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質疑:好端端的玩遊戲怎麼就成了精神病?

@看風景的貓-:你說我好好的一個人,健健康康的,可出台了一項政策我怎麼就成精神病了呢?

@奮鬥吧包頭青年:笑哭了!生活本來不易,玩個遊戲還被定為精神病!

@DRAXING:工作壓力越大,我打遊戲的時間會越長。我都是利用玩遊戲來釋放工作壓力的。

@吃撐不打嗝:都別惹我,我有精神病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

@唐僧他二徒弟的大叔:同意,這是病,得治。

@evanzkc:早該歸入精神疾病了!遊戲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來自一個戒了三年網癮的少年的心聲。

還有網友表示擔憂:

@Kylin_Will:所以以後因為玩遊戲混淆現實虛擬而殺人的,都是精神病不用判死刑了?

圖據東方IC

專家釋疑:

熱衷遊戲就是遊戲成癮?答案是否定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郭萬軍教授解釋,遊戲成癮與其他精神疾病一樣,都有一個診斷標準,一般包括:癥狀標準、嚴重程度標準、排除標準和病程標準。簡單地理解,愛玩遊戲帶來的是放鬆和愉悅,但遊戲成癮給自身和周圍人帶來的是痛苦和麻煩;其病程標準則是上述癥狀及嚴重程度至少持續12個月;此外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過度遊戲。

郭萬軍說,臨床上,許多患者和家屬都是以遊戲成癮的表現來就診的,但實際上,遊戲成癮常常不是患者單獨的問題,通常還伴隨著焦慮、抑鬱、社交焦慮等癥狀或障礙,需要給予相應處理。「有些家長來諮詢,說孩子大學畢業了,不工作不出門,天天只在家裡打遊戲好幾年了。」郭萬軍舉例說,但與患者深入交流後,發現部分患者在存抑鬱症甚至精神分裂症,而「沉溺於遊戲」,只是這些疾病的某個方面的表現。所以,對於這樣的患者,最重要的是治療這些疾病,而不是簡單地「戒網」或「戒遊戲」。

郭萬軍介紹說,目前還沒有一種藥物或物理類療法,能夠有效地治療遊戲成癮。「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干預和調整,激發其戒斷動機為主。」郭萬軍說,對於同時患有焦慮症、抑鬱症、社交焦慮等精神障礙,達到使用藥物診斷標準的患者,可能也會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但這些藥物並不是專門針對遊戲成癮。

目前,社會上一些宣稱專門針對「遊戲成癮」或「網路成癮」的「戒斷中心」,實際上採用的是簡單粗暴的網路隔絕、體罰等方式,不太可能達到好的效果,很可能反而造成或加重個體的心理創傷。郭萬軍說,在遊戲成癮的表象背後,實際上多存在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心理創傷與應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針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干預才可能獲得較好的效果,而其中「缺少關愛「是較為普遍的一個因素,需要得到足夠重視。

一種誤解: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並不意味違法不擔責

「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與行為類疾病,在實驗研究和臨床治療干預方面,都有了一個準確的診斷標準,激發更多的研究,公眾對遊戲成癮的了解可能也會更多,這是積極的方面。」郭萬軍說,但是也可能會有副作用,例如過度醫學化,特別是不規範的藥物等治療干預可能造成不良後果,需要得到關注。

另外,需要格外重視的是:

網路上對於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不正確的理解,認為遊戲成癮是精神病,殺人不犯法,這是不正確的。

「只有在精神疾病的精神癥狀影響了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情況下(例如精神分裂的幻覺妄想癥狀支配下)發生犯罪行為,才可能會被鑒定為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郭萬軍說,而且,即便是這類患者被免於判刑,也會被要求強制治療,面臨另一種形式的強制隔離。

郭萬軍表示,如果家長認為孩子或患者自身認識到了遊戲成癮的癥狀,不應該粗暴地判斷,而應該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專業的心理衛生工作者或精神科醫生的評估,判斷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於遵素

編輯 劉艷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華誼兄弟回應質押股權:不影響正常經營
孩子,其實你很優秀,只是我們還缺乏一些耐心去發現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