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打我」「因為你打人」

「為什麼打我」「因為你打人」

GIF

前幾天帶姐妹倆到樓下玩,遇見了小夥伴和他爸爸。一個憨厚的小男孩,妹妹總是一眼認出他,用不清楚的發音喊哥哥。

孩子們遇到一塊特別開心,你追我跑,你跑我追。美好的畫面就要開始,就被一根樹枝結束了。

姐姐不知從哪撿到一根小樹枝獨自玩了起來。小哥哥幾番湊過去索要,可都沒有得到,於是在一旁默默等了好半天,最後卻見她給了自家妹妹。

我看見了,問妹妹,「可以給哥哥玩嗎?」妹妹把小樹枝往懷裡一抱小嘴一撅。這下小哥哥徹底急了,大哭起來。

他爸爸過來一邊哄,一邊給他找,找到的這根要長一點。小哥哥拿到手很開心,對著妹妹比劃,炫耀他的長樹枝。

旁邊的爸爸有點緊張地說,「不可以打人」。說完轉身邊走邊看手機,被也轉身準備跟上的孩子手裡的長樹枝打到。

爸爸很激動,回頭一把搶過樹枝使勁往地上一扔,「說了不可以打人,為什麼還打人。」小哥哥很懵,本能的大哭要抱抱,卻遭推開,並聽爸爸說到「不能打人,我說過了,你為什麼還要打人」。

小哥哥一直想要抱著爸爸,一直被推開,爸爸也一直在說,「下次不許打人」。最後小哥哥哭著喊著要回家。爸爸實在沒辦法依著他回家了。

看著他們的背影,腦子裡快速回顧剛剛發生的事情,我很確定孩子是無意的。

打人意味著什麼?

我身邊通常是兩種很極端的家長。一種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打了人,無所謂。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帶妹妹去公園玩,見到一個小女孩,3歲左右。她在玩滑滑梯,就是不肯讓其他的小朋友滑。別人哪怕碰一下,離她遠了便大哭大鬧,離她近就直接用手打,推,還要用腳踢。

有小朋友被打,旁邊的奶奶就會說:「哎,孩子就是這樣子,怎麼辦,太難帶了」。抱怨的說辭,就算是一種道歉吧,一般的家長也就會跟著說聲沒事。

被打的小朋友被家長抱走之後,奶奶便會笑著有點討好的口氣對小女孩說,「你看你老是打人,再打人沒有小朋友跟你玩了」,果然如這奶奶所說,一會兒工夫,好幾個父母都把孩子帶到了別處去玩。

這類家長通常無限放任孩子的行為,認為「長大」是一種特效藥,長大了自然就藥到病除。可我們知道這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樂觀,成人世界裡的問題顯而易見。

另一類極端的父母則容易把孩子一次打人的行為,上升為人格問題,直接否定掉孩子這個人。必須馬上立刻進行管教,生怕孩子的這種「暴力」成為一種習慣,毀掉了他的人生。

這類父母通常有兩種管教方式。

一種管教是口頭批評,諸如此類:

「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打人,下次不能再打人了,知道嗎」

「你打人,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再打人爸爸就打你啦」

另一種管教則直接上升為體罰,劈哩叭啦給孩子來幾下,一邊打一邊喊「我叫你打人」。

打人的2個階段

根據孩子的年齡,基本上打人可以分為無意識和有意識兩種。

一般小月齡的孩子都是無意識這個動作的。倒是父母口口聲聲把「打人」掛在嘴上,這個概念就深深植入孩子心裡去了。每個孩子都不會記住「不要」,倒是會對「不要」後面的事很好奇。每當告訴孩子「不要打人」,其實就在告訴他「打人」。

小月齡的孩子一般表達能力還不夠。「打人」也許只是一種表達:「我喜歡你」「想和你玩」「我要離開」「我要某樣東西」。這些都在告訴父母「我需要你的幫助,請你幫助我表達友好,表達需要」。

父母平時在家可以和寶寶練習表達友好,輕輕的溫柔的觸摸和擁抱,拉手表達邀請對方一起玩;要東西用手指一指。讓孩子知道正確的處理方式才能最大程度避免錯誤的解決方法。

小月齡三周以內表達能力弱的孩子「打人」,父母只需要把孩子抱離開,一定要說話只說三個字就夠了「不可以」。每次抱離開時間久了會觸發孩子的思考,意識到我這個動作是不對的。

家長需要注意孩子口、手、足的敏感期,對敏感期的孩子多一點理解和耐心。過度的制止反而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得到關注,多陪伴孩子滿足他的心裡需求。

大一點的孩子「打人」通常都伴隨著情緒。「生命力最原始的表現形式不就是攻擊性嗎」父母這麼一想心態是不是平和不少,接下來我們幫助孩子處理。

簡單說:用愛包容他的情緒,用規則約束他的行為。情緒一旦產生,不是向內就是向外,只有成人才會壓抑憋成內傷,孩子都是大哭大鬧活在當下的,父母不用強制壓迫孩子不許哭。而是嘗試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首先幫助孩子認知情緒。陳述事實,「寶寶剛剛的玩具被小A搶走了所以你生氣生了很大的氣,是嗎?」疏導情緒「讓媽媽抱抱你,陪著你,這樣你的心情會好一點,跟著媽媽,吸氣~呼氣~讓身體平靜下來」,這之後建立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為,無論如何,打人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只需要否定行為本身而不是孩子本人。想必父母們都不陌生的一句話:我很愛你,但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這句話是對事不對人最好的表達。

最後需要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做彌補性行為給對方擦一擦,揉一揉。

「打人是壞孩子,不打人是好孩子」父母不做這樣的是非評判,這不僅禁錮了父母的思想,也限制了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0-2歲的孩子有哪些繪本可以讀?最全分類在這裡了
把網頁放在桌面上,一鍵輕鬆訪問,又快又方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