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娃數學啟蒙,比數數更重要的,是抓住敏感期鍛煉這個能力

給娃數學啟蒙,比數數更重要的,是抓住敏感期鍛煉這個能力

文|CC爸媽

我們寫過很多次關於寶寶早期的啟蒙:其中有3歲以前寶寶數學啟蒙的里程碑和思路《但願你沒在不經意間,扼殺掉寶寶的數學思維》

也寫過比較好玩的遊戲:《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數數嗎?高效又好玩的打開方式在這裡!》

反覆提到,是因為數學思維在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很重要,它甚至從小就影響著孩子喜不喜歡某一學科。

不是炫耀或拉仇恨,我上學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好。

從我只會掰著手指頭數數,從未接觸過加減公式的時候,做加減運算就比高年級的小朋友還快,有的人覺得是因為我聰明。

但我後來才知道,這並不是因為聰明,而是CC姥爺教給我的邏輯思維。

舉個例子:

比如說8+4=?

小年級的孩子可能從1數到8,然後再掰著手指頭數4位,直到數到12。

大年級的孩子學會了加減公式,會算8+4,十位進1,個位留2,等於12。

但這種兩種方式,都是運用公式或單純的數數,而不是邏輯思維。

CC姥爺從一開始教我的就是,數字大的別去管,從它的基礎上,數小的數字。

當然,那麼小的我不會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他就告訴我,假裝你把8裝進褲兜里了,那現在8就不能再拿出來了哦,不能動它了,然後小手伸出來,接著數4位,8後面是幾?

所以8+4,我的思路就是往8上面,再繼續掰著手指頭數四位數9,10,11,12。

再比如,年齡更大一些對於更難的18+14=?

思路就是,先把大數集成整數。

把14拆成2+12,那就是18+2+12,先讓前面滿整數20,把20放進褲兜里,後面直接+12。

這種思路做加法超快,而且對於沒學加減公式的我來講,超容易理解。

後來有了CC,當我也開始注重她數學啟蒙的時候,我才發現,這就是邏輯思維中的數量和推理啊。

3、4歲的孩子可以點數到10 後,如果有邏輯思路,就更容易掌握10以內加法的規律,而不是一定要學習十位進一位的公式。

相反,如果理不清這種邏輯,記住公式也是死記,真正運算的時候,還是會頭大。

當然,小屁孩算加法快本身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而且隨著數字變大,這種方法並沒有優勢。

但是,我一直覺得學數學是種享受,不覺得它很累,跟從小這種邏輯啟蒙有很重要的關係。

我不覺得它是枯燥無比的公式,而是覺得總有思路可以解開它,所以也樂於鑽研。

我身邊有很多剛上一年級為加法發愁的媽媽,我都給他們推薦了CC姥爺當年這種思維方式。

很明顯的,孩子們都覺得這比死背公式更有趣,也容易理解的多,在理解的基礎上在去記公式,等到數量更大的計算時,思路也更清晰。

當然,這種數量和推理,只是邏輯思維中的一種,其實邏輯思維分很多,即便是很小的寶寶,也可以接觸很多簡單的邏輯思維。

比較低幼的大概分為這樣幾類:

數字和計數

這也是通常咱們能理解到的最直觀的數學概念。

一般到了2歲左右,寶寶會進入數字敏感期,你會發現,他突然就開始喜歡數數(儘管不一定數的對)。

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多給寶寶提供一些練習的機會。

但是這時候最多循序漸進的培養寶寶數數的意願,卻不要苛求寶寶知道數字的意義。

他可能會從1數到10,但是當你伸出3根手指頭問他,他可能回答是5 。

事實上,2歲的寶寶基本只能明白數字1和2的概念,3歲之後才能真正明白每個數字代表的真正數量。

當然強化數字概念一定是有意義的,也是數學啟蒙的基礎,媽媽們可以融入到生活中,讓數數「活起來」。

上樓梯的時候,吃餅乾的時候,給寶寶系扣子的時候,所有可以數數的機會都可以拿來強化寶寶的記憶。

分類和對比

2歲後的某一段時期,寶寶會非常熱衷於分類與對比概念。

邏輯推理的前提,是分類概念的清晰。

平時也可以教孩子分類,收衣服的時候,襪子、內衣、上衣分開;

紅色、黃色分類;

蔬菜、水果分類。

等孩子掌握了分類,就會開始熱衷於對比。

比如大小、高矮、輕重....

CC有個階段瘋狂的讓每類事物都一較高下:

吃飯的時候,指著我的碗說「你的大」,指著自己的碗說「我的小」;

進了電梯間,指著高個子的叔叔說,這叔叔高,指著稍微矮一點的說,這叔叔矮,一路我跟C爸尷尬的也是恨不得鑽電梯縫的。

當媽媽們發現寶寶有這個意識的時候,就可以多選擇一些東西主動讓寶寶進行對比,並從中學習各種概念:大小、高矮、輕重、胖瘦、多少….

在她最感興趣時候錦上添花,總能事半功倍。

圖形和方位

最簡單的圖形,自然就是常見的幾何了,1歲之後寶寶可以認識不同的形狀,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只要是善於觀察,生活處處是幾何。

寶寶的書是長方形的,小臉盆是圓形的,小乳酪是三角形的,甜筒是圓錐形的…..

有了形狀,自然就會有方位的區分。

別小看這些形狀概念的歸類,這能為日後寶寶學習搭建、構建空間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個比方,當寶寶想搭一個冰淇淋的時候,她首先會調動記憶庫,想一下冰淇淋的形狀,下面一個小圓錐,上面一個小半圓...

只有歸納出形狀和方位的類別,他在進行搭建的時候,才能「有目的」的去尋找適合的形狀。

等寶寶再大一些,拼圖也是鍛煉圖形與方位的一個好助手。

歸納總結和推理

推理,看上去好像更複雜一些,需要孩子根據已知的規律去推理未知。

但是歸納推理的能力,是人類大腦與生俱來的,只是被我們忽視了。

我最近看到一份斯坦福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對大腦認知研究的報告,報告顯示:實際上,嬰兒一直在對少量數據樣本進行歸納總結,

他們見過幾隻橡皮鴨,知道它們能浮起來;

他們見過幾個皮球,知道它們能彈跳起來,他們就會對鴨子和球產生預判;

並在今後的人生中將這種預判延伸到所有橡皮鴨和球身上。

這種對鴨子和球的歸納總結方法,嬰兒幾乎要用在所有東西上,鞋子、船、水杯…

養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他們是超聰明的。

大部分的東西都不需要你手把手的重複,他們通過幾個示範,就能掌握某種工具,掌握某種語法;通過幾個例子,就能掌握新的因果關係。

每個孩子都具有「從很少的數據中,推導出豐富查詢結果的能力」,從而在這個世界生存:求助或探索。

但是為什麼慢慢長大,有的孩子邏輯推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有的就會越來越差呢?

這就取決於後天養育者有沒有在邏輯思維的敏感期進行適當的干預了。

CC幼兒園小班開始就引入了推理觀念,我在小遊戲里也常常會提到的ABAB模式,或升級版的AABBAABB遊戲。

就是類似於這種:

複雜一點的:

是不是有當年做數學題的趕腳了?

當然,對於1、2歲的小寶寶而言,邏輯啟蒙或推理可能沒有這麼「數學范兒」,但是這種思維,從出生就存在,而且始終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中。

生活中什麼都可以拿來訓練的,一個橘子一個香蕉,一個藍色貼紙一個紅色貼紙……

啟蒙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滲透過程,不是說2歲不會數數不懂邏輯的孩子,到了3歲就可以自然會的。

我始終相信人類思維強大的計算能力,這種能力能讓我們學識淵博。

而早期開發與干預,父母功不可沒哦。

養育是一場細水長流的堅定,唯有它,爭不成朝夕之間。

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引導,就是最事半功倍的養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爸媽 的精彩文章:

TAG:CC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