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通過專利和商業秘密保護演算法類技術的孰優孰劣

淺談通過專利和商業秘密保護演算法類技術的孰優孰劣

單位|恆都律師事務所 商業訴訟法律中心

作者|信息網路與電子商務專業組 李嫄

編者|恆都微信運營團隊

仿生眼、新聞寫作機器人、刷臉支付、AlphaGo、無人駕駛等一大波「黑科技」已被大家廣泛關注,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體驗。人工智慧作為計算機的一個分支,如今是業內最火的辭彙之一。小到Siri等的語音系統,大到上面所說的仿生眼、刷臉支付、新聞寫作機器人,以及戰勝世界圍棋冠軍的AlphaGo,還有現在各大互聯網巨頭爭先研究的無人駕駛技術,其技術背後都或多或少的涉及演算法。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產品落地,這些人工智慧產品涉及的演算法技術如何保護,成為這些互聯網公司關注的問題。

說到技術類知識產權的保護,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專利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通過專利和商業秘密保護演算法,孰優孰劣呢?

專利權和商業秘密均具有知識產權的專有屬性,兩種保護方式對於演算法的保護上有諸多不同,本文僅就下述五個維度對兩種保護方式的優劣進行分析:

從上述的對比可知:

從權利保護客體來看,專利權不保護演算法本身,而商業秘密可以保護演算法本身,例如,對於某深入搜索演算法,可以通過商業秘密保護,而演算法本身是無法得到專利權的保護,若將該演算法應用在語義匹配上,則可能獲得保護。而對於演算法類技術來說,演算法的研發最終是要應用的,保護演算法本身或者保護演算法的應用,對演算法類技術的保護來說差異不大。

從權利取得方式來看,專利權與商業秘密相比,其權利的取得需要經過更多的程序,耗時也更長(專利權的取得一般為1至3年)。在互聯網領域,技術日新月異,對於演算法類技術來說,可快速取得權利較耗時長的取得方式更有優勢。

從權利取得要件來看,專利權的一大特性是:以公開換保護;而商業秘密與之相反,商業秘密的取得要求該演算法是秘密。除此之外,演算法類專利權的取得需經實質審查,實質審查包括:技術方案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審查、權利要求清楚簡要的審查、說明書公開充分的審查等。

對於此,一方面,專利以公開換保護,也即,專利的取得必須公開,如果未公開充分,可能無法獲取專利權;而專利申請的公開,競爭對手可以獲知企業自身的技術研發進度,獲知企業自身的戰略布局。另一方面,專利權的取得經過實質審查,而商業秘密的取得,未審查技術,會出現保守的秘密實質上不是秘密的可能。

從權利滅失條件來看,專利權到期或者專利權被無效掉(視為自始即不存在),則專利權滅失;商業秘密喪失秘密性、價值性或保密性之一,則商業秘密滅失。演算法類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20年,超過20年,如果沒有人無效該專利,則專利也失效;而商業秘密只要還符合其取得要件,則該商業秘密可一直存在。

從權利維護成本來看,專利權的維護成本僅包括官費和代理費,而商業秘密的維護費用包括實施保密的費用,如制定保密措施的費用、保管商業秘密載體的費用、保密費等費用。綜合來看,商業秘密的維護費用高於專利權的維護費用。

由上可知,專利或者商業秘密對演算法類技術的保護各有利弊。筆者認為:對演算法類技術,在企業內部進行商業秘密保護,在進行商業秘密保護的過程中,可對商業秘密涉及的技術方案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技術的密級等信息,以盡量避免「保守的秘密不是秘密」情況的出現;另外,在對演算法類技術方案進行商業秘密保護的同時,選取可以通過專利保護的方案,以減少演算法類技術保護的成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恆都律師事務所 的精彩文章:

TAG:恆都律師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