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退群」非衝動 單邊主義逞霸道

美國「退群」非衝動 單邊主義逞霸道

吳板橋

美國又「退群」了!美國政府日前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讓世人側目。自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立12年來,從未有任何一個處於任期內的成員主動退出該機構,美國「退群」算是創了一個新紀錄。一向以人權「衛道士」自居的美國居然退出國際多邊體系最高人權機構,讓很多人覺得意外。但明眼人看得出,美國「退群」並非衝動之舉,是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的小CASE而已。(見A9版)

美國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愛恨情仇曲折多變,說「宮斗」恐怕有些過,但「退群」之舉的確契合「特朗普主義」的蠻橫與霸道作風。

自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06年成立以來,美國與這一機構的疏離感一直存在。當這一機構成立伊始,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掌舵的共和黨政府宣布美國放棄競選人權理事會席位;三年後,奧巴馬總統入主白宮,其領導的民主黨政府改弦易轍,美國參選進入人權理事會;8年後,特朗普領導的共和黨政府再度上台,美國可能退出的傳言隨之風生水起。果不其然,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去年就多次揚言退出該機構,理由是人權理事會要消除對以色列的「偏見」。今年3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的一封抨擊人權理事會並威脅退出的信件被媒體公開,輿論嘩然。因此,在熟悉情況的行內人士看來,美國眼下的「退群」並非頭腦發熱,而是順理成章。

以人權法官自居的美國為何要退出人權理事會呢,這不「令人惋惜」嗎?非也。一直以來,美國對國際人權機構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超級實用主義原則。這些年,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發現自己玩不轉人權理事會,許多成員並不買美國的賬。比如,美國想保的以色列屢屢成為人權理事會批評的目標,而美國想推動的議題並沒有得到廣泛響應。更有甚者,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還多次批評美國的人權狀態。因此,當人權理事會不能為己所用,美國乾脆來個「拂袖而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明眼人會發現,美國此次「退群」的時間選擇頗為微妙,或許是為了避免新尷尬。按照計劃,聯合國赤貧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將於6月21日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一份關於美國人權狀況的實地調查報告,報告引用大量事實和數據,稱「機遇之地」的美國正迅速成為一個不平等現象最嚴重的國家,「美國夢正迅速變成美國幻夢」 。

換個角度看,美國「退群」是特朗普政府無視多邊體系、奉行「美國至上」單邊主義作風的新寫照。一年多來,美國冒天下之大不韙,先後宣布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核協議。特朗普還曾威脅退出七國集團和世界貿易組織,公然宣布聯合國「花錢不辦事」,大幅削減聯合國會費。照這趨勢,有朝一日就算美國退出聯合國也不讓人意外。

透過現象看本質,美國接連「退群」是「美國優先」思維在作祟,是對國際多邊體系的嚴重損害,是對國際社會的不負責任。在特朗普政府眼裡,戰後形成的多邊體系和國際機構,依然是「合則用不合則棄」。即便面對西方傳統盟友的好言相勸和國際輿論的不斷抨擊,特朗普政府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蠻不講理。在世人看來,眼下的特朗普政府壓根就不在乎自己國家信譽的蒙塵,也不在乎國際形象的拉低,更不在意前所未有的道義赤字。

特朗普單邊主義的內在邏輯是什麼?那就是集中力量打造美國的「硬實力」,以此來替代「軟實力」與「巧實力」。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不久前刊文指出,特朗普發出的信號表明美國將從「軟實力」轉向硬實力。文章引用美國國際組織專家梅利莎·拉邦特的話語:「特朗普似乎認為美國在全世界的參與是一場零和博弈,所以國防開支的增加和硬實力的運用意味著從多邊主義和外交領域撤退。」

總之,美國「退群」是特朗普政府處心積慮的動作,是單邊主義「特朗普邏輯」的新插曲。只要白宮不換主人,「退群」活動恐怕還會繼續。

(北京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白鯨被塗口紅,涉事員工5月已離職
北京發布外埠車新政:進京證每年最多辦理12次 每次有效期7天

TAG: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