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APP註銷難:集體性違規,法律管不住嗎

APP註銷難:集體性違規,法律管不住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註冊APP成了每個人網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APP註銷權卻一直被一些資本死死地攥在手裡。

繼此前媒體多次曝光後,近日,又有媒體對35款APP進行了賬號註銷測試,發現摩拜、餓了么等21款APP應用內沒有註銷選項;快手、花椒直播等APP的註銷需用戶提供手持身份證照片等多種證明;拼多多、QQ的用戶賬號無法主動註銷,餓了么客服雖承諾「5日內進行註銷操作」,但5日後只是解綁了手機號,本應註銷的賬戶依然存在。

媒體的測試結果表明,APP註冊容易註銷難的問題,雖多次被媒體關注,主管部門也給出了明確態度,但至今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其集體違規的韌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

一些應用壓根就沒有設計可註銷選項;一些註銷選項隱藏得很深,即便找到了,也還得「闖七關」,為消費者設置了過高的註銷門檻;還有一些雖然名義上是註銷了,但實質只是把賬號信息暫時「凍結」在後台,只要通過激活程序就能復原所有賬號信息……這意味著,在多數情況下,當用戶用自己的個人信息註冊完賬號後,便相當於把個人信息「永久」的交給了應用平台。用戶從註冊成功的那一刻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賬號的最終處置權。這顯然構成了一種危險的權利失衡。

各應用平台之所以如此執著於剝奪用戶的註銷權利,還是在於那些利益小心思。多數平台的估值都與用戶數量直接掛鉤,而只能註冊不能註銷,則在客觀上能帶給平台用戶數量「只增不減」的幻象;再比如,賬號所捆綁的個人信息,也是應用平台可資利用的用戶價值的一部分,只要不註銷,則可確保對用戶信息的永久佔有。

當然,何謂註銷、何謂凍結、何謂徹底技術刪除,都還是可以討論的,但是,要防止一些商業APP濫用用戶的信任和授權,資本對於數據綁架,在有技術能力註銷的情況下,違背用戶意願,霸佔數據。

無論如何,一款商業應用可註冊就應可註銷,這不該是一個可以討價還價的話題。商業應用平台的小心思,更不能凌駕於用戶的權利之上。面對如此強盛的行業潛規則,既然媒體曝光和主管部門的敦促不能帶來實質性的「倒逼」作用,法律就該露出牙齒。

《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運營者對其產品、服務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未立即採取補救措施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得讓商業平台長長記性,用戶的數據不能由資本綁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地方治污,何以敢頻頻「欺上」
新技術可快速精確檢測一個人是否被感染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