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該給學生一個「平等」的畢業典禮

該給學生一個「平等」的畢業典禮

這兩天,一篇《對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網路上熱傳,作者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文章披露,按照學校安排,畢業典禮只有10%「優秀畢業生」才能去禮堂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現場聽到校長的講話。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觀看畢業典禮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間教室觀看直播。對此,高校最新回應,校方已決定調整之前方案,「畢業典禮調整為6月24日上午在主校區西操場舉行,全體畢業生及家長均可參加」。

高校及時回應學生訴求,令人讚賞。事實上,這麼做的高校並非個別,多數也不是從今年開始才這麼做,畢業生多有微詞,但「我行我素」的多,作出改變的少。

不改變,有可能是無法改變。這所高校,將畢業典禮地點從禮堂換到操場,問題迎刃而解——畢業生人數不太多,操場可以容納,為作出改變提供了可能,但對那些畢業生人數大幾千甚至上萬的學校來說,每一名畢業生都到現場聽校長講話,註定無法實現。

不改變,也可能是不想改變。比如,有人認為,在現場和在教室看直播沒有大的差別;因為到不了現場而感覺受到傷害,只能說明學生內心脆弱。如果校方也持這種看法,也就很難指望有什麼改變。

在現場和在教室看直播,差別大不大,每個人判斷不一樣。但我們不妨設想:如果所有畢業生都不去現場,都在教室看直播,一些學生反應還會這麼激烈嗎?我的判斷是不會。如果我的判斷是對的,那麼,一些學生之所以不滿,並不是因為「我在這裡」,而是因為「他在那裡而我在這裡」。換句話說,他們爭的、要的是:平等。

大學四年,每個人起點不同,努力程度也不一樣,最終取得的成績也有差別,少數人成為優秀畢業生,多數人不是,這很正常。但這不意味著,在任何場合,前者都擁有不言而喻的優先權。同樣是母校的「孩子」,後者希望,在學業之外的場合,能得到「母親」平等對待,不因自己不那麼出色而被「另眼看待」。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

並不過分的要求,實行起來並不容易,對此,不僅即將畢業的學生,老的畢業生也有體會。比較典型的,一些高校搞校慶,校方根據世俗標準,將校友分成三六九等,讓一些校友很受傷。2014年中山大學90周年校慶,校方特別提出「平等對待每一位校友」——將「平等」作為一項原則提出,反襯的是「不平等」普遍存在的現實。

畢業典禮是畢業生和母校最後一次「親密接觸」,在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也因其重要,不少家長也希望分享孩子的這一激動時刻。在現場,聆聽校長教誨,由校長撥動學位帽上的帽穗……校方應在可能的限度內,滿足更多學生和家長的願望。如果客觀條件決定了確實難以做到,那麼,選擇誰到現場,也應盡量公平。個人以為,隨機抽取方式產生,讓每個人機會平等,比讓優秀畢業生來更合適。

這是因為,平等是人類終極理想之一,但在現實中,不平等的問題也不少。走向社會的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平等的情況。畢業典禮是他們走向社會前的最後一課,感恩母校的善待,體會平等的價值,這樣的機會,母校可以也應該給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柔性人造觸覺神經研發成功
生物物理所揭示植物的光適應與捕光調節機制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