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戊戌六君子之楊銳,生亦伯樂死亦伯樂

戊戌六君子之楊銳,生亦伯樂死亦伯樂

原標題:戊戌六君子之楊銳,生亦伯樂死亦伯樂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公元1898年。這年9月28日,清廷下了一道諭旨,內容是將康廣仁、楊深秀、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六人處斬。處斬的理由是他們都是「康黨」,且「情節較重」。史稱「戊戌六君子」,清廷處死他們,標誌著戊戌變法徹底失敗。

「六君子」中比較特殊的一個是楊銳。不單是因為他是「張之洞的人」,還因為楊銳的人生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規劃,他根本不會卷進這場政治風暴當中。他成為青史留名的「戊戌六君子」,完全是因為張之洞對他的器重和提拔。是張之洞發現了楊銳的才能,也是張之洞將楊銳推上了斷頭台。


楊銳,字叔嶠,1857年生於四川綿竹。楊銳的命運自從遇見張之洞的那一刻起便改變了。張之洞這位晚清臣、寫出《勸學篇》的思想家,在任四川學政期間發現楊銳天性稟異,非常賞識,召為授業弟子。後張之洞任兩廣總督,便順理成章地聘楊銳為幕僚。楊銳的命運在此發生了第一次轉折。楊銳是個孝子,這時他老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他不想離開老母跟隨張總督到遙遠的廣州任職。他以老母年事已高為由婉言拒絕。但是張之洞鐵了心召他入府。為了打消楊銳的後顧之憂,張之洞親自致電四川布政使,調動楊銳的哥哥楊聰到距離家鄉較近的地方任職,以便奉養老母。由此可見張之洞對這位門生的器重。


楊銳從此進入張之洞幕府。


在張總督的幕府里,楊銳主要負責處理文書,幫助張之洞起草奏摺。楊銳在府期間,凡張之洞送呈朝廷的奏疏和重要文獻,大多出自楊銳之手。


1895年3月,由於工作需要,張之洞派楊銳進京,負責搜集重要政治情報。楊銳成了張之洞的「坐京」。所謂「坐京」,即地方官派駐北京幫助搜集情報的下屬。相當於各省的「駐京辦人員」。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當時正值馬關議和期間,京城的各種情報對於地方大員極為重要。從此,楊銳作為張之洞的「坐京」長期駐紮北京城,張之洞每月給他100兩銀子,待遇十分優厚。



時間到了1898年。張之洞的命運發生了第二次轉折。且決定他的生死。


這一年,康有為梁啟超主導的變法正轟轟烈烈的鋪開。張之洞更加需要京城的情報,特別是在人事任免和各方勢力博弈方面的信息尤其重要。所以張之洞對楊銳更加倚重。但是,也是這個時期,楊銳的家庭去發生了變故,楊銳的哥哥楊聰於這年7月因病去世。一向孝順的楊銳急切地要回四川老家奔喪。

但是,時局正處於關鍵時期,張之洞不放楊銳走。去還是留,相比楊銳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去留之間,結果竟然如此不同。


經過張的幾次勸解,楊銳方才勉強答應繼續留在北京。


命運無常,人們根本無法預料自己的明天會怎樣。楊銳的人生就像是只有一個波峰的過山車。前40年一路往上。因為自身才能突出,又有張之洞的賞識和提攜,楊銳的這段路走得並不艱難。可是,1898年8月一過,楊銳的命運就像是過山車衝到了波峰的最頂端,由此急轉直下,最後衝進了死亡的深淵。


就在張之洞勸楊銳繼續留在京城的同時,湖南巡撫陳寶箴向朝廷舉薦人才。陳寶箴和張之洞是好友,陳的舉薦名單中有好幾位是張之洞的親信,其中就有楊銳。名單報到光緒皇帝面前。9月1日,光緒帝召見楊銳。幾天之後,楊銳和劉光第、林旭、譚嗣同三人一起被任命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時人稱作「軍機四卿」。面對聖旨,楊銳喜憂參半,喜的是升了官,進入政治核心圈,憂的是他沒法回老家奔喪。


宣讀任命聖旨的聲音還在耳畔,殺頭的屠刀已經懸在楊銳的頭頂。

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皇帝失勢。慈禧太后大肆清除異己。「軍機四卿」的任命完全是光緒帝的個人主張,沒有徵求過慈禧太后的意見。這觸犯的慈禧的大忌,首當其衝被清洗。23日早晨,楊銳在繩匠衚衕寓所的被窩裡被捕。


張之洞是24日得知楊銳被捕的消息。接到報告,他非常震驚,猶如五雷轟頂。在張之洞看來,楊銳跟隨他多年,他對他了如指掌,根本不可能是「康黨」,也沒有什麼越軌言行,他相信楊銳被捕一定是一場誤會。他立即給榮祿、裕祿、王文韶等大員發電報,請求他們營救楊銳。經過各方努力,主審官慶親王奕劻已有意為楊銳開脫。


張之洞以為一切都會像他想的那樣,經過各方大員的營救楊銳會被安全放出,官復原職。但是,這一次他想錯了。


不知道獄中的楊銳此時是怎麼想的。或許他也會想到老師張之洞吧!他也會相信張之洞有能力把他安全營救出去。

但是,他們都沒料到,慈禧竟然會如此堅決,如此不顧一切。


9月28日,慈禧害怕外國人干涉政變,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便倉促頒布聖諭,「其(康黨)情節較重之康廣仁、楊深秀、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六犯,均著即行處斬」。



得到消息的張之洞,悲痛萬分。不單因為他失去了一個人才,還因為楊銳乃因他而死。往遠了說,如果不是他召楊銳入幕府,楊銳也許不會是後來的結局。往近了說,如果不是張之洞的挽留勸解,楊銳早已回四川老家,完全可以避開「軍機章京」的任命,也避開了殺身之禍。


楊銳的一生只有短短41年。也許老天是公平的,他和譚嗣同等人的死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戊戌六君子」將會被後人永遠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文精選 的精彩文章:

「叔嫂密會」驚天動地,肅順八大臣真因大意而落下殺身之禍?
放眼世界,康熙就是大清帝國頭號昏君!

TAG:史文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