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至,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夏至,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七律 ·夏至

夏至炎炎晝最長,輕羅小扇手中揚。

金蟬噪噪鳴絲柳,菡萏亭亭綻葦塘。

每日茗茶勤漫步,三餐素菜莫貪觴。

淡泊明志多康壽,心靜豁達氣自涼!

節氣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物候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一候,

鹿角解

二候,

蟬始鳴

雄性的知了因感陰氣之生便鼓腹而鳴。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在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

三侯,

半夏生

夏至習俗

01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02

消夏避伏

《酉陽雜俎》載:「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以生風,塗抹粉脂以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宋朝在夏至之日開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仍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清朝則「夏至日……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

03

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養生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最後,處小君提醒大家:夏至已到,氣溫逐漸升高,但大家萬萬不可貪涼,食用過多的冷飲!

策劃:安中大學生處新媒體工作室

責編:靳祖梅

校對:高田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生處 的精彩文章:

TAG:安徽中醫藥大學學生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