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驕陽漸近暑徘徊 一夜生陰夏九來

驕陽漸近暑徘徊 一夜生陰夏九來

日光長至

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今日,夏至如約而至。

夏至三候

一候丨鹿角解

麋和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二候丨蜩始鳴

古時楚稱蜩,秦晉稱蟬。蜩螗沸羹,叫聲沸稠為黏羹。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螗小而綠,叫聲尖銳而急促,立秋後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為區別"知了",俗稱"都了"。雄性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丨半夏生

意味著夏天已過半,後半夏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生於陰陽半開半闔時,所以作為一種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調中樞。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物品。「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冬至餛飩夏至面

張家港素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習俗,到了夏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碗面。而且吃面還和長壽有關,「面長」和「綿長」同音,吃面,也就寄予了生命綿長不絕的美好願望。

夏至楊梅滿山紅

這個時節,正逢樹山楊梅上市,所謂夏至楊梅滿山紅。漫山滿坡的楊梅林,綠葉凝碧流翠,紅果烏亮爍紫,使人心醉。張家港人夏至不吃上一些楊梅,豈不是太可惜了?

夏至養生

調息靜心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不要惱怒憂鬱,要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

運動適當

在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水邊、樹林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也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等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強度太大,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

少食油膩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應保持清淡為主。不宜食用辛辣、炙烤之品,以免助熱化火;避免過多食用生冷瓜果而損傷脾胃;也不可食用油膩太過,以防其化熱生火,在皮膚上生成疔瘡。這個時期人們出汗比平時多,津液易虧耗,在保養陽氣的同時要顧護陰液。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岸上踏歌聲

夏至已至,建發·御瓏灣提醒您

夏至養生多吃苦味食物,調養精神

高溫天即將來臨,注意防暑降溫

建發·御瓏灣

此文系廣告

文中插圖來源於網路

如涉權屬爭議,聯繫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發御瓏灣 的精彩文章:

TAG:建發御瓏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