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江德清:「標準地」制度創造「畝均英雄」

浙江德清:「標準地」制度創造「畝均英雄」

位於古運河畔的浙江省德清縣升華臨杭物流有限公司,因業務快速發展,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倉儲用地。不久前,通過競標,以總價1940.97萬元摘得了公司附近雷甸鎮光輝村的一塊倉儲用地。

與以往土地出讓不同的是,這塊面積66.9畝的土地,除了有地塊基本情況和規劃指標要求外,新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年土地產出、年土地稅收、環境標準等標準要求。雷甸鎮負責人表示,這種帶「標準」出讓的土地,在湖州市倉儲類土地出讓中還是首次。它明晰了工業倉儲用地的使用要求和標準,有利於改變長期以來工業倉儲用地利用低效、稅收偏低等問題。

據記者了解,所謂「標準地」,就是把每一塊建設用地的規劃建設標準、能耗標準、污染排放標準、產業導向標準、單位產出標準等「明碼標價」,帶地一起出讓。這是浙江省從今年起開始實施的一項改革新政,也是投資項目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之舉。新政規定:全省各地都要建立健全「標準地」制度,新增工業用地、商業用地、旅遊用地要帶著能耗、環境、建設、畝產等標準實行招拍掛,為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礎。

作為率先試點的德清縣,縣委書記王琴英認為,這項改革深化了「畝均論英雄」的導向,除了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顛覆供地模式、服務模式外,還顛覆了招商模式,倒逼轉型升級。不僅如此,「標準地」中環境標準與能耗標準的建立,更是踐行「兩山」重要理論的充分體現。

一直以來,工業企業投資項目用地行政審批等環節耗時費力,為項目投資方所詬病。去年8月份,在全國首批「農地入市」改革中形成諸多有益經驗的德清縣,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承擔起全省首個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推出了「標準地」制度實施,全力聚焦這項投資項目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面對無先例可循的「標準地」制度,德清縣主要領導既「挂帥」又「出征」。在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2平方公里範圍內提前完成區域能評、環評的基礎上,選定地塊、確定產業、明確標準,並完成了能耗、環境、建設、畝產等指標的制定。

同時,在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德清加快建立「標準地」企業承諾、信用評價+數據應用的全過程監管機制,研究起草了《德清縣工業「標準地」獎懲辦法(試行)》《德清縣「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德清縣「標準地」企業投資項目「嚴重失信」名單管理制度(試行)》等配套政策,並於去年8月底推出了全省首宗「標準地」。

「以前拿地,只要條件允許,總想多拿,現在有了這個標準,就會考慮考慮了。」拍到全省第一塊「標準地」的浙江啟聚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設了一座科技創業園。負責人張柏林說,固定資產投資強度≥340萬元/畝,土地產出≥600萬元/畝,土地稅收≥21萬元/畝,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5噸標煤/萬元……面對這些新的硬杠杠,投資就必須嚴格按照標準,這樣才能達到雙贏。

德清縣發改委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企業主拿地更多的是考慮竣工投產後產出多少收益,畝稅收、環境能耗等考慮得不多。現在,通過倒逼迫使企業拿地也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同時也要推動企業「提檔升級」,增加畝均稅收。

據介紹,到5月底,德清縣累計成交「標準地」11宗,面積1200多畝,範圍已經從最初的工業用地向商服、倉儲用地擴大,從省級以上高新區向縣級工業園、鎮工業功能區延伸。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辦事平均少跑12個窗口,環評編製從40天減為3天,僅環評、能評、水影響評價等三項制度性交易成本合計降低95%。(經濟日報 記者 黃平 通訊員 王力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一家族三代23人患癌,老人手繪「患癌族譜」找病因
周永康令計劃收的錢加起來 才跟這個官員一樣多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