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德統一後,德國為什麼要遷都柏林?

兩德統一後,德國為什麼要遷都柏林?

原標題:兩德統一後,德國為什麼要遷都柏林?


27年前的今天,1991年6月21日,德國眾議院以338票對320票,達成歷史性的決定:將首都由波恩遷至柏林。很多德國人同意,德國的未來在柏林,但大多數人卻打從心底不願遷都。根據民意調查,從統一那年開始,年年的調查顯示,60%以上的德國人不贊成遷都,最主要的顧忌便是搬家費用,雖然德國政府預算中的搬家費是200億馬克,但大家知道,到時600億馬克恐怕還不夠。而且這還不包括遷都的周邊建設費等等。

四國佔領柏林

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


1945年5月8日二戰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翌年5月23日,合併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聯邦德國在西邊,首都是波恩,由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支持,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民主德國在東邊,首都是柏林,由前蘇聯支持,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柏林牆

柏林牆的建立與倒塌


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軍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東德政府為了阻止東德人逃亡,1961年8月13日突然建造柏林牆。柏林牆長度超過155公里,高約3至4米,柏林牆及其隔離區包括了水泥牆、鋼製拒馬、鐵絲圍攔、碉堡、警犬、埋有地雷的開闊草地、警報器、反車輛壕溝、探照燈等。

有人稱柏林牆是德國的「萬里長城」,但兩者不同的是,東德建柏林牆是防本國人出逃,而中國建萬里長城是防外國人入侵。


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間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布辭職。


1989年11月9日,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誤解上級命令,錯誤地宣布柏林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將存在28年零3個月的柏林牆推倒。


柏林圍牆的倒塌是東西方冷戰結束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1990年10月3日,東德加入西德,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州,併入了聯邦德國,德國完成統一。


1989年11月11日,東德示威者將柏林牆的一段牆體拆掉。

遷都柏林


兩德合併之後,1991年6月21日,德國眾議院以338票對320票,達成歷史性的決定:將首都由波恩遷至柏林。


當時的首都是西德的波恩,相比較而言,柏林的經濟並不發達,還有著納粹的黑歷史,其歷史悠久程度也遠不如法蘭克福、亞琛、科隆、慕尼黑和斯圖加特。那麼,為什麼要大費周折遷都柏林呢?


原來,柏林牆倒下之後,東西兩德在90年開始就締結《統一合約》一事談判。東德政府的意見自然是希望柏林做首都。西德情況比較複雜,各州議會基本上都反對柏林,而聯邦議會內部則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最後形成了一個折衷方案,在《統一合約》裡面寫「德意志蘭首都為柏林。議院及政府所在地問題將在德意志蘭統一確立之後決定。」

條約1990年9月29日生效,事實上,從這一天開始聯邦德國首都變成柏林,但議會和政府仍舊在波恩。


1991年聯邦議會開始激烈討論議會和政府所在地問題。支持者認為統一一直都是民心所向,所以波恩當初本是作為臨時首都而立,如今統一了就該搬回去,而且定都柏林可以更好地聯結新的前東德聯邦州,支持地方發展。反對者則認為延續第三帝國首都所在地會引發其他國家的警惕,而且政府和議會搬遷勞民傷財。經過數小時的辯論,最後投票的結果是:338 票支持, 320 票反對,遷都柏林以微弱多數票勝出。


之後九年間,德國總理府及內政、外交、財政、司法部等十個主要機構遷往柏林;國防、教育、衛生部等機關留在波恩,並在柏林設立分部。


柏林大興土木,成為自歐洲最大的工地。1999年4月19日,經過4年改建的國會大廈舉行落成典禮。之後新的總理府與政府辦公樓相繼落成。


國會大廈

新建的總理府

1999年7月1日,對於德國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聯邦議院在波恩舉行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此後經過一個月的搬遷, 8月1日聯邦議院在柏林新議會大廈投入工作。與此同時,聯邦政府部門也完成了搬遷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誰是毛澤東的第一位戀人?
北京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