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談智能照明及YeeLight

也談智能照明及YeeLight

Yeelight智能光

寶寶出生,一台好的夜燈就成了剛需,在挑選中關注到了米家的床頭燈。買回來,感受還不錯,在翻看標籤時,發現生產商竟然是青島企業。翻到他的官網,一下子打開了智能照明的新世界。

智能家居概念也火了有幾年了,自己好像一直都沒有深入的了解過,遙想當年,哥也是個挺能折騰的人,現在越來越限制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裡,說是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也談不上,歸根結底還是大腦和思維出了問題。

為了不至於越來越無趣,以後真的要多關注些熱點,多走出去交流下想法。

下面就談談對智能照明和青島這家創業企業Yeelight的一些看法。

Part

1

移動互聯的技術儲備和廣泛應用為智能家居的大熱奠定了基礎,因為這讓智能家居所展示的生活場景科幻感和現實感並存,極大激發了人們的嘗試慾望。但根本的原因,還應該歸根到人,歸根到現在人們對價值追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價值追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對於現在工商業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定產品的生命周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短,以生產的規模優勢建立起來的傳統大廠,不得不對產品線和生產線進行重新規劃,這對成本優勢的破環是巨大的。作為應對,工業製造領域提出的柔性生產就成為新一代工業製造的重要目標。在前段時間和一位以小微食品企業產銷服務平台為創業內容的創業者聊天,詢問其對小規模食品企業的看法,因為以國內外的經驗看,食品工業集中度較高,最終都會出現少數骨幹企業佔據絕大部分市場的情況,小微企業生存空間極其有限。該創業者就認為非工業化或輕工業化生產的食品,以及其多樣化的體驗式消費方式,相對食品工業巨頭們,是有自己的市場和需求的。先不說這個觀點成不成立,至少我是比較信服的,無論是其出發點還是邏輯,都是經得起推敲的。

上面扯的有點遠,甚至有些偏,想強調的無非是所有的消費場景都應該是以人為本的,以人的多變的價值需求為本的。

下面繼續回到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產品所展現的各種應用場景,看起來都很好,吸睛度極高,但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總是欠缺點什麼,在生活中真正能用順手的很少。

智能家居的作用對像是人和人的生活方式,這個場景下的人的行為是複雜和多變的,智能家居應該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在整體應用偏早期的情況下,眾多企業通常選擇由點及面,將較單一應用場景的產品投入市場、磨合產品,通過市場檢驗來完善產品軟硬體。這種做法肯定是對的,但在眾多智能硬體提供商預設應用場景提供自己的智能產品時,他們的出發點很多時候是基於「我有哪些技術、我能做到什麼」,缺失對用戶生活習慣、生活需求的研究。簡單的說是基於工程思維,而不是基於用戶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的,這些產品使用起來不順手就很正常了。

理想化的智能家居解決的問題應該是多緯度的,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應該是無縫鏈接的。從技術上來講,這不僅是工程問題,更是人工智慧問題,它要做的是從行為上了解你,甚至從感情上理解你,現在的智能技術顯然是做不到的。另外應用端硬體的深度和廣度在當前也都太淺。

基於此,我覺得當前的好的智能家居產品,應該首先關注的是人的需求、是要符合人們的行為邏輯的。應該摒棄「技術堆積」、「我們能做到什麼」式的產品開發思維,因為它的智能通常只是一些生硬的邏輯,簡單的邏輯是不可能描述人的行為的。

具體的來說,好的智能家居產品我認為首先要有一個系統的家居解決方案作為前景(這一點還是必須的),其次它的使用要符合人們的生活行為習慣,第三它本身要有自己的品質和調性,在功能性上不輸傳統產品,能滿足用戶對個性化和高品質的要求。

當然,智能產品首先吸引的是智能控、數碼控這類群體,這就要求它要足夠有趣,有眾多的玩法,比如有眾多的可個性化設置的東西等等。智能產品通常首先通過吸引這類群體去爭取市場,它的可玩性也是很重要的。

對人們而言,聲光在家居中是最直觀的感受,智能照明是一個很好的由點及面的切入點。Yeelight 產品現在包含燈泡、床頭燈、檯燈、燈帶,還有一款可作為控制端的音箱產品。這些產品屬於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產品,設計簡約,有科技感,輕智能(不是說智能化程度低,而是說其強調在滿足功能性需求前提下的智能),且功能性突出。燈泡和燈帶能很好的替換或增強原有照明,檯燈和床頭燈功能性指標突出。產品的可玩性也很好,APP 中的可設置項極多,用戶可以自行設置自己的個性化照明方案。這些產品基本上滿足了我對當前智能照明產品的想像。

如果在可玩性上非要有什麼建議的話,我倒是建議能增加一個類似軌跡球的物理操控器,比如通過一個簡單的按鍵和軌跡球實現色彩、亮度、預置照明方案的便捷切換。它的草圖可能長起來像下面這個樣子。

Part

2

從智能照明市場來看,我認為商業照明和家居照明都是很好的市場。

商業照明方面,賣場、餐飲對燈光效果的要求都很高,系統照明方案的便捷切換也是硬性需求,智能照明的特點都能很好的滿足這些要求。我也搜索了網上的一些看法,均認為智能照明在商業照明上的潛力很大,但影響智能照明應用的是技術瓶頸,這方面我是外行,所以在商業照明上就不再多說。

在家居市場,按照明產品的消費時點可分為兩個時點,一是家裝環節,二是家裝後的替換和補充購置。

在家裝環節,用戶預算較充足,而且普遍價格不敏感、衝動消費較多、消費總價較高,但用戶在這個環節也通常更注重整體照明方案的提供。針對這個特點,我是建議可以不定期的在購物中心、家裝及建材市場,以體驗的方式搞整體智能照明方案的推廣,比如在購物中心搭建玻璃房、展示房等,將智能照明在潛在用戶中作推廣。

搜索到的小米早期智能家居體驗館,個人感覺並不是太好。可能小米想體現智能家居對傳統家居環境的融入,特意選了歐氏家居風格。我感覺採用現代簡約裝修的風格更吸引人一些,而且Yeelight的重點只在燈光上,效果會更好。

在替換和補充購置時點,線上(小米、京東等)和線下(小米之家)的工作都比較成熟,最起碼,小米生態鏈企業在這點都做的不錯。針對產品,到可以建議Yeelight重點突出其產品的功能性,智能檯燈、床頭燈都有作為單品的很好的賣點。

以上兩個時點,第一個時點我覺得應該是蠻重要的,要估計其市場規模的話城市新婚人口數量會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對Yeeligh而言,家裝環節應該是在小米平台之外的一個很好的銷售切入點。

在消費群體上,小米是非常不錯的渠道。記得最早小米手機主打發燒友,幾年後,小米用戶消費能力、消費意願應該都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應該成長為了消費主力群體,加之其又普遍熱衷於技術或體驗新技術,這都是小米渠道在用戶群體方面不可多得的優勢。

當前智能家居智能照明領域知名廠家也較多,有飛利浦、雷士+ 海爾、歐普+華為、IKEA、美的等,他們有的是傳統照明大廠、有的是家電龍頭企業旗下智能家居和傳統照明大廠的結合、有的是傳統家居品牌,應該說各有優勢。Yeelinght+ 小米的優勢首先在於小米構建的智能家居生態鏈已相當成熟,其次在於其渠道特有的消費群體,劣勢可能在於缺少傳統照明大廠在家裝照明的直接切入優勢。

Yeelight從創業發展到這一步,更多的在於其對產品功能性精益求精的追求,其雖然一直處於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的大環境里,但它很好的做到了智能和功用性的平衡,是真的有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的企業。個人比較看好其推出的功能性單品,單這一塊其市場潛力就不小。但在潛力更大的家裝領域,其如何切入,Yeelight還真的需要一番細細的考量。

無向亂言

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石彥偉:一隻推子爬過我的頭頂
Waymo發力,想讓無人計程車進駐歐洲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