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火箭軍東風第一旅創新方法手段幫助青年團員成長紀實

火箭軍東風第一旅創新方法手段幫助青年團員成長紀實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馮金源 等

前不久,火箭軍「礪劍青春」主題團日活動在「東風第一旅」舉行,來自各軍師級單位代表全程參加觀摩。一堂堂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實踐課,一次次龍爭虎鬥的擂台大比拼,不僅激活了青年官兵「見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的火熱練兵備戰熱情,更彰顯出「東風第一旅」官兵用實際行動勇擔強軍重任的先鋒形象。

一堂堂微課教育,點燃信仰火炬。

4月5日上午,在該旅主題團日「傳承紅色基因、爭當一旅傳人」微課堂上,首次登台授課的發射一營控制連上等兵、團員祝宏鵬說自己第一次走進旅史館,就被印有280名官兵名字的「光輝歲月」牆深深吸引。

59年前,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中央軍委毅然決定:組建中國地地導彈第70分隊。280名剛剛撣去戰爭硝煙的官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悄然離開京城,扎進茫茫戈壁,開闢中國戰略導彈的通天之路。祝宏鵬站在原地盯著280名前輩的出生年月,細算起他們的年齡。1937年出生22歲、1936年出生23歲、1935年出生24歲……看到這些與自己同樣的年紀不同時代的前輩們,將青春的夢想與國家的未來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時,祝宏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出旅史館前,祝宏鵬在留言簿上寫道:「來到『東風第一旅』我感到很自豪、很光榮……」

青年官兵入連第一課,首先參觀連隊榮譽室 宋波攝

官兵訓練間隙「喊山」放鬆心情 宋波攝

「真實的故事最有吸引力,旅隊將近一個甲子的艱苦創業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動人心魄的故事。」該旅政委張偉告訴記者,青年官兵沒有經歷過艱苦環境的考驗,對黨和軍隊的奮鬥歷史和優良傳統知之甚少,對今天中國來之不易的繁榮富強缺乏切身感受。教育要走心入腦,必須盯著青年官兵的現實思想,讓他們走進歷史、了解歷史、感悟歷史,在潛移默化中把「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植入靈魂、融入血脈。

為增強團課的吸引力,該旅把挖掘自身優良傳統作為著力點,將團課教育融入「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號召全旅青年官兵讀旅史、寫故事、講傳統,探索出以微課教育為主線,飯堂微廣播、班排微討論、強軍微視頻、紅色微文化等「十微」配合活動為輔助的立體育人平台。

「有誰喜歡玩網路遊戲?」在一堂團課上,發射一營發射連副連長張東升沒有站在授課席,而是戴上耳麥徑直走到官兵中間提問。張東升是一個網遊達人,他的微課從最近兩款火爆的網路遊戲切入。一款是《王者榮耀》,一款是《絕地求生》。這兩款遊戲要想玩得好,最重要的是清楚敵人動向,知道哪個方向有腳步,哪個方向有槍聲,只有做到心中有數,保持警惕,才能戰勝對手。

「連玩遊戲都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制勝,何況是在未來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對決?」張東升從遊戲說到野外駐訓,列舉出一些官兵抗疲勞訓練怕苦怕累、防空襲訓練敵情意識不強、個別官兵違規使用智能手機等8種不良現象,並用一個個歷史事件告誡官兵:「只有把箭在弦上當成一種常態,把從難從嚴練成一種習慣,把敢打硬仗養成一種本能,才能在真正走向戰場時,攻必克、守必堅!」

開展全防護狀態下救護訓練 宋波攝

瞄準號手正在參加考核 宋波攝

張東升慷慨激昂的講述,贏得官兵熱烈掌聲。一個個身邊的「和平積習」,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讓坐在後排的上等兵王金祥眉頭緊鎖,臉色凝重。他坦言,上個月野營駐訓感覺實在太累,便設法偷偷懶,扛戰備物資總挑最輕的、夜訓一有機會就想打個盹,現在想想真是羞愧。

顯然,張東升這堂短短的8分鐘微課,觸動了不少官兵的心靈。

百花齊放競春色,人人參與景象新。記者翻看該旅100多堂微課教案,有的藉助信息網路製作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有新意;有的通過舉事例講故事解讀觀點,分析透徹有深度;有的結合自身經歷分享感悟,情真意切走心感人;有的組織配合活動調動官兵積極性,接地氣有溫度……每一堂微課的授課形式各具特色,教育內容也別出心裁。

「青年人的課堂可以不拘一格,但關鍵要有朝氣、有活力、有真情。」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張繼國認為,對於90後、00後青年官兵,不能一味採用傳統的、單一的說教和灌輸方法,必須把准青年官兵的思想脈搏,跟上時代節拍,把自上而下、一廂情願的理論說教變成共同參與、雙向交流的互動,只有讓青年官兵人人擁有「麥克風」、個個擁有話語權,利用新穎的形式、真實的內容、豐富的感情,才能點燃青年官兵的信仰火炬,引導大家在練兵備戰的崗位上放飛青春夢想。

組織官兵進行教育內容微討論 宋波攝

青年官兵進行槍支分解結合訓練 宋波攝

一場場儀式洗禮,深植忠誠基因。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團旗鮮紅,誓言響亮。日前,技術營轉注連以戰車為背景,在訓練場上為4名戰士舉行了一場內容豐富的入團儀式。

在激昂的背景音樂中,專業技術尖兵王昌勇依次為4名新團員佩戴團徽,頒發團章、團員證。當王昌勇走到新團員、上等兵田韜面前時,小田把胸脯挺得格外高,看著胸前閃光的團徽,田韜臉上寫滿了自豪。

田韜激動地告訴記者,「佩戴在胸前的這枚團徽,不是普通的裝飾品,也不是一般的紀念章,而是團員青年承擔重任的標誌。從這一刻起,我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團員身份。」

在入團儀式現場,該旅副政委毛新豐說,過去團員教育和管理鬆懈、團員隊伍先進性和榮譽感弱化現象突出。為此,該旅專門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團員隊伍建設的意見》,對團員發展的標準程序、團員思想教育、團員隊伍日常管理和「推薦入黨」等方面作出細化規定。同時,在全旅開展團員入團儀式教育,將團員的先進性和光榮感充分激發出來。

入團儀式上,入團介紹人向新團員提出希望。 宋波攝

入團儀式教育 宋波攝

青年官兵在訓練間隙表演自創歌舞《大拇指》 宋波攝

青年官兵正在開展匕首操訓練 宋波攝

據悉,為了發揮儀式活動的特殊教育效果,該旅在廣泛徵求基層意見和調查論證的基礎上,依據黨章、團章和條令條例等相關規定,對黨員宣誓、入團儀式、授槍儀式、出征儀式、向軍旗告別儀式、入連儀式、為黨員過政治生日儀式、嚮導彈陣地宣誓儀式等10多種儀式教育內容進行規範,對每種儀式開展的時機、場合、範圍、對象、具體程序和要求,均作具體規定,從兵之初、官之初、黨員之初、團員之初,培塑忠誠基因,激勵官兵忠於國家、勇於獻身、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一場儀式一堂課。記者在為黨員過政治生日儀式現場看到,發射四營發射連全體黨員和優秀青年為5月份入黨的四級軍士長張新玲過政治生日。張新玲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和入黨申請書,回顧入黨初心;3位老黨員向張新玲提出中肯意見,並針對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思想幫帶……一個個精心設計的環節、一幕幕莊嚴莊重的場景,讓官兵的精神得到洗禮。

青年官兵正在開展擒敵拳訓練 宋波攝

青年團員進行書法創作交流 宋波攝

全防護狀態下止血包紮 宋波攝

一次刻骨銘心的儀式,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在「黨員團員思想互動」環節,首次參加為黨員過政治生日的團員張浩宇坦言,以前在大學時經常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但是今天參加黨員政治生日,有莊嚴的宣誓,有善意的批評,有真誠的祝福,還有組織的關心,讓他的心靈很受震撼。

下士團員韓成玉去年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剛剛在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那一刻,他也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右拳。他說,今後將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向身邊優秀黨員學習,從一言一行做起,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政治生日」結束後,連隊黨支部讓張新玲和韓成玉結成思想互助對子。張新玲把自己珍藏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講故事》兩本書送給小韓說:「認真學習,好好努力,希望不久的將來,我也能參加你的『政治生日』。」

據悉,該旅針對青年官兵政治上盼進步、成才上求收穫、生活上需幫助的特點,積極開展「黨員團員結對互助」活動,讓優秀黨員面對面真心幫帶團員,心貼心排憂解難,把青年官兵緊緊團結到黨的旗幟下,讓「跟黨走」成為他們永恆不變的理想追求。

黨員在政治生日上重讀入黨申請書 宋波攝

為黨員過「政治生日」 宋波攝

贈送生日「禮物」 宋波攝

一次次比武對抗,迸發打贏血性

「加油、加油、加油……」在該旅綜合訓練場軍體「全能王」競賽場上,震耳欲聾的助威吶喊聲響徹山谷。

上等兵團員馬港和中士黨員陳華祖正在進行一場仰卧起坐的巔峰對決。1分30秒時,馬港已經做了112個仰卧起坐,越是往後,越是挑戰極限。不服輸的馬港每一次起坐都是牙關緊咬,渾身顫抖,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直往下滾,戰友們的加油聲此起彼伏。最終,馬港以微弱優勢奪冠。

現場組訓的作訓科科長徐明告訴記者,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開展以來,引體向上、仰卧起坐、3000米跑等軍體成績的紀錄不斷被刷新,當尖兵、創紀錄的訓練氛圍持續高漲。

一邊是熱火朝天,一邊卻靜默無聲。在「狀元360」技能大比拼現場,只見5米開外的3個啤酒瓶中各插著一朵紅花,二級軍士長董留軍正操作著巨大的吊車輕巧「抓住」紅花,吊臂移動80度後,又將紅花穩穩地插進硬幣大小的瓶口中。用碩大的吊臂吊住比鉛筆還細的紅花,不偏不倚地插進啤酒瓶中,高超的技能令一旁圍觀的官兵嘖嘖稱奇。

青年官兵開展群眾性大比武活動 宋波攝

與兵齡比自己年齡還長的前輩同台比拼,胸前掛著醒目團徽的上等兵李林絲毫沒有怯意。他右手握著操縱桿,雙眼緊盯著吊車的吊鉤,小心翼翼靠近紅花。儘管最終也準確無誤插進啤酒瓶,但在與吊車打了22年交道的老兵面前,李林的技能依然顯得稚嫩。

走下吊車的李林坦言,老班長的技術實在太強悍,我要拜他為師,練一手絕活,早日當上真正的「吊裝王」。

「當兵為打仗,精武無止境。」該旅旅長王錫民告訴記者,為了激發青年官兵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他們結合群眾性大練兵活動,廣泛開展「全能通」專業大比武、「全能王」軍體擂台賽、「狀元360」技能大比拼、營營專業理論對抗賽、實戰化技能對決等評比競賽,並在練兵場上成立「青年突擊隊」「團員示範崗」,叫響「我與黨員比標準、我與黨員比高低」的口號,引導青年官兵唱主角、挑大樑,進一步激發練兵備戰熱情。

團員與黨員比拼,女兵與男兵對抗。在野戰指揮所通信樞紐開設現場,女兵編組和男兵編組對抗如火如荼。對抗內容涉及短波、衛星、會議、傳輸、傳真、指控、程式控制等7個專業。團員陳禹在開設野戰程式控制交換機過程中,搬運近百斤重的裝備集裝箱舉重若輕,從各種通信設備架設到複雜線路連接,整套動作如行雲流水,精準快速,令同台對抗的男兵也相形見絀。

技術精湛的陳禹,在群眾性大練兵活動中,已經連續3次登上「軍事訓練龍虎榜」。她悄悄告訴記者,今年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訓導員指揮軍犬穿越火圈 宋波攝

組織靜脈穿刺課目考核 宋波攝

比武競賽硝煙未散,評比表彰已經展開。在一輛輛迷彩戰車搭建的舞台背景下,一場「青春在崗位綻放、人生在戰位出彩」的群眾性比武競賽頒獎儀式拉開帷幕。在各個項目中過關斬將勇奪冠軍的12名官兵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領獎台,旅長、政委為他們披紅掛花。手捧金燦燦獎牌、身披鮮艷綬帶的精武標兵們昂首挺胸站在集結隊列的第一排,成為全場最耀眼的「明星」。

據了解,近年來該旅在深入推進練兵備戰工作中,積極引導青年官兵用戰鬥力這把標尺量長短,堅持把抓好實戰化訓練作為青年官兵磨練意志成長成才的最好課堂,注重把青年官兵推到紅藍對抗、實彈發射和綜合演練等重大任務一線摔打錘鍊、加鋼淬火,先後湧現出一批「活參數」「活電路」「全能王」「全能通」等身懷絕技、敢打頭陣的青年骨幹人才,成為支撐大國長劍刺破蒼穹最年輕、最堅硬的脊樑。

(作者:馮金源 陳世鋒 董志文 韓知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2019年1月起,全軍將正式應用「軍隊電子療養證信息管理系統」
女兵這些技能你get了嗎?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