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十四歲才女 入宮僅20天就去世 她真的是給皇帝殉葬了嗎

明代十四歲才女 入宮僅20天就去世 她真的是給皇帝殉葬了嗎

民間相傳,明朝才女郭愛年僅十四歲,就做為人殉,成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殉葬犧牲品。

這種說法多見於明清兩代一些文人的記錄,仔細閱讀《明史》,就會發現,這一傳說與史實不符。

郭愛,字善理,安徽鳳陽人,生於永樂十三年(1415年),宣德十年(1435年)病逝,享年二十一歲。

《明史》記載:郭愛「賢而有文,入宮二旬而卒,」「一旬」為十天,也就是說,這位郭美人入宮僅二十天就去世了。

郭愛生病期間,自知不久於人世,非常感傷地寫了一首詩《病革自哀》:「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後人聯想到明宣宗「十妃殉葬」,就把這首哀婉動人的詩作訛稱為《絕命詩》,認為郭愛知道自己就要被當做殉葬品了,才發出絕望的悲鳴。

郭愛去世的同一年——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短時間內患病,正月初三意外病亡,享年三十八歲。

兩人的死亡時間比較接近,因此才會有從殉的傳言。事實上,明宣宗「十妃殉葬」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追贈皇庶母惠妃何氏為貴妃,謚端靜;趙氏為賢妃,謚純靜;吳氏為惠妃,謚貞順;焦氏為淑妃,謚庄靜;曹氏為敬妃,謚庄順;徐氏為順妃,謚貞惠;袁氏為麗妃,謚恭定;諸氏為淑妃,謚貞靜;李氏為充妃,謚恭順;何氏為成妃,謚肅僖。冊文曰:『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蓋宣宗殉葬宮妃也。」

這段見於《明史》的記載說明,當時隨大行皇帝殉葬的嬪妃為何氏、趙氏、吳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諸氏、李氏、何氏等十人,其中根本就沒有姓郭的嬪妃。

明朝末年,竟陵派詩人鍾惺編輯的女性詩歌作品集《名媛詩歸》中也做了佐證說明:「郭愛,鳳陽人,字善理,性穎敏巧慧,宣宗聞其賢,徽至京師,尋病卒,後封國嬪。」

明確說明郭愛是在宮中染病而死亡的,死後被封為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三國里 劉關張真的義結金蘭了嗎
龍真地存在嗎 目擊真龍的事件從古至今就未間斷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