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破冰再遠行

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破冰再遠行

一、揚帆向世界

對外金融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服務業開放;二是資本賬戶開放。前者是指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在國內獨立或合資建立商業存在,並通過發放牌照等方式允許其提供金融服務;後者是指資金的跨境自由轉移。多年來我國堅持協同推進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減少資本管制,取得巨大成就,為金融市場帶來勃勃生機,為中國經濟帶來無限活力。

關於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中資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國際化經營水平明顯提升,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已經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2016年末22家中資銀行共開設了1353家海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增加,地域覆蓋拓寬,2016年末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共設立37家外商獨資銀行;13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45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以及56家外資財產保險公司和合資人身保險公司。

關於資本賬戶可兌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人民幣可兌換、可使用程度。截至2016年年底,在七大類共四十項資本項目交易中,我國已經實現可兌換、基本可兌換、部分可兌換項目三十七項,佔全部交易項目的92.5%。

關於人民幣國際化。2009年我國開始進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並取得重大進展,隨後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向前推進。通過雙邊本幣互換、貨幣直接交易、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等制度安排,有效降低了匯兌風險,促進了貿易和投資便利化。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二、不停頓更不倒退

從理論上講,對外開放是我國基本國策,中國對外開放的方向是明確的、信心是堅定的、腳步是紮實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在現實中,中國對外開放的道路艱難曲折。如果說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存在較多擔心和顧慮而實施了各種保護措施,那麼,在經歷了多年「保護」與「開放」、「開門」與「關門」的理論討論和實踐探索之後,過多擔心與顧慮已無必要。正如當年,中國對經濟全球化也有過疑慮,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有過忐忑。但是,我們認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著眼未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進程不能停頓,更不會倒退。

三、啟航新征程

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下一步,不僅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布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

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堅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原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逐步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准入。逐步放寬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限制,推動國內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雙向開放。按照內外資同等對待標準,對中資與外資金融機構一視同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提高中資金融機構國際化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支持有條件的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優化全球網點布局。

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參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快《外匯管理條例》修訂工作。結合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在與現有政策和國內股票市場發展銜接基礎上,允許少量符合條件的優質外國公司在境內發行股票。

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完善人民幣計價結算功能。研究推動大宗商品的人民幣計價結算,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的人民幣計價結算。

提升對外貿易便利化水平。維護國際收支平衡,推動進出口貿易平衡,提高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

從根本上講,擴大金融開放不僅是引入先進的理念、規則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強化市場競爭。通過強化競爭,一方面增強金融機構的生機和活力,切實有效地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樣性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個人學術看法,與供職單位無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市值逼近萬億美元的蘋果才是最大的遊戲公司
全球武器出口量最高的20家公司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