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月21日 這些人我們耳熟能詳,這些事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6月21日 這些人我們耳熟能詳,這些事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海瑞海瑞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居說海瑞為官,始終堅持最高的廉潔標準,除了領取政府下發的俸祿外,他從來不接受分毫「灰色收入」。明朝官員的俸祿是歷代王朝中最低的。海瑞任淳安知縣時,每年的實際收入僅為12石大米,27.49兩銀子,360貫鈔。依購買力計算,他的月薪大致相當今天的1130元。海瑞家人口很多,全靠這麼點收入,生活水平跟今天的低保戶差不多。為了解決全家的吃飯問題,海瑞不得不親自率領豢養的十幾名僕人開荒種菜。

生的時候是這樣寒酸,死的時候更加落魄。海瑞是死於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官居朝廷二品大員,但身後僅余白銀八兩,連喪葬費都不夠。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王用汲幫辦理海瑞的後事,只見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貧寒的文人也不願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清貧的官員,卻娶了大量妻妾,計有王氏、潘氏、許氏、丘氏、韓氏等多人。因為納妾太多,以至出現了多名少妻伴老夫的局面。而且家貧惹得妻妾怨聲四起,家裡雞飛狗跳,吵鬧得不成樣子,成為了言官疏參、時人譏評的話柄。

鄭板橋清朝的鄭板橋也是以清官的形象示人的。鄭板橋作過一首很感人的詩:

衙齋卧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六十一歲擔任濰縣知縣時,縣內饑荒,他為民請賑得罪了上司,被免職。濰縣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供奉,並集資為鄭板橋建生祠。鄭板橋離別時,也很瀟洒地題了一首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鄭板橋吹噓自己「囊橐蕭蕭兩袖寒」,其實,他是個隱富豪,很早就在家鄉興化置田買宅,後因新屋式樣不理想,又改在鸚鵡橋一帶買地另造,光地價就五十兩銀子。另外,鄭板橋在大堂上懸掛了這樣一幅自撰的對聯:詩歌圖書畫,銀錢屁股腚。什麼意思呢?是說自己平生的嗜好不外這幾樣:詩詞、歌賦,書畫、文章、白銀、銅錢和屁股。他公然宣稱,如果可以修改大清律例,他必定將其中的笞臀為笞背——鞭笞那些堅挺豐滿的翹臀,實在是太煞風景了。

寇準北宋名臣寇準為人剛直,敢於直諫,心憂國難。遼軍侵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宋真宗心驚,準備南遷。寇準獨排眾議,力主皇上親征。後來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宋軍射殺遼軍先鋒撻覽,和遼國訂立了「澶淵之盟」。

然而,寇準是個典型的享樂主義者,生活奢靡無度,每晚歡飲,大點燈燭,醉生夢死。《錦繡萬花谷》記載說,寇準到地方為官,每當離任,後任官員收拾房子,就會看到廁所里結垢成堆的蠟油。司馬光就以寇準的豪侈浪漫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後世。

與寇準類似的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

張居正張居正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大明王朝出現中興氣象,張居正因此被後世譽為「宰相之傑」。

但張居正在生活上也很腐化,當他還是帝師時,每天早晚都要抹香脂,所經之處,香氣繚繞。他曾經在接待一個客人的時間內,更換過四套衣服。

張居正的父親病逝,他回鄉歸葬,坐著32人抬的豪華大轎,裡面裝修豪華精緻,前有會客室,後有卧室,還有迴廊,裡面侍立兩個小童焚香揮扇。吃飯時菜肴過百品,他還嘆沒有下筷子的地方。通州縣知縣張倫拍足張老太太馬屁,老太太被哄高興了,替張倫說了兩句好話,張居正便利用權勢之便提拔張倫為戶部員外郎。

紀曉嵐

清朝大文學家紀曉嵐,博學多才,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個地道的色情狂。他曾自豪地對別人說自己是野怪轉世,每天以肉代飯,只吃肉,不吃飯。喜歡女色,日御數女,每天五更上朝前一次,下朝回家一次,午間休息一次,傍晚吃飯時候一次,入夜就寢一次,不可或缺。即使到了八十歲,仍然好色不衰,每日食肉數十斤。

元稹,字微之,生活的時間是唐代中晚期。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不是前十,也擠進了百強。特別是與白居易提倡新樂府運動,並稱「元白」,可謂文化界明星人物。元稹少年成名,在赴京趕考途徑蒲州時談了一場家喻戶曉的戀愛,還寫了書名叫《會真記》,又叫《鶯鶯傳》,引起人們浮想聯翩,演繹了多個形式、多種版本。我們會猜想元稹愛過崔鶯鶯嗎?肯定愛過,只不過崔鶯鶯出現的時間稍早,註定只能成為元稹的多年後回憶的一場綺夢,心口上若有似無的硃砂痣,因為他很快就遇上了真名天女。

元稹的「她」叫韋叢,父親位列三公,從一品,真正的名門高戶,世家顯族。她是幺女,深受父母寵愛。元稹很幸運,新婦溫柔賢惠,絲毫不嫌棄新進青年家庭的拮据。《遣悲懷》其一,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有其一就有其二其三,都是描寫作為小小校書郎的元稹薪水微薄,連添新衣,買壺酒都艱難。但是,夫人韋從親自下廚、縫補,賣掉首飾貼補家用,甘之如飴,豪無怨言。韋氏從20歲嫁給小公務員元稹,到27歲去世共生了五子一女,生育之勤也算兩情和美的佐證。元稹可能是歷史上給妻子寫詩最多的詩人,最著名的就是《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深情款款,弱水三千獨飲一瓢的專一,但是你以為元同學真得就此半緣修道半緣君就大錯特錯了。不到一年,他的生命里又出現新的戀情。

一年後,元稹到四川出公差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傳奇女詩人薛濤,寫下了《贈薛濤》,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後來,二人以詩為媒,相互唱和不斷。在元稹回京後,年長元稹11歲的薛濤仍然痴心等待,為他洗盡鉛華,穿上道士服隱居浣花溪,把一腔情思空拋灑。此時的元同學也沒閑著,正在傾心聆聽言辭雅措風流韻足的江南小曲。雖然做了乘龍快婿,但元稹早年仕途並不順,乾的紀檢監察是得罪人的差事,貶官也難免。好在,江南有劉采春,歌甜人美,又一次點亮了元稹的生命。此外,元稹在韋從之後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大家閨秀安仙嬪,第三任妻子山南西道涪州刺史裴鄖的女兒裴淑。此外的各種艷遇不再贅述,大家可以去讀讀他的好基友白居易寫給他的詩,兩人的關係倒可以好好的寫一寫。

一、朱熹作為儒學大師,道德模範,沈繼祖說他不孝順母親,虐待自己的老娘,不給她吃好米。然而事實是朱熹在母親去世後,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達7年之久,足見其孝心。

二、朱熹在台州跟唐仲友爭風吃醋,誣陷嚴蕊與唐仲友。風傳朱熹在台州做官的時候,看中了才貌雙全的營妓嚴蕊,但嚴蕊不理他,反而跟台州太守唐仲友打得火熱。朱熹打翻了醋罈子,連著打了六份報告,說唐仲友跟三陪女嚴蕊有不正當男女關係,行為不檢,傷風敗俗。朱熹還把嚴蕊抓起來,逼她承認跟唐仲友有姦情,但嚴蕊誓死不從,最後連宋孝宗都看不下去了,出面放了兩人,還斥責了朱熹。然而事實是:當時浙東發生大饑荒,朱熹被朝廷委派去賑災,發現了在台州做官的唐仲友的不法行為,於是他先後六次上狀奏劾唐仲友不法,在他的努力下,終於罷黜了唐仲友的官職,實為為民除害。到頭來反被誣陷為是朱熹為了個妹子爭風吃醋,這完全是顛倒黑白,令人髮指呀!

三、迷上小寡婦,風傳他在福建武夷山教書期間,迷上了當地的小寡婦胡麗娘,兩人發展了一段地下情,還偷摸著非法同居了。後來姦情被人揭發,朱熹為維護個人形象,偷偷弄來一隻死狐狸,沒羞沒臊地宣布說:「狐狸精變成了胡麗娘,狐妖作祟迷惑老夫。」還派人給胡麗娘送去「婦德楷模」、「貞烈可風」兩塊貞潔牌匾,公然給她套上了道德枷鎖。然而事實是: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大隱屏峰腳下創建武夷精舍,潛心著書立說,廣收門徒,聚眾講學。他老人家作為一個學者和老師,哪有時間搞這些亂七八糟的,純屬污衊謠言。

四、更甚者風傳朱熹這貨還扒灰,他兒子死後,兒媳婦居然不明不白地大了肚子。關於此事沈繼祖的說詞是:「家婦不夫而孕」說的是朱熹兒子亡故,兒媳婦肚子被弄大了。這是一句有根有據的話,也是一句沒頭沒腦的話。說其有根有據,就是他兒媳婦肚子肯定鼓起來了;說其沒頭沒腦,是這句話不缺賓語卻缺主語:是誰把他兒媳婦的肚子弄大了?此事這是百口莫辯,最後都算在了朱熹他老人家的頭上,以至於現在關於朱熹扒灰的事情流傳甚是廣泛,完全顛覆了朱熹的形象,而且很有市場,很對人信以為真。

朱熹知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沒給自己辯誣,只是向朝廷做了檢討,「深省昨非,細尋今是」,灰溜溜地掛了冠,辭了職,走人了。從此,關於朱熹的種種醜聞開始流傳起來,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信以為真,但是康熙沒信、陸遊、辛棄疾等一大幫子文人志士都沒有相信。各位,你們信了嗎?

弗朗西斯·培根這個名字伴隨我走過了中學時代,他的著作《培根隨筆》可以說開啟了我嚮往哲學的大門,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鼓勵了成千上萬的寒門子弟。但就是這樣一個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近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偉大先驅,卻為了出人頭地不惜出賣良心。培根23歲時投靠了他的姨夫的政敵、英國女王的寵臣,艾塞克斯勛爵。培根表現的殷勤又忠誠,很快被提拔為英國下議院議員和艾塞克斯的私人顧問,並得到了巨額英鎊和一套別墅,從此開始紙醉金迷的生活,最後竟被債權人送進監獄。被艾塞克斯重金撈出後,由於姨夫的極力反對,培根沒有再被重用,失意之際,他的恩人艾塞克斯被眾政敵彈劾,培根見無利可圖,立刻變成了牆頭草,在法庭上指證艾塞克斯密謀篡權,但是他將恩人送上西天的美夢還是落空了。雖然如此,但是他仍然不死心,終於在56歲登上掌璽大臣的位置,57歲又成為皇家大法官,可惜他有才無德的本性並沒有改變,好景不長,最終因受賄、舞弊被判入獄監獄,終結了他政治生命。培根在學術領域的貢獻不容置疑,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出賣良知,投機鑽營的手段也令人不寒而慄,有才無德還不如無才有德。

有個小縣官特別的討人嫌,因為他在飲食上有一個癖好,就是每天要吃三百個雞舌頭。全縣人民為了他吃雞舌頭,養雞都養不過來,只好搬家逃離到別的縣去居住。這種暴殄天物鋪張浪費的小縣官怎麼會有名氣呢?因為這個小縣官就是「李紳」。

如果你對這個名字不大熟悉,那麼他當官前寫的詩你一定會知道的。那就是《憫農》。這兩首詩都是勸人要節約糧食的,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絕對可以說是家戶喻曉。

不知道他在吃雞舌頭的時候會不會想起自己曾經寫過的詩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自己一刀 的精彩文章:

哪些姓曾經盛極一時?
俄羅斯世界盃最新戰報

TAG:給自己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