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5 月下旬,上海首屆「創新創業世界博覽會」(WIEE)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開幕。創博會將持續一年(10 - 12 月暫停開放)。一年當中,將舉辦各類論壇、講座、展覽、創意文化交流活動。

創博會的重頭戲是開幕周的論壇活動,不少與設計相關的學界和業界嘉賓出席。包括認知科學領域的唐納德·諾曼(Don Norman)、《連線》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來自 MIT 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的肯特·勞森(Kent Larson),以及來自寶馬、阿里巴巴等公司的負責人。

5 月 20 日是同濟大學建校 111 周年,創博會也被視為獻禮校慶的一部分。111 個創博會的合作夥伴用集裝箱建成主題館,在嘉定校區的東側展示創新創業成果。

同濟設計創意學院承辦了此次活動。「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想像力,而設計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我們辦這個活動,請了各種各樣的人來講,實際上也是一個機會,把設計或者設計思考問題的方式擴展到更多的其他領域以及公共視野當中。」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這也是為什麼辦的規模這麼大(的一個原因),(如果)只有一群做設計的人討論設計那就自說自話太無聊了。」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婁永琪在開幕後帶領嘉賓參觀展館。

創博會除了開幕周的活動之外,還有四大板塊的內容:「創新創業主題展」、「創新創業暑期嘉年華」、「全球未來主題周」和「浦江論壇系列活動」。

主辦方將論壇的主場設在了一個碩大的氣膜當中,取名「智匯雲頂」。當天的開幕式上領導致辭、以及來自眾多合作方(包括大學、研究機構、設計團體、企業、地方政府)的致辭一樣不少。四天的開幕論壇主題包括未來趨勢、城市科學、未來教育和城市藝術。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其中「城市科學」這一場可以稱得上 MIT 媒體實驗室的專場,實驗室下屬的城市科學組(City Science)的成員輪番上台演講,主題涵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出行、居住、食物、能源等。「智能」、「演算法」和「優化」是主旨演講中的高頻詞。

不過,這不代表大部分演講者們贊同由上而下政府主導的城市規劃,恰恰相反,「城市規劃是一個過時的概念」,肯特·勞森(城市科學組的負責人)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主管的人們)習慣於過去幾十年的慣用做法……這是城市科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肯特·勞森在向唐納德·諾曼介紹 MIT 媒體實驗室的無人電動自行車(PEV)。

MIT 媒體實驗室帶來了一個由兩個集裝箱疊起來組成的展館,中間去掉隔板,形成了一個層高很高的空間——這是勞森的「靈機一動」;這個展館也是此次創博會最大的單一展館。他們帶來了與城市建模、模擬和預測相關的設計案例,以及一部無人電動自行車(PEV),後者可以根據已有的自行車道完成自動駕駛,載人或載物都可以。團隊希望這可以成為未來另一種出行方式,比汽車更便利、更環保。

寶馬提供的則是另一種思路:「總要有人生產汽車」。大中華區總裁兼 CEO 高樂(Jochen Goller)在演講中展示了一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將帶來哪些出行和生活方式上的變化:語音呼喚汽車出庫到位等候、聯網的導航系統自動分析前方路況從而選擇路線、如果路況不錯且有興緻司機可以自主駕駛一段、需要開會發郵件則切回自動駕駛、達到目的地後汽車自動找尋車位屆時再返回接人……

不過焦慮還是存在的:「與其預測未來,不如創造未來」——因為「人類出行方式正處於重大變革的十字路口」,高樂提到,「屆時遊戲規則勢必會被改變……中國在這場變革中將會是引導者。」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阿里巴巴副總裁劉松在講「從數據物理化(數字化)到物理數據化(物聯網)。

不只是出行,在許多創新領域,工業的、城市的,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的嘉賓都多次提到中國或者中國市場在未來創新領域的引導地位。「工業 4.0 」、「智慧城市」、「大數據」、「互聯網」是其中的高頻詞。

「如果中國的創新教育、創業精神可以持續下去,那它是可以成為引導者的」,前阿爾托(Aalto)大學校長、現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長圖拉·泰里(Tuula Teeri)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世界範圍內,我們(歐洲)需要革新,中國需要的是創造,非洲可能是重建,美國現在在走下坡路(指特朗普)。這並不是一個誰贏誰輸的問題,我們都需要重新開始(start over)」。

怎樣「重新開始」?教育一定是重中之重。

「好的教育,總體教育水平比較高。好的教育可以推動創新。以前佔據那麼大比重的諾基亞突然垮掉之後,許多人開始自己創業,自己開公司——(只有)當你達到那種教育程度的時候可以這樣做。」泰里說。

阿爾託大學在 2010 年成立,由三所建校超過 100 年的專業性大學組成——分別是赫爾辛基理工大學、赫爾辛基經濟學院、和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

據泰里介紹,他們在建校初期就開始與同濟大學合作,在 2010 年世博會期間,有 100 名藝術學生一路坐火車來到上海、同濟,建立了他們的第一間國際「設計工廠」,邀請業界的人帶著現實問題過來,學生們從設計的角度嘗試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將設計、工程和商業結合起來。」泰里說。目前,阿爾托在世界各地有了 13 間這樣的「工廠」。

這種機構間的合作往往人的因素很重要。

婁永琪與歐洲高校,包括芬蘭、瑞典和義大利的幾間高校有著不錯的私人關係和教職聯繫。他婉轉地表示:「(雖然)不能這麼說,(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大家不會因為 institution (機構)連在一起,最後到底還是人和人,誰和誰合作,而不是機構和機構合作,儘管他們合作的過程可能留下了很多機構的故事,但到最後人還是關鍵。」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香港理工大學展館內展示的與社會責任相關的創新成果——為防止街市火災所做的「排檔創新」。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與同濟設計創意學院學生共同完成的設計成果展展品之一。

同濟辦了一個持續很久的「創博會」,探討創新創業需要誰的參與

學校之間的合作是熱鬧且明顯的,不過創博會上,來自業界的合作方的「存在感」似乎就要低一些,他們的聲音主要在論壇上,而不是展館內。這可能也與學校創新教育和業界創新之間始終存在一段距離有關。一位來自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告訴我們,從四平路校區來到「遙遠」的嘉定校區,「主要還是想看看行業內在發生什麼,畢竟學校學的跟這些還是(有些距離)。」

「當你計劃將想法落地的時候,你會去開一家公司,而不是進入學術界」,勞森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你可以選擇跟一家已有的公司合作(或者不),可以選擇先做而不管有沒有批准——就像摩拜和優步做的那樣,也可以選擇先跟政府合作,取得批准,但我們(實驗室)做的沒到那個地步。」

同時,「設計民主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面向。

克里斯·安德森在演講中強調了「民主化」、「開源」、「業餘愛好者」、「 DIY 」及「平台」對於顛覆性創新的重要性。這種開放性和「民主化」也是唐納德·諾曼所看重的,他在演講中提到「傳統的設計是為了製造,而 21 世紀,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設計。」

「大的策略應該由政府來制定,而具體的細節,樓要怎麼建,路要怎麼造——政府當然也可以來決定——不過當地那些會因此受到影響並且有實地生活經驗的人能更好地知道怎麼來設計。這是問題所在。」諾曼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他接著說,「中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國家,你們有像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也有廣闊的鄉村,如果你走到鄉村,你也會遇到非常有創造力的人們,他們能夠自己解決面臨的一些問題。有些專業人士可能不願意見到這些,但(我想)為何不把這些(來自廣大民眾的)創意分享出來,鼓勵這種創新,這就是我想做的。」

攝影 / 張皇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容儀成了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新玩具,它是怎樣流行起來的?
華盛頓特區提高餐廳服務員的最低工資,這是不是好事?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