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善於進行戰爭設計,是一流軍隊的題中之義

善於進行戰爭設計,是一流軍隊的題中之義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現代戰爭設計,既要設計今天的戰爭,又要設計明天的戰爭和後天的戰爭。 以我為主的戰爭設計,不是一廂情願的戰爭設計,而是在搞透對手、自己、環境基礎上的戰爭設計。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發表的評論文章——

戰爭設計:極目未來戰爭地平線

袁 藝

要點提示

現代戰爭設計,既要設計今天的戰爭,又要設計明天的戰爭和後天的戰爭。

以我為主的戰爭設計,不是一廂情願的戰爭設計,而是在搞透對手、自己、環境基礎上的戰爭設計。

一流的軍隊設計戰爭,反過來講,善於進行戰爭設計是一流軍隊的應有之義。戰爭設計,顧名思義,是對未來戰爭作戰環境、作戰力量、作戰方法等進行預先謀劃和前瞻設計,主要回答未來打什麼仗、與誰打、在哪打、怎麼打、怎麼準備等一系列問題。戰爭設計通常依據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預判未來戰爭形態演變趨勢和軍事威脅,以常態化的戰爭設計機制、規範化的戰爭設計流程、系統化的戰爭設計工具和工程化的戰爭設計管理,最終形成戰爭構想、作戰概念、作戰條令、作戰方案、軍事需求報告等系列產品。

緊跟時代,把握現代戰爭設計特點

有戰爭就有戰爭設計,戰爭設計並非好戰,而是基於國家安全需求、著眼應對安全威脅而進行的戰略運籌。從歷史上看,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戰爭設計效果截然相反,日本《明治遺訓》、德國《德皇雄圖秘著》儘管對未來侵略戰爭作了精心設計,描繪了野心家侵吞世界的企圖規劃,但最終以可恥失敗收局。《論持久戰》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設計,與後來實際戰爭進程幾乎絲毫不差,反映了毛澤東軍事思維高超的洞察力穿透力。進入信息時代,戰爭形態持續演變,現代戰爭設計呈現出新的特點。

戰爭設計主動性增強。以往戰爭設計,尤其是實力較弱國家軍隊的戰爭設計,被動應對當前威脅的多,主動謀劃未來長遠戰爭的少。現代戰爭設計,既注重應對當前緊迫威脅,也注重瞄準未來戰爭下好先手棋,以爭取中長期軍事鬥爭準備的主動。

戰爭設計專業性更強。現代戰爭設計不再是某個戰略家軍事家、某一參謀團隊的奇思妙想,而是一項常態化的專項工作,戰略部門、參謀機關、軍事智庫共同參與,有專門的組織、專業的團隊具體實施。戰爭設計產品,是群體智慧的結晶,是系統工程的產物。

戰爭設計迭代速度加快。未來戰爭面貌日新月異,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多,使得預測未來戰爭難度加大。現代戰爭設計注重迭代開發,戰爭構想、作戰概念、作戰預案、作戰條令等滾動修訂周期大大縮短,以適應情況的快速變化。

戰爭設計更加細緻具體。以往戰爭設計通常比較概略,宏觀戰略層面設計多,微觀戰術層面設計少。現代戰爭設計,貫穿戰略戰役戰術,直達作戰體系的執行末端,形成了層次分明、內容銜接的系列化產品,體系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明顯增強。

找准坐標,廓清戰爭設計時間維度

戰爭設計是軍事學與未來學相結合的軍事預實踐。從理論上講,戰爭設計的時間跨度,是從下一刻開始延展至可預測的未來。現代戰爭設計,既要設計今天的戰爭,又要設計明天的戰爭和後天的戰爭。其時間維度由近及遠,大致可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時段。

5年內的近期戰爭設計,主要是針對現實軍事威脅和具體作戰對手,制定並適時滾動修訂各戰略方向作戰方案,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確保隨時可以開戰。通常是依據現有條件打仗,有什麼樣的武器就設計什麼樣的戰爭。擬製作戰方案是戰爭設計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是歷史的「一次性閃光燈」,使用一次就展現一場戰爭的結局,留給歷史的或是輝煌或是災難。5到15年的中期戰爭設計,主要是通過預判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找出潛在軍事威脅和作戰對手,結合可能擁有的武器裝備,針對性地創新作戰概念和提出戰爭構想,並做相應的戰爭準備。15到30年的遠期戰爭設計,主要是預測未來戰略發展趨勢、戰爭形態演變和軍事技術發展遠景,提出未來作戰概念,目的是依據未來打什麼仗,針對性地發展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

不同時段的戰爭設計,需求牽引重點不同。近期戰爭設計在時間上與軍隊建設發展五年規劃契合,應根據預先設計,提出軍事鬥爭準備應優先滿足的緊迫需求,在短期內集中引導建設資源投向投量向這些急需項目聚焦。中遠期戰爭設計,則主要是判明威脅找准對手,提出軍事需求,牽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為軍隊轉型提供方向指引。由此,在不同時段戰爭設計的需求牽引下,產生不同的軍隊轉型目標部隊。如英軍通常區分時段分別設計未來30年的概念部隊、未來10到20年的未來部隊、未來5到10年的重點發展部隊,並提出未來5年內的現實部隊能力需求。

以我為主,避免戰略設計走入誤區

戰爭設計的前提是對未來較為準確的預測,由於未來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或對手的刻意誤導,因而存在著誤判和偏離未來實際的可能,使得戰爭設計易落入陷阱或誤區。要避免在戰爭設計中犯錯,必須以我為主,努力做到三個「搞透」。

搞透對手。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暴力對抗,戰爭設計則是潛在對手之間沒有硝煙的超前博弈。以我為主的戰爭設計,不是一廂情願的戰爭設計,而應是在搞透對手基礎上的戰爭設計。研究對手時應力避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對對手研究不夠,忽視或者低估對手,對雙方戰略互動變化因素考慮不周,對作戰中對方可能行動預判不足。另一種是被對手刻意暴露的戰略意圖牽著鼻子走,迷失在對手設計的圈套里。當前,強國軍隊作戰理論創新十分活躍,各種作戰概念推陳出新,無形之中製造了許多混淆視聽的「技術迷霧」「戰略迷霧」。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對手時,既要鑽進去又要跳出來,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作戰理論和作戰概念背後的真實意圖搞清楚。

搞透自己。任何戰爭設計,都必須認清自身優勢和不足,立足自身未來可能具備的客觀條件。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優先發展導彈還是飛機的問題上,錢學森認為,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導彈是一次性運載工具,對材料要求較低,發展難度相對較小,因此應優先發展導彈這種戰略武器。這無疑是在搞透了我國當時國情和軍情後做出的正確選擇。當今時代,科技發展門類分支眾多,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面臨多種路徑選擇,戰爭制勝手段和途徑增多。這就更需要我們認清本國經濟實力、工業水平和科技優長等,擇優併合理組合發展作戰手段。

搞透環境。任何戰爭都是在特定環境中爆發的,只有把未來戰爭所處的戰略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信息環境搞透,才能在戰爭設計時趨利避害。未來信息化戰爭,戰爭空間不斷拓展,作戰環境早已超出傳統地形的概念,戰爭設計應充分考慮太空、深海、網路、電磁、認知等新空間新領域對作戰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完全認識和掌握傳統戰場環境的基礎上,把新型戰場的環境因素搞清搞透。

突破「黑洞」,推進戰爭設計範式轉換

未來戰爭形態的加速演變,給預測和戰爭設計帶來了較大困難。有的專家甚至預測,照此發展速度,未來可能會出現超出人們目前認知水平和能力的「認知黑洞」。當前,應按照理技融合的思路,推進戰爭設計範式的根本轉變,探索實現傳統軍事謀略與戰爭工程化思想的有機統一。

加快更新戰爭設計理念。改變以往戰爭設計重邏輯思辨輕數理分析的「哲學化」傾向,真正走開從定性到定量再回到定性的綜合集成法的設計路子,推動戰爭設計工程化。改變以往戰爭設計重宏觀頂層設計輕微觀底層落實的「務虛化」傾向,把頂層戰爭設計從戰略到戰役、戰術逐步細化落實,最終轉化為部隊實際戰鬥力,解決「最後一公里」不能落地的問題。改變以往戰爭設計重當下近期輕未來長遠的「近視眼」傾向,注重保持長期常態化跟蹤研究對手,在雙方戰略互動中進行連貫動態比較,以期在較長的時間趨勢軸上準確定位和認清對手。

健全完善戰爭設計機制。打通將先進作戰概念轉化為部隊實際戰鬥力的各個環節,形成從提出概念到成立試驗部隊、評估論證、演習檢驗、形成實案、專項訓練的新質戰鬥力生成機制。走開一線中高級指揮員、參謀人員和軍事科研單位合作交流、共同開發戰爭構想和作戰概念的路子。針對青年官兵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敏感的特點,開展群眾性作戰概念創新活動,及時捕捉官兵思想火花,形成新作戰概念的收集、梳理、上報、評估、轉化和推廣運用機制。

改進戰爭設計方式方法。借鑒學習外軍凈評估做法,綜合利用競爭優勢分析技術、場景分析方法、假想敵機制、模型模擬工具、逆向論證程序和多層次邏輯框架等分析和綜合手段,提高戰略預測能力。藉助深度學習、自主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發揮「電腦參謀」的輔助決策作用,提高作戰方案計劃擬制的快速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各級指揮機構運用兵棋推演、模擬模擬等戰爭設計手段的力度,檢驗作戰方案的風險和可行性,提高籌劃決策質量。加緊作戰數據工程建設,大量積累外軍數據、戰例數據、演習數據等,為戰爭設計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明天四六級考試,今晚如何踢出「臨門一腳」
女兵不是「菊外人」 確認過眼神,她們就是我要pick的人!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