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論語》 是一門百科全書式的學問

北宋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今日考證這句話是以訛傳訛的,與其說論語是一門管理學,不如說論語是一門百科全書式的學問。近乎倫理,又接近哲學,甚至像宗教。

剛日把它當作文學書來看,柔日當作哲學書來看,趣味種種,不暇道盡。忙時翻閱一二,閑暇通讀達旦。

朱子說,「讀《淪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讀論語手舞足蹈的,愛之深是必然會有的。

《論語》常讀常新,朱子說,「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這就是《論語》的魅力,越是深入,越是曲徑通幽,像潘金蓮開窗的回眸,讓人心痒痒,乃不知如何得止。然後句句研習,甚至逐條背誦,恨不能將《論語》章句融進自身血肉,其神養浩然之氣,其血脈養文思敏捷。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甘婷婷飾演的潘金蓮

有人說《論語》是中國人的人文語言。但凡中國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論語》的影子。我們出行要「游必要方」,長大會說「而立之年」,交友時要「言而有信」,學習要經常「溫故而知新」。《論語》就是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他讓每個人在不同年齡段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總是有想表達卻表達不出或者表達不能盡善盡美的時候。而他在兩千多年前就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準備了「講話稿」,想說的話,總有機會在特定的場合在心裡跳出來,好像他等在那裡,等著你想起他的話,似乎你想說的,他都有最精彩最走心的表達。

讀了幾遍《論語》,有時也會「抖書袋」。大仙是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作為文友書友的我倆志同道合,有一次我注意到她也在讀論語,而且也似「動情」,我便考她一句「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的意思,她說是「只擔心父母會生病就是盡孝」。我則認為這個解釋不對,說是「如果要盡孝,就要讓父母放心,不去做那些讓父母擔憂的事,只有疾病(因為是難以避免的)才會引起父母的擔憂」。兩個人各有見解,誰也說服不了誰,我也不讓,她也不服,只得作罷,岔開話題,現在想起,這段經歷真是有趣。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論語》的趣味

如果一本書沒有趣,這本書的生命力必然有周期。很多人認為論語是一本學究書,其實不然

沈從文曾說《水滸》中武松臨出差前,細緻安排武大郎生活的這部分「寫得好,家常,有人情」。這句話觸動共鳴,確實,水滸里打打殺殺,到處是李逵般「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的喋血。沈老這一點撥,《水滸》確實有了一絲溫度。相比之下,《論語》則處處顯示出人情味。

楊絳先生說過:「四書」我最喜歡《論語》,因為最有趣。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里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個一個樣兒,各不相同。

縱覽全書,孔子和他的學生們整天在一起嬉笑怒罵,為了學生稀奇古怪的問題做答疑,腦瓜子滴溜溜地轉。他們在一起講學問、發牢騷、鬧矛盾、聊吃穿、碰釘子,在背後誇這個那個,也背後說別人壞話。各色人物各有特點,形象生動、豐富、飽滿,躍然紙上。如子路的勇猛率直,顏回的好學寡言,子貢的聰明靈活,曾參的謹慎遲緩,宰我的尖銳古怪,都能給人留下很深印象,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整本書中,孔子與子路的有趣故事最多。

有一天孔子感嘆說:「大道如果不能推行於天下,我就乘坐著竹筏子到東海去遊盪,大概只有仲由能跟隨我吧?(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子路聽說這件事,很喜悅(子路聞之喜)。子路何人也,子路說到底就是孔夫子的貼身保鏢,他勇猛健碩,保護孔子多次度過生死關口。就這麼樣一個勇夫,得到孔子的一句表揚,他竟然像小孩一樣笑的樂開了花。

但轉眼孔子就打擊他,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子路總想好好表現得到孔子的口頭嘉獎,但是孔子不買賬,最喜歡教育的就是他,甚至耳提面命地說「由,誨汝知之乎」。

有一次,孔子誇他穿著舊絲綿袍子跟穿著狐貉裘的人站在一起卻不覺得慚愧(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路聽了就嘚瑟,天天念叨這兩句(子路終身誦之),孔子立馬潑他冷水,說那是應該的,沒什麼值得驕傲(是道也,何足以臧)。

最有趣還是孔子。

他會因為聽一首《韶》就三個月不曉得肉味;

他喜歡和朋友開玩笑,原壤有一次踞著腿接待孔子,孔子立馬用拐杖敲打這位好朋友的小腿,還戲謔道「老而不死是為賊」;

他還喜歡擺譜,孺悲拜訪他不想見,便差使門童告知生病不見客,孺悲正欲走,孔子就開始彈奏瑟並唱起歌,故意讓孺悲聽到。

最有趣的一次,孔子見南子,南子是一個「淫亂」的國君妾婦,孔子去拜會了她。子路很不高興,表明看不起他。孔子急了,忙不迭說道「如果我幹了壞事,老天會懲罰我,老天會懲罰我」。這對師徒竟然還慪氣,孔夫子眼見和子路解釋不清楚,一時著急竟然還要對徒弟發誓,真是有趣極了。

論語《述而》里,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這句話的背景在《史記·孔子世家》為: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音tuí)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大意是,宋國桓魋追殺孔子,拔掉了孔子講學的大樹。孔子和弟子們在逃跑途中,弟子們催促說,「師傅,能跑快點嗎?」孔子不緊不慢地說,「上天把德賦予我,桓魑這個人又能把我怎麼樣?」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論語》的歡樂

梁漱溟先生曾經做過「大數據」的分析,他注意儒家經典《論語》多「樂」字,卻沒有一個「苦」字。論語開篇就講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開門見山,直指快樂。猶初次見面,熱情洋溢,給人一種親和、溫暖的第一印象。

李澤厚在《論語今讀》里解析「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乃華夏傳統的精神核心,與西方「罪感文化」與日本「恥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易》里說「樂天知命」,所以中國人喜歡「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及時行樂,喜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山水之樂,喜歡「報喜不報憂」的豁達之樂。

《論語》一書在構建、塑造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中起到了首要的作用,經過兩千多年的沉澱和固化,每個中國人的基因編碼里必然有著《論語》的精髓和靈魂。而快樂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章節。

這種快樂偏重於精神上的逍遙快活。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種「不改其樂」是君子之樂,君子的魅力在於不為艱苦而棲棲遑遑,不為世俗而隨波逐流,不為物慾而蠅營狗苟。君子之樂,在心胸坦蕩,在堅守正道,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飯疏食飲水,曲躬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種樂台階很高,但非常誘人,是讀書人的理想,後世追隨者前赴後繼不可斷絕,在陶淵明的身上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在蘇軾的身上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君子之樂,在歷史的河流中交相呼應,隔空傳唱,超越時代,超越山河,映襯了人性的光輝。君子讓樂提升了品質,樂在君子身上找到了光澤。

這種樂的頂峰則是「朝聞道,夕可死也。」如果能立馬知道人世間的真理,便覺得此生足矣,死也死得開心。追求大道,追求真理,是君子的至樂,是人生意義的終極答覆。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論語》的魅力,它最直觀的表現則在孔子。

北大李零教授寫了一本論語講義,名曰《喪家狗——我讀論語》。他說的沒錯,孔子就曾經被人叫做喪家犬,他自己也承認過。

《史記》里寫道: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是笑著承認自己是喪家狗的。

我體會到了他的自嘲,他的無奈,體會最本質的,則是他的孤獨。

孔子終其一生,我們看到都是他四處奔走,他周遊列國,大半輩子都在推銷他的「大道」,推行他的救世理想,他渴望恢復周禮,重現三代之治,可春秋末年早已禮崩樂壞,但他政治理念總是無主招領。他並不氣餒,帶領門徒奔走相告,歷經生死考驗,「受厄陳蔡間,七日不火食」「桓魋欲殺孔」「與弟子相失」等等,但他概不放棄。

李零說過,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理想家園的,都是喪家狗。是的,他和他的理想「無家可歸」,只能自嘲是「喪家犬」,偌大塵世,他踽踽獨行,孤獨的身影在歷史中拉得很長。有時也會抱怨,「道不行,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轉眼不甘心,便反悔說「無所取材」。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長沮、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能易之」,晨門說:「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與?」這些反問,更加凸顯孔子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抱著對世間的大愛,哪怕戰火紛紛,也要竭盡全力推行仁政的理想,不管災難,不管衰老,「天下有道,丘不予易也」;天下無道,「雖千萬人吾往也」。

這種迫切救世而近乎頑固的行動力,這種樂觀積極不畏艱辛的心態,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格魅力,光芒萬丈長,照耀在歷史的天空,讓後世永遠瞻仰。所以司馬遷寫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論語》中有一章,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子路答不上。孔子回過頭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答覆葉公,說我是那種發憤忘食,快樂得忘記憂愁,快樂得忘記一天天老去的人(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這就是《論語》活的靈魂: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幸福,無非這四件事
儒釋道24大人生智慧,讀一遍影響一生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