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玉雕:方寸之間 大千世界

中國玉雕:方寸之間 大千世界

擲鐵餅者、斷臂的維納斯、大衛像……西方文明進程的側影被投射在了大理石之上;而在東方,華夏文明繁衍生息的足跡被細心雕琢在了玉石之上。

中國既是產玉大國,又是琢玉大國。玉雕是中國獨有的技藝,也是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已有7000年的歷史。玉雕講究因料施藝,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設計,各類雕刻手法的反覆琢磨,最終將玉石雕製成精美的工藝品。

好的玉雕作品是傳神的,有靈性的,或靜或動,或微小或磅礴,必有一絲氣韻藏在其中。

在故宮外東路的樂壽堂中,放置著一座氣勢恢弘、雕琢精細的「大禹治水(中國上古傳說)」玉山圖。玉上雕有重山峻岭、瀑布急涌、古木蒼松,正在鑿山導水的勞動大軍,再現了大禹率領民眾開山治水的壯觀場景。

這塊重達萬斤的巨型玉材出自距北京萬里之外的新疆密勒塔山,後經水路運往揚州,經過數千工匠之手,歷時十餘年,追述著數千年前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故事,實乃中國之瑰寶。

玉石天然的質地是溫潤,既沒有尋常石頭的冰冷堅硬,也沒有水晶石的耀眼奪目。它更像是凝固的瓊脂,柔軟而有溫度。不知道是玉石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還是中國人選擇了玉石作為他們精神追求的具象化身。中國古語有云「君子比德於玉」,將儒家哲學思想賦予玉石之上,玉成為君子的化身。古代,君子佩玉,無故不離其身,成為一時的風尚。

正如古語所言「玉不琢、不成器」。在中國人眼中,精美的玉石和玉器固然重要,但是由粗礪的原石中被雕琢出來的過程卻被賦予了超脫技藝本身更重大的意義,一如同被埋沒的君子被人發現。這種深刻內涵,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精神力量和追求,延續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美媒:中國雄心勃勃打造太空新絲綢之路
世界盃老兵迎來最終戰役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