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歲幼兒誤吞異物 泰安婦幼保健院消化內鏡精準取出

1歲幼兒誤吞異物 泰安婦幼保健院消化內鏡精準取出

19日下午,泰安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們經過近1個多小時的緊張施救,一枚大小等同一角硬幣的金屬異物從一名1歲多幼兒口中被緩緩取出。此前,由於大人疏忽,小孩在玩耍時誤將該異物吞下 。經醫務人員檢查,該異物卡在胃底,胃粘膜已經出現了糜爛狀況,如不及時取出,小孩面臨著胃穿孔的危險。

「當消化內鏡進入胃時,我們發現異物已經粘附在胃壁上,並且已經導致周圍胃壁已經出現糜爛。」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兒內三科副主任宋斌介紹。小孩前一天就已來到醫院,一直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之下,由於異物緊緊粘附在胃壁上,自主排出體外的可能性幾乎很小,醫護人員才決定通過消化內鏡將該異物取出。

由於幼童年齡較小,宋主任小心翼翼用異物鉗將異物夾住,前後經過1個多小時的時間緊張施救,最終將該異物取出。「各種東西都有,成年人基本上是吃東西時被一些魚刺或者骨頭碎片卡住。小孩子則各種東西都有,電池、硬幣、紐扣這些都很常見。」 宋主任介紹,異物如果卡在喉嚨,位置不深的話,一般耳鼻喉科就可以做簡單處理。但如果進入得比較深,如食道,或者卡得比較死的時候,就需要到內鏡中心處理。「一些比較軟或者細小的東西還容易處理點,但如果像電池就比較麻煩 ,電池堅硬,食道又很脆弱,很容易壓迫在一個地方上下不得,被壓迫區域又容易出現缺血壞死問題,嚴重了就要穿孔,就很危險。」

「很多人在遇到被卡的時候,喜歡吞東西,或者拍背,或者自己嘔吐,但其實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很容易適得其反,最好還是儘快就醫。」宋主任說,大部分異物都能夠順利通過消化道,最後隨著大便一起排出體外,不必要費勁取出。不過,如果孩子吞進的東西比較特殊,就要想辦法取出來了。

據了解,兒童吞入異物的情況一般分為三大類:氣道異物、食道異物和胃腸道異物。其中,氣道異物卡在喉管或支氣管處最危險。生活中,為了防止孩子誤吞異物,家長們除了加強日常看護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將細小物品放在孩子身邊,要告訴孩子不要把玩具等硬物放在口中。在孩子玩玩具前,要檢查玩具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做好各種防護。

同時,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內三科副主任宋斌介紹,還要注意盡量不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帶殼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類等;不要養成口含玩物的習慣,孩子吃東西時,不要驚嚇或打罵孩子;孩子哭鬧時,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堅果類食物;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玩具,盡量不要給幼兒玩易拆卸成小塊的玩具;小兒玩氣球時應特別注意,決不可將氣球碎片放在嘴上吸著玩;小學生應注意勿養成咬筆頭、筆帽等壞習慣。

宋主任提醒,兒童一旦誤吞異物,不要慌張及打罵孩子,要及時了解孩子吞下的是什麼異物,吞了多久,並應緊急就醫。當孩子出現咳嗽、憋悶的情況時,就可能是異物掉進氣管內,家長必須爭分奪秒採取搶救措施。另外,當發現孩子吞咽了尖銳物體後,就不要盲目進行自救,一定要儘快到權威的醫療機構進行取出。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九旬老人膽道長「石頭」,泰醫附院「無創取石」解危
臨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的最後告別,數萬人含淚看完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