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山大學科研人員在植物組織中發現納米金元素

中山大學科研人員在植物組織中發現納米金元素

植物含有金元素已經廣為人知。例如,科學家已經將一年四季開花的苜蓿植物培育成含有金元素的植物組織。如今,中國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並研究了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兩種植物物種的納米金元素顆粒的特性。

由Xiaoen Luo領導的這項研究發表在「環境化學快報」(「在天然植物組織中發現納米金顆粒」),並對金納米顆粒從環境中產生和吸收的方式存在影響。

Xiaoen Luo及其同事調查了一年四季生長的灌木苧麻(B. nivea)和一年或兩年草本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 研究人員收集並準備了兩種植物的樣品,以便能夠使用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專業分析工具對其進行檢查。

納米金微粒與另一種元素如氧或銅融合的微小金粒子在兩種植物中均有發現。在小蓬草中,這些顆粒的直徑約為20-50nm,並具有不規則形狀。灌木苧麻(B. nivea)中含金元素的顆粒為圓形,橢圓形或骨條形,邊緣光滑,5-15 nm。

「地殼中金的含量非常低,在採樣區沒有金屬沉積物,所以我們推測這些金納米顆粒的來源是附近使用金的電鍍廠,」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曹建金解釋道。

該納米粒子的大多數特徵與人造粒子的特徵相匹配,而不屬於天然存在的納米粒子,這將支持這一理論。 研究人員認為,含金顆粒直接通過植物的氣孔被吸收,表明金元素可以從土壤,水或空氣中積累。

「在天然植物組織中發現含金元素的納米粒子具有重要意義,表明可以利用新的手段來清理被納米粒子污染的區域,並且使用植物富集納米金微粒,」Xiaoen Luo說。

研究人員計划進一步研究植物中含金元素的納米顆粒的遷移機制,儲存位置和生長模式,並驗證不同植物對污染地區含金元素的納米顆粒的吸收能力。

文章來自nanowerk網站,原文題目為:Researchers discover gold nanoparticles in natural plant tissues,由材料科技在線匯總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材料科技在線 的精彩文章:

使用最普遍的天然材料實現大規模、可持續的3D列印
蘇黎世大學:新型邊緣導電型絕緣子

TAG:材料科技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