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有人說「水滸」二字其實不是指「水邊」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讀《水滸傳》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水滸『』除了這是一個書名之外,整本書從開始到結束,再也沒有出現過「水滸」這兩個字了。我們都知道,書名囊括本書一切,讀者一看書名就知道作者寫的是什麼要表達什麼,比如什麼英雄傳,什麼演義等等。據說《水滸傳》在翻譯成外文時,老外都不知水滸是什麼意思。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那麼,「水滸」到底啥意思呢?其實,我們中國人寫文章有一種慣用手法叫「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直白或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水滸」就是用典,我們來看一下其最早出處,它來自《詩經·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這句話記載的是,商朝鼎盛時代,「周」部族生存的黃土高原和西北邊陲,那裡土地貧瘠,周邊彪悍的戎狄民族和各部落又經常騷擾,周部族經常是食不果腹和面臨各種危險。商朝武丁時期,周部族的領袖——周王古公亶父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尋找新的生存之地。在亶父的帶領下,周部族歷經艱險,遷徙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省寶雞市)。這裡不但土地相對肥沃,而且擺脫了戎狄侵擾,周部族在周原開始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周王朝。

《詩經·大雅·緜》就是周人用來紀念和歌頌亶父對周部族發展貢獻的詩歌,詩中的「水滸」一詞指的就是後來供周部族居住發展的周原。因此,後世將「水滸」一詞引申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

知道了「水滸」的這個典故,再來看《水滸傳》,是不是就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眾好漢由於不能在正常的社會中生活,沒有了活路,被逼上了梁山,落草為寇,八百里水泊中的「梁山」便成了他們的安身之地,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家。我們知道作者意味深長,用心良苦了吧!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時期,當時統治階級驕奢淫逸,貪官惡吏橫徵暴斂,匪徒四起,盜賊白日不避於人,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老百姓流離失所,從上至下道德盡喪殆盡。深受忠孝仁義等儒家思想影響的施耐庵,既對貪官惡吏深惡痛絕,又對市井底層的人性迷失痛心疾首。

《水滸傳》體現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這一必然規律,但並不是為了歌頌農民起義敢於造反、敢於反抗的精神。施耐庵也沒有把這些人當英雄豪傑來描繪,他最主要還是在揭露各階層的醜陋人性,從皇帝,各級官僚小吏,商賈妓女,市井百姓,土匪盜賊等等都囊括在小說里。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水滸傳》更像一部心經,小說里描繪的一百零八將,與其說一百零八將各有性格特徵,還不如說他們就是一百多種最具代表性的人性的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難道這些醜陋人性還會少嗎?

剛開始一百零八將是被壓住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沒有被放出來恐怕是永世不得翻身的了,既然投胎來到了人間,那當然要經受人間的一番劫難。他們的出身,經歷,所受的教育等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殊途同歸,被逼上梁山。

這些人什麼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道不同則不相為謀,這些參差不齊的各階層人物,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各異,要叫他們坐下來聊到一塊,我看基本不可能。想想都明白,他們在一起既不是在「替天行道」,也不是為了「殺富濟貧」的革命目標從五湖四海來到一起的。他們在一起就是抱團取暖,就是共同出力搶一塊地盤,讓自己有一個住的地方,僅僅只是為了能夠活下去,他們湊到了一塊。

施耐庵在小說中不僅對統治階級進行了批判,對這些底層人群的醜陋人性也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可以說是各打五十大板。作者好像更傾向於企盼統治高層能過重新構建「忠孝仁義」的民族文化,以構建君賢臣忠,百姓有孝義信等三綱五常的社會。

看過水滸傳的人有很多,但你知道「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來看一下《水滸傳》魯智深最後坐化前頌: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好像是一種人生頓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