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本文編輯:萌芽兒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唐代:李珣

TEXT

鑒賞:

李珣,在花間詞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詞人。以小詞為後主所稱賞。前蜀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這首詞《草堂詩餘別集》著錄時,調下有題《巫峽》,又註:「一作《感懷》」,含思凄絕,很可能是後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雲》,當和《巫山女》、《高唐雲》一樣,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而詠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記·曲名》已予著錄,足見早在盛唐就已流行於世。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李珣《巫山一段雲》詞二首下,注云:「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爾後漸變,去題遠矣。如此二詞,實唐人本來詞體如此。」這首歌辭緣題發揮,保留了早期詞的特色。

起拍「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古廟,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廟。陸遊《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祝史(道觀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宮,猶離宮,帝王出京臨幸的宮室。這裡指楚靈王所築細腰宮遺址。《入蜀記》卷六:「早抵巫山縣,……游楚故離宮,俗謂之細腰宮。有一池,亦當時宮中燕遊之地,今堙沒略盡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麗。」從舟中遠望過去,彷彿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巒,行宮以碧水為枕藉。古廟、行宮、山、水這些景點,一經詞人用「依」、「枕」二字加以連綴,便構成了一個整體結構。接著,用「水聲山色鎖妝樓」句。把人們的視線吸引到了「妝樓」。妝樓,指細腰宮裡宮妃的寢殿,位於山水環抱之中。以少總多。這裡著一「鎖」字,給人以幽閉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生活在這個「不得見人的去處」的宮妃孤寂難耐的心境;復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過片緊承上片結句,以宋玉《高唐賦序》所說神女「居巫山之陽」,「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故事,極寫春秋易節、時序交替引起宮妃凄楚的內心感受。歇拍「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況聞見催人淚下的猿啼呢。以景結情,語淺情深。詞人藉助孤舟行客的感受,發思古之幽情,而其傷今之意隱然自在不言之中。

創作背景:

這首詞上片勾畫舟中所見,下片抒寫舟中所感。它以楚王夢見巫山神女為基點,隨意生髮開去。由細腰宮妃而行客,再由行客而推及自己,觸景生情,寄意幽邃,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現存的李珣詞里,它是一篇構思別緻的名作。

該詞當寫於前蜀覆滅(公元925年)後不久。詞人乘一葉扁舟漂流三峽,憑弔巫山細腰宮遺迹時,遙想千年往事,聯想起有關的傳說和史事,受宋玉《高唐賦》的啟示,有感而發寫下了兩首具有詠史性質的詞篇。本詞是其中的第二首。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唐代:王維

譯文

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注釋

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春來」句:一作「秋來發故枝」。

「願君」句:一作「勸君休採擷」。採擷(xié):採摘。

相思:想念。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裡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採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採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裡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係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採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髦服飾搭配 的精彩文章:

萌寶每天學詩詞

TAG:時髦服飾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