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點評:「刷足存在感」的VAR對世界盃究竟「是好是壞」?

點評:「刷足存在感」的VAR對世界盃究竟「是好是壞」?

中新網北京6月21日電 (馬元豪)當地時間20日晚間在喀山體育場進行的B組第二輪小組賽中,VAR(視頻助理裁判)系統又一次推動本屆杯賽朝公正性邁出了一步。與伊朗隊對陣的西班牙隊再度成為VAR的受益方。伊朗隊在第61分鐘獲得自由球機會,埃扎托拉希右腳低射球門中路得手,但VAR裁判認定伊朗越位在先取消進球,未被對手追平的西班牙最終1-0笑到了最後。

北京時間6月18日晚,2018俄羅斯世界盃F組首輪韓國隊與瑞典隊的較量在下諾夫哥羅德打響。憑藉裁判通過VAR技術判罰的點球,瑞典隊1-0擊敗韓國,全取三分。圖為瑞典隊塞巴斯蒂安·拉爾松在場上。 中新社記者 田博川 攝

雖然VAR是首次被納入世界盃比賽的裁判系統,但其僅現身7個比賽日中就「刷足了存在感」:法澳之爭為法國送上點球助其贏得首粒進球;「雙牙之爭」中人認定科斯塔進球前未對佩佩犯規固進球有效;秘魯、丹麥的比賽中認定丹麥球員禁區內絆倒秘魯中場球員奎瓦而送給秘魯隊一粒點球;韓瑞之戰中輔助主裁判定金民友禁區鏟倒瑞典球員並判罰點球助瑞典1-0絕殺韓國……

比分甚至整場比賽結果因VAR被改寫,自然是一方歡喜一方愁。受益方大都會從公平性的角度看待VAR對判罰起到的強力糾錯和避免「冤案」發生的積極作用,感慨VAR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公平競爭。瑞典隊教練安德松就表示,「對世界盃來說,確保公平競爭比懲罰一名出現重大失誤的裁判更有意義。我們等了那粒點球很久,但總算等到了。」

不過,歷屆世界盃中因人為判罰引發的戲劇性「冤案」恰恰也是世界盃的一大看點,有些因「人的不確定性」造就的一些美妙的戲劇性誤判甚至還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的經典瞬間。比如「上帝之手」事件——1986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中,「球王」馬拉多納用手將球打進英格蘭隊大門,當值主裁貝納塞堅定地判定進球有效,由此終結了英格蘭當年的世界盃之路。如果當時有VAR,或許我們就會失去一個經典的話題和瞬間。

北京時間6月16日18時,2018俄羅斯世界盃C組首輪法國隊與澳大利亞的較量在喀山打響。在VAR技術的幫助下,法國隊最終2-1擊敗對手,獲得開門紅。

不過有意思的是,對於本屆世界盃上使用VAR「糾錯」,「上帝之手」的親歷者馬拉多納卻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科技可以使比賽變得更加透明和公平」。馬拉多納說道。

VAR對比賽流暢性的影響是另一個令足球界隊VAR頗有微詞的原因。韓瑞之戰中,主裁判阿奎拉爾幾乎是在韓國隊完成一次反擊後才做出中止比賽和重新判罰點球的決定,法澳之爭同樣是在當值主裁庫尼亞收到視頻助理裁判的提示後才啟動VAR認定程序,並與喀山體育場的四萬名觀眾一同見證了首粒通過VAR判罰的點球。比賽至少為每次判罰暫停了半分鐘以上,確實對比賽的流暢性造成了影響。

世界盃作為世界級的足球大賽,自然是越公正越好。但世界盃同時也是一場全球關注的四年一度的嘉年華,或許相比公正性,球迷乃至偽球迷們需要的是更具觀賞性的比賽,以及能成為坊間談資的因「人的不確定性判罰」而犧牲些許公正的那些瞬間。(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數字化時代的寶潔供應鏈:實現千場千鏈精準化運作
北京國際設計周與墨西哥設計周簽署合作備忘錄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