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北人在上海

蘇北人在上海

彤管筆談

生活在上海或附近的老一輩一定聽說過江北人或蘇北人,他們「又臟,又愚蠢」,被很多滑稽戲當做笑話和嘲笑對象(Honig, 1990)。人們會把很多不美好的描述和蘇北人掛鉤。這不僅僅是一個當代現象,在儒林外史,浮生六記等清代筆記和小說也有相同記載。那蘇北人為什麼被歧視嘲笑呢?他們真的又臟又蠢?

最起碼我以及很多學者並不這麼認為,地域偏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而臟和蠢也是因時代而定義不同的一直到近代國家教育普及以前,大概80%以上的人不識字。在亞洲以及西方,在自來水到來之前,洗澡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香水正是因此而發明的,研究讓自己更加香比洗澡更加方便。中世紀歐洲處理糞便都直接往樓底下倒,十八世紀法國大使館還張貼公告牌在自己的辦公樓里告訴大家不要隨地大小便。(大家如果對於懶惰和禮儀的變遷感興趣的話推薦兩本書:The History of Manners禮儀的歷史,作者Norbert Elias德國社會學家;The Human Motor, Energy, Fatigue,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ity, 作者Anson Rabinbach普林斯頓教授;唐代基層文官,作者賴瑞和)

回到正題,本文將結合現有的學術研究,大清歷朝實錄,大清會典,申報(1870-1911),和北華捷報(The Northern China Herald, 由英國僑民Henry Shearman於1850年8月30日創刊,是上海境內第一份近代意義上的報紙),來討論一下這個現象的由來。

蘇北人是誰?蘇北人在江南地域是指長江以北的移民,他們絕大多數是難民。他們和愛爾蘭移民工一樣,因為經濟和政治的邊緣化在江南以及上海地區受到區別對待(Finnane, 1993).其他省份並不存在大規模對蘇北人的歧視。他們的邊緣化還要從1495年明朝給黃河改道說起。為了建立大運河保護山東段,黃河北部的分支被封住,促使了李河承受雙倍的入水量,黃河多次發生「奪淮入海」現象,經常引發洪澇災害。

蘇北地區災難不斷,沒有辦法種田或從事商業活動。到了清朝,這個問題越發嚴重。雖然明清政府都不停的嘗試救災,比如撥款三十到四十萬兩銀子,皇家親自掏腰包,但是因為技術和實施上的不利,從沒有根治徹底的解決問題。在1907年有一個上海英租界的管理人員Walter Kirton, 對這個難民問題很不解,親自去了蘇北,發現政府官員手裡除了一袋袋銀子,其他什麼都沒有,糧食也運不過來,物資匱乏,無法有效救災(Kirton, 1907)。

蘇北因此在明清和明國與貧窮掛上了鉤,很少出科舉考生。經濟上因為清朝的壟斷鹽業的政策,利益都集中在揚州的大鹽商手裡。當地居民只能坐著船一路往下游求生,到江南和上海地區。韓起瀾採訪了一百多戶蘇北難民以及後代得知:蘇北來的難民會先住在船上,因為沒有錢蓋房子。然後他們會掙錢蓋棚戶區,一點點改善環境 (Honig, 1990)。他們最開始只能從事著最底層的勞動,比如清理垃圾,做傭人,等等。

到了清後期,這個現象被國家主義的興起所加重。對比當時上海出版的中文和英文報紙,你會發現,對蘇北人的地域偏見只存在在中文的報紙里比如申報,英文報紙純粹的把他們當作難民,而且也和清政府一樣捐款募資出人力,想辦法實施人道主義的救援。他們也沒有在法律上差別對待蘇北人。北華捷報刊登了很多募集捐款的文書,但這個行動反而加深了在上海和江南當地人對於蘇北人的歧視。因為他們的存在代表了清政府的軟弱和治國不利,給政府抹黑了。所以對於蘇北人的歧視,要追述到清朝的治水不理,政治和經濟的邊緣化,以及外界對於他們的身份利用。

深度閱讀推薦:《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作者: 韓起瀾,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譯者: 盧明華。

(此文獻給那些被時代魚肉的人們)

參考文獻:

一手資料

大清歷朝實錄Daqing lichao shilu [Veritable Records of the Qing Dynasty]. 1965 [1937]. Manchuria Guowuyuan. Reprint, Taibei. Huawen shuju

大清會典Jones, William C. The Great Qing Code / translated by William C. Jones ;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ianquan Cheng and Yongling Jiang. n.p.: Oxford [England] : Clarendon Pres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rint.

Kirton, Walter. A Silent War. Shanghai: North-China Daily News and Herald, 1907.

申報Shenbao

字林西報The Northern 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 Consular Gazette (1870-1910)

Liang, Yu?an-sheng. The Shanghai Taotai: Linkage Man in a Changing Society, 1843-90. Honolulu: U of Hawaii, 1990. Print. (上海1842-1890 道台- 相當於市委書記,市長)

二手資料

Finnane, Antonia. The Origins of Prejudice: The Malintegration of Subei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1993 JSTOR Journals, EBSCOhost(accessed February 18, 2015). (Printed) (Antonia Finnane, 墨爾本大學歷史終生教授)

Goodman, Bryan. Native Place, City, and Nation: Regional Networks and Identities in Shanghai, 1853-1937.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1995. Print. (Bryan Goodman, 俄勒岡州歷史終生教授)

Henriot, Christian. Prostitution and Sexuality in Shanghai: A Social History 1849-1949.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P, 2001. Print. (Christian Henriot, 里昂第二大學歷史終生教授)

Honig, Emily. 1990. Invisible Inequalities: The Status of Subei People in Contemporary Shanghai. The China Quarterly, 1990. 273. JSTOR Journals, EBSCOhost (accessed February 18, 2015). Print. (Emily Honig,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歷史終生教授)

Honig, Emily. Creating Chinese Ethnicity: Subei People in Shanghai, 1850-1980. New Haven: Yale UP, 1992. Print.

Li, Lillian M.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 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s-1990s. Stanford, CA: Stanford UP, 2007. Print. (Lillian Li, 斯沃斯莫爾學院歷史終生教授)

Rowe, William T. 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Cambridge, MA: Belknap of Harvard UP, 2012. Print. (William Rowe 普渡大學榮譽教授)

Stephens, Thomas B. "The Shanghai Mixed Court and The Ming Sung Umbrella Case 1926." In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77-89. Schmidt Periodicals, 1987

圖片來源:Google

ps.作者被倫敦政經經濟歷史博士錄取啦!下一篇講述這一年讀研心得,以及申請相關事宜

此公眾號以原創為主分三大板塊:

彤管筆談:雜說,歷史,書單,電影,音樂

吾生有涯:人生心得體會

天涯若比鄰:旅行遊記

二維碼關注我們

博古徹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古徹今 的精彩文章:

TAG:博古徹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