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錫攝影師花了18年,拍攝了300多座古橋,最老的那座原來在……

無錫攝影師花了18年,拍攝了300多座古橋,最老的那座原來在……

生長在江南水江的你

還記得小辰光家門口的青石板橋嗎?

還記得孩提時代在橋上嬉戲打鬧嗎?

鴻聲丁公橋

這些老橋

有的已隨歷史變遷而消失

有的經歷風雨仍保存完整

......

而無錫有一位有心人

長達數十年、不辭辛勞

把這些老橋好生紀錄了下來

步龍橋

他叫朱曉光

在他的鏡頭下

有遠近聞名的歷史古橋

更有散佈於鄉間水田裡弄中的小橋

共有三百多座老橋

近日,《無錫老橋影像文獻展》

正在市檔案館一樓展廳舉行

展覽首次以多媒體「影像文獻」的方式

向公眾呈現了無錫留存於世的83座老橋

展覽將持續到9月9日

這些照片均來自朱曉光

來看看

這些老橋你認識多少?

宋明時期

大浦橋

大浦橋位於宜興市丁蜀鎮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單孔石拱橋,青花、花崗石、陽山石混砌。

鯨塘橋

鯨塘橋位於宜興市徐舍鎮鯨塘老街西端,橫跨鍾(溪)張(渚)運河之上,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錢鏊捐資首倡與李金募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錢鏊玄孫錢之遴捐資重修。鯨塘橋橋樑結構嚴密,氣勢宏偉,是宜興現存最大的石拱橋。

扶風橋

扶風橋位於宜興市芳橋街道(原芳橋鎮)扶風老街,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原是一座簡易石橋,宋代由扶風人氏竇氏發起修建,故名,明代天啟六年(1626)由狀元周延儒出資重建。扶風橋兩邊老街依然保存著明清期建築風貌,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揚名大橋

揚名大橋位於無錫市東絳鎮西約2000米(現城南路伽藍寺旁),南北向跨梁塘河,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代,三孔石拱橋,橋體用花崗岩砌築。拱券為縱聯分節並列式,橋面呈梯形。

雙橋

雙橋位於江陰市月城鎮雙橋村,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雙橋始建於明朝天順七(1463),當時的太寧鄉在現在的月城鎮轄內。雙橋由里人黃襄牽頭,眾鄉民捐資建造,為單孔石拱橋,由青石為橋的主要構築材料。

安樂唐橋

安樂唐橋位於江陰市徐霞客鎮馬鎮村唐家村東南100米處,跨跨湖塘河,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乾隆八年(1743)唐舜哲修,同治九年(1870)撥公款重修。1954年由當地鄉民牽頭募捐資金再次修理。

清朝時期

定勝橋

定勝橋位於無錫市南長街賀弄西端定勝河上,原名永勝橋,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代,單孔石拱橋。拱系縱聯分節並列式結構,花崗石和青石混砌,兩側各有橋耳4個,結構堅固,雕飾簡樸,望柱淺刻蓮花紋。

戈庄雙橋

戈庄雙橋位於宜興市官林鎮(原豐義)戈庄村,跨西孟河,宜興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呈「L」形,由大小兩座橋組成。大橋呈東西向,橋基為青石,橋面為花崗石,橋長22.1米。小橋呈南北向,接於大橋西堍北側,青石砌,長4.7米。

萬安橋

萬安橋,原名夏港橋,位於江陰市臨港街道(原夏港鎮)老夏港河上,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宋代,明、清兩朝多次重建。萬安橋是江陰僅存的古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老橋建築風格中最特別的大型石拱橋,雖然歷經滄桑,風貌猶存,為江陰橋樑中一絕。

伯瀆橋

伯瀆橋位於無錫市清名橋街道清名橋旁,始建於清末,由地方密器業、茶樓業主等捐款建造,是一座磚砌拱橋。

民國時期

中巷橋

中巷橋位於宜興市和橋鎮中巷村,宜興市文物控制單位。建於民國,單孔石拱橋,青石質,南北向,南偏西17度。

陸平萬安橋

萬安橋位於宜興市環科園(新街街道)陸平村十四組河西橋,宜興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民國六年(1917),單孔石拱橋,東西向,西偏南10度,花崗岩、青石混砌。

照片來自攝影師朱曉光

編輯:楊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錫博報 的精彩文章:

驚悚!運河附近有鱷魚出沒,重八十斤!抓到鱷魚的大叔說,不是第一次了……

TAG:無錫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