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希望之星」評委會主席評說英語新教育

「希望之星」評委會主席評說英語新教育

「英語水平越來越高,話題內容越來越雜,才藝表現越來越炫,傳統文化越來越強。」這是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資深評委張敏對剛剛結束的2018年度全國總決賽的概括。

從2000年至今,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整整走過了19個年頭,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當年的小選手們如今已經為人父母,開始關心起下一代的英語教育了。而本屆大賽中擔任小學低年級組評委會主席的張敏,在過去十年間也完成了從大學成人組到幼兒組共六個組別的評委身份「大滿貫」。「跨組別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從多個視角審視中國的英語教育,」張敏老師說:「高組別里發現的問題往往都能在低組別找到答案,這是個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些答案能夠指導我們在基礎英語教學中如何改進和優化。」針對本屆小低組選手普遍存在的問題,張敏老師按照比賽程序逐一做了記錄和分析。

【環節一】Personal Statement 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的環節包括兩項,都是選手提前準備好的:一是演講;二是才藝。

演講還是背誦?

因為是已備演講,所以孩子們都是有備而來,但比賽要求的「備」不是死記硬「背」,許多孩子的背誦痕迹過於明顯,賽前無數次的機械重複已經導致語調疲憊,毫無感情色彩;而某些孩子背誦的流利程度明顯超越了思維的速度,以致於發生卡頓後,不得不多次重複前幾句才能繼續下去。雖然期間有不乏精彩詞句,但顯然孩子們並沒有真正理解。記誦是英語學習的訓練方法之一,但一味的死記硬背毫無意義。

才藝需要創意

這是一個展示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性環節,非常有看點,尤其是小低組的孩子充滿童趣。雖然今年孩子們所選擇的才藝整體水平比往屆又有所提高,但重複率也同樣提高了許多,一天的比賽中竟然有6位小選手選擇了相同的內容與形式,經過TA們的反覆強化,評委們也都掌握了這門技藝:用一道數學題畫出一個小動物。其它內容形式雷同的還有幾組,顯然都是從網上搜來的,真正用心原創的不多。

【環節二】Impromptu Storytelling 即興故事

即興故事的環節是選手隨機抽取兩張圖片,用三分鐘的時間構思一個故事,用英語講出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雖然有三分鐘的準備時間,但顯然來不及像上個環節那樣死記硬背了,所以這個環節更能看出選手的英語基本功。而這個環節頻繁出錯的竟然都是一些低級錯誤: she/he、do/does頻繁口誤;故事講著講著就從英文句式過渡到中文句式……不在真實語境中訓練,生背語法公式同樣毫無意義。

缺乏想像力

這個環節除了考驗選手的英語外,想像力也很重要。評委們雲里霧裡地至少聽了十幾個get不到點的故事,最後在一句「Oh, it』s a dream!」中醒來,或許孩子們認為夢裡的事情不需要邏輯。我們的小學基礎教育大都沒有開設專門的思維訓練課程,所以孩子的想像力、創新思維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賴於語文、英語這些學科,這也是核心素養和國家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顯然重視程度不夠。

【環節三】Debate 辯論

老實說,這個環節對小低組的孩子們來說有些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邏輯還不成熟,英語輸出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選手論點不清晰,論據組織也比較混亂,有些選手辯到最後甚至忘了自己的立場。但不了解辯論規則、不懂得聆聽對手,盲目反擊,甚至個別選手存在人身攻擊的傾向,這些現象還是不應該發生的。老師如果能日常教學中設計一些小組辯論的活動,對學生的語言和思維都是很好的促進。

【環節四】Impromptu Response 即興問答

這個環節存在的問題與即興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缺乏真實語境下的語言表達訓練,在即興語言組織上就會錯誤百出。由於這個環節還涉及評委提問,所以聽不懂問題所答非所問的現象也頻繁發生。與母語學習規律類似,外語學習也是先聽說後讀寫,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上聽說訓練不足。

最後,一起回過頭來探究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

1. 在真實語境中掌握英語知識

背誦一些新概念之類的經典文章,訓練孩子的語感和語法基礎,本身沒有問題,但盲目地死記硬背毫無意義。語言輸入的目的是為了輸出,而輸出之前一定要有一個內化的過程,這就是理解。這就好比讓幼兒園的小朋友背誦孔雀東南飛,死記硬背也能記住,但除了用於表演外,絕不會觸景生情、出口成章,只有上了中學理解課文之後,才能正確運用。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有效的溝通一定是真實語境下真實意思的表達,在英語教學中,片面追求語言知識的學習,往往忽略了語境這個前提。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適合的語境與認知規律密切相關,所以在指導【京師新教育】課程設計時,特彆強調低級別About me、高級別My world等活動環節的設置要遵循孩子從自我認知到社會認知的規律,只有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能夠浸入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才能提升語言知識的學習效率。

2. 科學提高閱讀量,平衡閱讀結構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另一個重要途徑,但盲目提高孩子的閱讀量適得其反。國際著名的藍思分級閱讀指數(Lexile Framework)開發者美國MetaMetrics公司針對亞洲學生專門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大學入學的閱讀水平要求在1200L-1400L之間,而高中畢業的閱讀水平普遍在730L-940L之間,這意味著至少存在著260L以上的差距需要彌補,否則學生進入大學後將無法順利完成學業,所以增加英語閱讀量的大方向沒有錯,關鍵是科學性。

研究表明,75%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黃金增長點。當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達到75%,既不會讓學生因無法駕馭而失去信心,也能對學生現有的能力提出挑戰,激發閱讀和學習興趣。【京師新教育】參考藍思指數設計了七個級別的ODI(Oxford Discover & Imagine)分級閱讀課程,在加大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低學段側重故事類(Fiction)閱讀、高學段側重學科類(Non-fiction)閱讀。

根據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2-6歲的孩子還不具有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故事類讀物更能激發閱讀興趣; 7-11歲的孩子的邏輯思維開始養成,可以藉助實物進行運算、分類等簡單推理;而11歲以後,孩子的認知趨於完善,可以運用符號進行運算,並掌握類比、演繹、反思等更高級的思維能力。因此,根據學生語言與認知水平,科學配比閱讀材料同樣非常重要。

3. 重視語言展示、交際等語用能力的培養

比賽過程中所有即興環節普遍暴露出語言組織方面的問題,根本原因是平時在語言運用上缺乏訓練。現在不論留學考試還是新高考都非常重視口語表達,所以應該引起家長和老師的充分重視。

【京師新教育】在所有課程單元中都會設計1-2個Project或Think環節,不僅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而且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拓展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演繹等抽象思維以及語言交際、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經過這些訓練,演講、辯論以及口語考試中的presentation就不是問題了。

小低組暴露出來的這些英語學習的問題,事實上是當下中國基礎英語教育各學段的普遍問題,解決的關鍵在學校,不論是全日制學校還是培訓機構,在教學目標上其實是一致的:在外語接觸頻度嚴重不足的環境下,如何用有限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這是所有教學設計的出發點。老師的英語水平固然重要,但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更重要,否則學生豈不是永遠無法超越老師?

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優化課程與教學設計,兼顧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科知識、人文素養、思維訓練、學習策略等方方面面,這正是【京師新教育】一貫倡導的高效英語課堂。

【張敏簡介】傳遞教育創始人;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京師新教育首席學術顧問,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培生教育集團(亞洲區)、MetaMetrics(藍思)等多家國際英語教育機構學術顧問。歷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全國評委;持有劍橋大學國際英語教師最高等級DELTA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教育 的精彩文章: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你的格局,就是你的未來

TAG:騰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