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聚焦青少年體育與健康,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聚焦青少年體育與健康,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美媛 沈紫薇 尹志華 記者 李小偉)由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黨委書記汪曉贊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數據平台建設研究」暨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聚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青少年體育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研討會近日在江蘇省無錫市北高級中學召開。上海市東方學者講座教授、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陳蔚雲,密歇根大學教授戴爾·由里奇、貝弗利·由里奇,無錫市教育局有關領導及來自全國各省市教育局領導、教研員、校長和一線體育教師們共400餘人參與了此次會議。

本次研討會不僅有專家報告,同時還在會中穿插教學實踐,不少與會教師參與了各自申報課題的開題、階段性彙報與結題,內容豐富多樣,成績斐然。本次會議展現了近幾年來課題組的諸多成果,並通過基於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開發的KDL體育與健康優質課程首秀、「每天一節體育課」合作項目展示、運動智能監控系統的應用以及課題教師專業成長的表現四個方面向與會者呈現了一場豐碩的成果「大餐」。

成果一:基於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開發的KDL體育與健康優質課程,理念先進好評如潮

烈日當空,炎陽炙人。與會者齊聚無錫市華銳實驗小學田徑場,觀摩來自重慶、深圳與上海的6位一線體育教師進行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下KDL體育與健康優質課展示。

因為時間安排非常緊促,此次課堂觀摩每位老師僅有10分鐘,均為片段式展示,但上課老師們在有限的時間內依舊能夠將KDL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學當中,幫助學生在享受快樂、愛上運動的同時發展基本動作技能,令在場所有觀摩者眼前一亮。蔣衛老師的「柔韌與靈敏」將學生的柔韌訓練與靈敏度訓練相結合,改變以往體育課只注重傳授單一的技術、刻板教條、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強調知識技能的結構化;胡甘霖老師的「手運球」課堂融入豐富的情境,讓學生積极參与展示和比賽,激發學生對運動的熱愛;劉勇老師的「基本身體姿態與韻律」在歡快的音樂下,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在提高運動能力和參與運動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袁春老師的「親子嘉年華」在親子互動與比賽中,提高父母和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認知,促進親子積極協作,學會面對挑戰,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龔攀老師的「傳接球」幫助學生在遊戲與比賽應用中感受傳接球的角度與速度,體驗合作的快樂;王晶老師的「重心轉移與滾翻」利用任務卡練習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創編,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運動技能與創新並重,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天驕小學巨曉山校長說「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種培養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並根據兒童動作發展規律設計的一種結構化課程,科學而高效,是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KDL體育與健康優質課程教學實踐首次亮相

據課題負責人汪曉贊教授介紹,KDL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花了四年時間,有了很長時間的積累,是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的重要成果,是在遵循《課程標準》的主要精神、堅持季瀏教授提出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關鍵要素、依據兒童青少年動作學習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開發而成,注重知識的與技能學習的結構化,以「Know it(知之)、Do it(行之)、Love it(樂之)」為理念的一門新型體育與健康課程,目前已經完成了小學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三個學段,水平四和水平五學段也將陸續推出相應成果。

成果二:高校與中小學深度合作打造「每天一節體育課」,有效推進高校和中小學高素質人才培養

「每天一節體育課」項目由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和無錫市北高級中學攜手打造,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每學期派出數名研究生深入無錫市北高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堂,一邊學習如何教學,一邊幫助無錫市北高級中學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一舉措既有利於體育碩士研究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又為落實 「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國家政策和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提供所需師資,並做出了優秀表率。

隨著「每天一節體育課」項目的不斷推進,無錫市北高級中學的學校教育生態大大改善,形成了以該校為中心,向周邊中小學校輻射的實習基地格局。七年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全校學生高考一本與二本升學率增加了40%以上,運動隊建設水平得到有效推進。現在,「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模式已經在全國開始逐步推廣,教育部、江蘇省教育廳、天津市政協、無錫市政協以及各地高校領導等紛紛前往調研學習。

河南安陽市教研員房松老師對這一舉措讚賞有加,認為這不僅有利於研究生自身教學素養的提高,促進其職前的專業發展,也提高了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實施效率。

實習生現場教學展示

成果三:校企共同研發體育與健康課堂監測管理系統,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數據平台建設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與深圳教體醫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強強聯合,共同研發出成套的運動智能監測穿戴設備及功能完善的後台系統,並將其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實際中,科研反哺教學,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通過手環與心率帶等運動智能監測穿戴設備,可以將每個學生的實時心率以及整堂課的心率變化曲線和運動強度展示在大家面前。課堂中平均心率以及運動密度數據分析通過大數據平台進行多維度表現,為教師實時調整課堂內容與節奏提供科學的保障,並為專家評課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數據依據。

此次課題會議中,無論是KDL體育與健康優質課教學展示,還是「每天一節體育課」的現場交流,總課題組均運用了與深圳教體醫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最新成果——課堂運動強度監測設備「ECG125教學用心率帶」,對課堂展示都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反饋,為授課教師提供精準的課堂數據監測,以幫助教師更好了解學生心率變化情況,掌握學生運動狀態,合理調整課堂安排。】

成果四:全方位建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本次課題會議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6所優秀實驗學校分享了各自的綜合干預方案與實施經驗。除這六所學校外,課題組所有學校都能在課題組的指導與引領下,有效結合本校特色,創新出符合學校實情的綜合干預方案,不僅有效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同時還幫助教師們不斷成長。

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在課題組的指導下,曾有20餘位老師成功投稿2017國際華人體育與健康學會年會並被錄用,其中4位老師前往美國參會進行牆報展示,這對於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重大突破。

本次課題會議上,汪曉贊教授系統地向與會老師們介紹了《綜合性運動干預項目實施方案》,還安排有實驗研究測試數據統計分析培訓、課堂觀測-SOFIT數據採集培訓及考核、運動智能監測數據採集培訓、TGMD-3 基本動作技能測試培訓等。此外,國家社科重點項目有60所子課題學校在本次研討會中順利結題,24所第二批子課題學校進行了階段性成果展示,30所子課題學校完成開題。無論是開題、結題還是階段性成果展示,幾個月來,課題組均進行了一對一地指導,耐心地與每一位老師溝通與交流,幫助老師們修改和完善。這樣的研究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一線教師來說,都是第一次,有的甚至修改了三四十遍。

課題組自課題研究開展以來,一直非常重視教師們的專業成長,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教師提升研究素養,形成了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以課題研究為支撐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有效地促進教師們轉變為真正的研究型體育教師。

自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數據平台建設研究」暨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聚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青少年體育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研究啟動以來,總課題組深入一線,積極組織帶領全國各地的研究基地與研究學校進行兒童青少年體育與健康促進的探索與嘗試,包括開發優質的KDL體育與家康課程、打造活力校園、開展家校聯動及將運動智能監控系統應用於課堂教學等。這些健康促進行動干預方案的應用與實施,在全國產生了良好反響,對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產生了強大的引領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只要每一位體育教育工作者將這些研究落到實處,將會帶來非同尋常的影響力,有效解決我國青少年健康水平低下的問題,從而立足中國大地,解決中國問題,共創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新篇章,向世界提供中國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要聞:對無證無照超綱超前教育培訓說「不」
幼兒園裡的「老人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