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說到春夏秋冬四季,名著紅樓夢裡讓我們記憶最深刻的有兩個季節,秋天和冬天,秋天探春起詩社,眾人做菊花詩,螃蟹詩;冬天眾人賞雪品梅,蘆雪庵聯句,吃烤鹿肉。其實紅樓夢裡還用許多筆墨寫到了一個季節——夏天。

紅樓夢的夏天,集中出現在第二十六回到三十六回的十多回里,此時正在端午前後,正是天熱之時。我們看看紅樓夢裡的賈府之人,都是如何過夏天的。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吃西瓜

夏天吃西瓜,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解渴解暑的首選,是很多人的最愛,紅樓夢裡也說到了吃西瓜。第一次出現在原文第二十六回,薛蟠過生日,因為得了四樣難得的美食,覺得自己不能一個人消受,於是請了寶玉來一起品嘗。

薛蟠道:「……只因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誰知古董行的程日興,他不知那裡尋了來的這麼粗這麼長粉脆的鮮藕,這麼大的大西瓜,這麼長一尾新鮮的鱘魚,這麼大的一個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熏的暹豬。你說,他這四樣禮可難得不難得?那魚,豬不過貴而難得,這藕和瓜虧他怎麼種出來的。」

這個時節正是端午前後,天氣開始炎熱,於是西瓜成為當時人們送禮和食用的常見瓜果。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西瓜自五代時傳入中國。因從西域傳入,故名「西瓜」,其最早的發源地,目前多認為是非洲,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開始種植西瓜。

第三十六回,還寫到了一次吃西瓜,原文「這日午間,薛姨媽母女兩個與林黛玉等正在王夫人房裡大家吃西瓜呢。 」可見,明清時期,暑天吃西瓜,已經一種常見的清熱解暑之法。像林黛玉這樣體弱多病,禁不住寒熱之人,在這樣盛暑之際,吃一塊西瓜,心裡或許或稍稍好受些吧?

除了吃西瓜,夏天可以吃的,有降暑功效的果子也不少,三十一回,寶玉邀晴雯一起洗澡,晴雯拒絕後說「才剛鴛鴦送了好些果子來,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們打發你吃。」這些果子左不過是夏日可以用來解渴降暑的一些時新瓜果,而且是老早就「湃」在了水缸里的,吃起來自然透心涼。

在沒有冰箱的古代,夏天要吃的西瓜等瓜果,都會在水井或水缸里「湃」一下,去去熱氣,現在我們老家夏天還有這樣的習俗,有時候在井水裡「湃」出來的瓜果,其清涼之感比在冰箱里吃起來還要舒爽。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午睡

俗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每到夏天,人多睏倦,有午間小憩的習慣。二十六回,寶玉去瞧黛玉,冷不防聽黛玉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句子來,這時候已近夏日,黛玉正是午睡剛剛醒來,在那裡伸懶腰,這一切正好被寶玉看在眼裡,這正是天氣漸熱時令開始入夏的明證。

第三十回,盛暑之際,寶玉閑著無事,就踱到了母親王夫人那裡,有一段文字,更是寫盡了夏日眾人的午睡的情形:


誰知目今盛暑之時,又當早飯已過,各處主僕人等多半都因日長神倦之時,寶玉背著手,到一處,一處鴉雀無聞。……知道鳳姐素日的規矩,每到天熱,午間要歇一個時辰的,進去不便,遂進角門,來到王夫人上房內。只見幾個丫頭子手裡拿著針線,卻打盹兒呢。王夫人在裡間涼榻上睡著,金釧兒坐在旁邊捶腿,也乜斜著眼亂恍。

這段文字明確交代了這時候正是天熱之時,吃過早晚之後,各處都在打盹兒,且像王熙鳳這樣的主子,一到天熱之時,中午都會休息一兩小時,連那些婆子丫鬟,都無精打彩,王夫人也在涼榻上午睡,這儼然是一幅「盛夏午睡圖」。

正是因為人人睏倦,所以處處都鴉雀無聞,唯一能夠聽到的,應該就是蟬鳴了。所以,當王夫人醒來打了金釧兒,寶玉藉機跑了之後,來到園子里,只見「赤日當空,樹陰合地,滿耳蟬聲,靜無人語。」這十六個字,寫盡了大觀園裡的夏日情形。

三十六回,寶釵黛玉從王夫人屋裡吃完西瓜出來,寶釵去了怡紅院,也正趕上大家都在午休:


寶釵獨自行來,順路進了怡紅院,意欲尋寶玉談講以解午倦。不想一入院來,鴉雀無聞,一併連兩隻仙鶴在芭蕉下都睡著了。寶釵便順著游廊來至房中,只見外間床上橫三豎四,都是丫頭們睡覺。轉過十錦槅子,來至寶玉的房內。寶玉在床上睡著了,襲人坐在身旁,手裡做針線,旁邊放著一柄白犀麈。

這裡再次寫到一處「盛夏午睡圖」,寶釵想找寶玉聊天,以解午倦,沒想到怡紅院里除了襲人,就連兩隻仙鶴都睡著了,更不用說寶玉和丫頭們了。由此可知,盛夏午睡是自古就有的習俗,也是一種納涼消暑的方法。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洗澡

二十六回,寶玉被薛蟠以賈政的名義叫去之後,黛玉擔心,聽見寶玉回來了,就要去問問情況,黛玉走過沁芳橋時,有一段鮮活的風景描寫:


剛到了沁芳橋,只見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認不出名色來,但見一個個文彩炫耀,好看異常,因而站住看了一會。

這一段話說的是水禽在水中洗澡,詩里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從園子里各色水禽在池中浴水可知,夏天到了,這些水禽也感覺到了熱,於是紛紛下河洗澡。關於洗澡,很多人記憶最深的應該是碧痕伺候寶玉洗澡了。

第三十一回,寶玉從薛蟠處喝完酒回來,晴雯要去洗澡,寶玉就要跟晴雯一起洗,被晴雯拒絕了,可知此時天正熱,每天都要洗一次甚至多次澡,才能降暑。


晴雯…說:「……起來,讓我洗澡去。襲人麝月都洗了澡,我叫了他們來。」寶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還得洗一洗。你既沒有洗,拿了水來咱們兩個洗。」晴雯搖手笑道:「罷,罷,我不敢惹爺。還記得碧痕打發你洗澡,足有兩三個時辰,也不知道作什麼呢。我們也不好進去的。……」

由此可知,無論主子丫鬟,暑天都要洗澡的,且從對話可知,寶玉喝酒前已洗了一次,喝完酒覺得身上熱,看晴雯要洗澡,自己還要再洗一次,可見天真正熱了。

寶釵黛玉從王夫人房裡吃了西瓜出來,寶釵約黛玉去藕香榭,「黛玉回說立刻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可見在洗澡並不方便的古代,夏天也是要每日洗澡的,尤其是高門大戶人家。像黛玉、寶釵這些閨中女兒,自然更是要每日洗澡,保持女兒身體潔凈清爽。洗澡用的洗澡水,自然是要婆子們灶上燒了,再由丫鬟們抬進住在房裡。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納涼

古代沒有空調風扇,天氣炎熱,人要如何降暑呢?有一個最自然的辦法就是納涼,紅樓夢裡說到了四種最方便的納涼方法,一種是睡涼榻,一種是扇扇子,一種就是吹風,還有一種就是找陰涼地兒乘涼。

我們今人過夏天,也會有有竹床、水床之類的納涼工具,聰明的古人也有涼榻,前面說到的王夫人,「王夫人在裡間涼榻上睡著」,以及在院中乘涼的晴雯,「只見院中早把乘涼枕榻設下,榻上有個人睡著」,都是睡在涼榻上,這「涼榻」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竹床」,四面沒有護欄,比較矮,可供人小憩的一種坐具或卧具,明清時期最為流行。

古詩曰: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寫的正是古代盛夏時節,連日不雨,莊稼乾旱,農民心焦,而王孫公子,不知民間疾苦,搖扇納涼。扇子是古人夏日納涼必備工具,紅樓夢裡有多處寫到扇子。

比如寶釵撲蝶一回,此日正是芒種時節,這個節氣一過,便是夏日了,天漸熱,所以公子小姐們都拿起了扇子,後文晴雯跌扇,撕扇,以及小丫頭靚兒丟扇等情節,都明確說到了扇子,因為此時正是端午時節,天氣已開始炎熱起來,而扇子是最便捷適用的納涼驅蚊之工具。

三十四回,襲人到王夫人房裡回話,見「王夫人正坐在涼榻上搖著芭蕉扇子」,一句話交代了夏日王夫人的兩種納涼方法,睡在涼榻上,搖著芭蕉扇,由此也能看出天氣之炎熱。三十六回,鳳姐從王夫人那裡回完話出來,有一段關於鳳姐納涼的描寫:


(鳳姐)剛至廊檐上,只見有幾個執事的媳婦子正等他回事呢,見他出來,都笑道:「奶奶今兒回什麼事,這半天?可是要熱著了。」鳳姐把袖子挽了幾挽,跐著那角門的門檻子,笑道:「這裡過門風倒涼快,吹一吹再走。」

由此可知,若天熱無法之時,或戶外有風之日,還可以藉助自然之風納涼消暑。

夏天太熱,一般情況下,很少人願意出門,都在家納涼,但如果不得已出門,也多半不會頂著毒日頭,而是找陰涼地兒歇息。賈母去清虛觀打醮,賈珍找賈蓉不見,發現賈蓉等人在乘涼,說的就是賈蓉等人陰涼地下歇息消遣的情形:


賈珍…又問:「怎麼不見蓉兒?」一聲未了,只見賈蓉從鐘樓里跑了出來。賈珍道:「你瞧瞧他,我這裡也還沒敢說熱,他倒乘涼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廝便問賈蓉道:「爺還不怕熱,哥兒怎麼先乘涼去了?」賈蓉垂著手,一聲不敢說。那賈芸、賈萍、賈芹等聽見了……一個一個從牆根下慢慢的溜上來。

由此可知,這天不是一般的熱了,眾人都在陰涼地里,賈珍忙前忙後,又累又熱,看到自己兒子帶頭乘涼,心中自然不悅。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解暑秘方

除了正常的通過吃瓜果,扇扇子,睡涼榻、洗澡等降暑方法外,原文還說到了兩種解暑的秘方,一種就是寶玉給金釧兒吃的香雪潤津丹,從名字我們就能猜出大概,這應該是一種可以生津、解渴、降暑、清火的中藥。

這個潤津丹是寶玉隨身攜帶的,裝在荷包里,所以應該是類似於丸藥的形狀,是乾燥的顆粒狀物品,在燥熱難耐或口渴之時,含上一粒,可以立即生津止渴,大概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陳皮丹、檸檬丹、薄荷丹這些,口味是甜填的或鹹鹹的,吃了之後,嘴裡頓時感覺異常清涼舒爽。

黛玉體弱,跟著賈母清虛觀打醮回來,就中了暑,原文說「林黛玉昨日回家又中了暑」「中了些暑溽之氣」,既然中了暑,就必然要吃降暑之葯,二玉大鬧矛盾時,原文有一句話,說到了黛玉吃的解暑葯:


林黛玉一行哭著,一行聽了這話說到自己心坎兒上來,可見寶玉連襲人不如,越發傷心大哭起來。心裡一煩惱,方才吃的香薷飲解暑湯便承受不住,「哇」的一聲都吐了出來。紫鵑忙上來用手帕子接住,登時一口一口的把一塊手帕子吐濕。雪雁忙上來捶。

這裡提到的「香薷飲解暑湯」即是夏日中暑之後的解暑良方。 香薷是一種植物,藥用價值極高,用其做成的香薷飲,是一種食療解暑之湯,可用於治療因中暑引起的發熱,頭重頭痛,無汗胸悶,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等癥狀。

這裡黛玉身體嬌弱,又中了暑,剛喝了解暑湯,本就身體不適,結果因與寶玉一番口角,心中不自在,全部把湯吐了出來。嘔吐也是中暑的癥狀之一,可見黛玉之病,不僅怕陰雨天,也怕盛暑天。

從《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有關暑天的情節

除了以上文字,原文中還有多處文字,極寫夏日之熱。

第二十九回,王熙鳳說去清虛觀打醮,跟寶釵之間有一段對話,寶釵笑道:「罷,罷,怪熱的。什麼沒看過的戲,我就不去了。」鳳姐兒道:「他們那裡涼快,兩邊又有樓。……」從這段話里可知,寶釵是怕熱的,而且王熙鳳說清虛觀涼快,因為他們那裡兩邊有樓,即可以登高乘涼,這是古人納涼的又一種方法。

關於寶釵怕熱,後文二寶之間的一段對話,再次寫到。寶玉問寶釵為何不去清虛觀了,寶釵道:「我怕熱,看了兩出,熱的很。…」寶玉…搭訕笑道:「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由此可知,體態豐盈的寶釵,是極怕熱的,這跟我們今天說的胖子怕熱是一個道理。況且寶釵本身從娘胎裡帶出一股熱毒,要常吃冷香丸壓制,她的房間之所以布置的雪洞一般,正是因為怯熱之故吧?

清虛觀張道士說眾人要看寶玉的玉,賈母讓他領寶玉出去,帶給眾人瞧就是,張道士考慮到天熱,怕寶玉受不了熱氣熏蒸,就說:外面的人多,氣味難聞,況是個暑熱的天,哥兒受不慣,倘或哥兒受了腌臢氣味,倒值多了。這一點,跟賈敬之死時,寶玉為二尤擋著人是一樣筆墨,他怕「和尚們臟,恐怕氣味熏了姐姐們。」

寶黛鬧了彆扭之後,寶玉去黛玉那裡敲門賠不是,黛玉不讓紫鵑開門,這時候,紫鵑道:「姑娘又不是了。這麼熱天毒日頭地下,曬壞了他如何使得呢!」可知此時,天正熱,太陽正毒,這一處情節,又跟賈薔要去給齡官請醫生看病一樣寫法:(賈薔)說著,便要請去。齡官又叫「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地下,你賭氣子去請了來我也不瞧。」這都反映了盛夏之時的酷暑難耐,天氣極熱。

湘雲二進賈府時,正是盛暑之時,賈母讓湘雲到園子里去,因為園子里涼快。賈母向湘雲道:「吃了茶歇一歇,瞧瞧你的嫂子們去。園裡也涼快,同你姐姐們去逛逛。」湘雲勸寶玉讀書上進時,是「一邊搖著扇子」一邊說,寶玉怕老爺責罵,著急出去,忘了帶扇子,「襲人怕他熱,忙拿了扇子趕來送與他」,這些情節,都反映出了盛夏之時的光景,扇子是不能離身的,否則會熱的受不住。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讀紅樓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裡的五種父親形象,寫盡天下所有父親!
從《紅樓夢》看古代人如何過端午

TAG:少讀紅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