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個打油詩故事

三個打油詩故事

三個打油詩故事

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

由來之一:唐人張打油不過是一般的讀書人,有人說他是個農民,總之是個無名小卒。

但他的《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一鳴驚人,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打油詩體,名垂千古。

由來之二:中唐時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見大殿牆壁上寫了這樣一首詩:

「六齣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

大官讀罷,頓時大怒,下令緝拿作詩人。左右將其平日喜作這類詩的張打油抓了來。

為了證實該詩是否張打油所作,大官未急於治罪,而是令張再作詩一首。

那時安祿山兵困南陽郡,張於是便以此為題,脫口吟道:

「百萬賊兵困南陽,也無援救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

娘。」

三個打油詩故事

兩首詩如出一轍,大家聽了,哄堂大笑起來,連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終於破例饒了張打油。張打油從此遠近聞名。

後來人們常把這類以俚語俗句入詩,不求平仄對仗的詩作,稱為「打油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