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焦慮患者的認知療法

一個焦慮患者的認知療法

個人認為,本文不適合心理健康、只有微小壓力和焦慮、抑鬱狀況的同學閱讀!

身心健康的狀態是墜好的!

三思!

三思!

三思!

另外,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模式不同,如果未來真的陷入了負性情緒,應該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

病情描述:

極微小的抑鬱癥狀,不算病症:情緒低落,易激怒。最關鍵的是,明知自己情緒低落,卻無助,只想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嘴有點發苦。

在一周中出現了兩次抑鬱情緒,每次時長大概是小半天。

逃避社交:朋友圈不想點贊、不想發、不想回,微信總是撤回,總是思考、擔心、回憶某句話是否合適,是否傷害到別人。現實世界中不敢說話。

睡眠質量:差。每天早上5-6點起床,晚上嘗試10-11點入睡,但有時會起的更早,如4點多起。因為面對學習、實習、人際壓力,又對未來期望較高,對自己要求較高,一起來就會感受到有明顯的焦慮情緒。

工作學習焦慮狀態(校醫院確診的):在投入工作的時候,會期望去擺脫,去對抗這些情緒,儘快達到放下負性情緒的結果,但發現收效甚微,因為對抗本身就耗費很大,不是好療法。

嘗試過的事情:打電腦遊戲(僅是緩解),散步、跑步(比較有效),交流溝通(感覺只是暫時性的釋放,幫自己找到問題,不能根治,最終還是要靠自我緩解。但是與有類似感受的人溝通,更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其實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點焦慮感,有一些抑鬱感。畢竟我們還是小孩子就面臨一些壓力,到社會上還會面臨家庭等更多的認知任務,都是很正常的)

1.不貼標籤

搜了很多心理學(Knowyourself,簡單心理是最重要來源),學了一些人格心理。首先切記,不要用心理學名詞,人格特質類型,給自己,更不能給別人貼標籤。

2.給自己的思緒貼標籤?

曾經看一些文章,說對抗焦慮的一個方式是給自己的思維貼標籤。

我們日常中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小想法,很多認知療法會說,你可以嘗試給這些想法貼標籤,就會發現一些是有益的,一些是對當下狀態幫助較小的等等。

但我個人感覺是這種方式只是讓我們學會分辨各種情緒和想法,一旦跳脫出來,站在第三方視角釐清這些想法的時候,實際上還是無法一下子應對的。

想一下子排除負性想法,達到心靈澄凈的結果,這種認知任務本身就給自己帶來了壓力,期望本身就是過高的。

總之,這種療法,對我個人而言,對緩解負性情緒的幫助只是階段性,甚至間或起到一定副作用。

3.最重要的是正視問題,容許他人和自己的想法存在,並逐步改善

如果陷入負性問題,我們首先要做到正視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去對抗。

可以嘗試寫日記,在寫東西的過程中去探出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然後去正視它,去理解,這些都是正常的,都是暫時性的。但不能陷入過度的反省。

然後去尋找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去逐漸改善。切忌有一勞永逸的想法。要知道學業壓力改善是通過做好每天的任務,人際壓力是通過學會建立與他人良好的信任關係和交往模式,慢慢改善的,不能一蹴而就。

要有希望,自己曾經每天很開心,很有動力,明白只是暫時性的陷入陰天,放晴是一種自然的,可達到的情緒狀態,而且總有一天會達到,甚至很容易。

4.傾訴

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會有一些很負性,很怨念,很不耐煩,很委屈的感覺,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實際上這些東西有一定成分是天生的,可能與原生家庭有這麼一點關係。但我們不能苛責自己,更不能苛責他人。

在傾訴的時候,我儘力做到不把一些很壞的想法和家人、老師和朋友講。但在情緒很不好,或者身體疲累的時候,還是傾訴了一些。尤其是室友dy和老爸老媽,真的挺抱歉的,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們都能表示理解。

傾訴是能幫助你獲得,其實焦慮啊,抑鬱啊,是一種比較正常的情緒,大家都有的感覺;也能像寫日記一樣,分清楚你有些想法只是自己的猜想,其實和現實有一些距離。有些事情其實是沒有發生,也不會發生的。

在很沮喪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找到老師、家人、朋友,獲得情感支持。

5.做一些有益的其他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去逐漸建立正念

在很抑鬱很沮喪的時候,可能我真的是什麼都不想做

但走出去,買個水果,跑個步,洗個衣服,洗一個熱水澡這些其實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能幫助我們改善抑鬱狀況的。

要學會活在當下,不愧過去,不畏將來,走出去看看天空,看看樹木,都是有用的。

在焦慮的時候,要學會拆解任務,比如,這一小時,我就做這件事,甚至只是把這幾段文字,儘力寫好。

從完全理性的角度看,焦慮本身確實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勇敢的,慢慢的,把應激源,也就是導致焦慮情緒的任務本身完成好,但一定不能太責備自己。我們都是人,都有理性的時候,本身也有各種情緒,否則就成機器了。

6.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人本身就是有動物性,要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適量運動,健康飲食飲水,保證睡眠。

這兩天ddl挺多的,寫好就沒改,邏輯性沒那麼強,大家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思隨想 的精彩文章:

TAG:隨思隨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