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去日本旅遊必逛的這條街道,其實在 80 年代更加迷人

去日本旅遊必逛的這條街道,其實在 80 年代更加迷人

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走出原宿車站,馬路對面碩大的 GAP logo 顯得異常扎眼,其旁邊就是原宿最熱鬧的地方之一「竹下通り」。

這條僅僅 350 米的商店街里,每天都人頭攢動,一個緩坡下去隨著人流碎步前行,在東京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眼所及都信息量巨大,美食和服飾佔據了這條街上的大多數空間。

不到 10 分鐘的走馬觀花,出了商店街,街的斜對面不遠處,就是另一個在原宿大名鼎鼎的建築 「東急プラザ 表參道原宿」,前身也就是原宿中央公寓。

相比當今海外熟知的日本 KAWAII 文化和潮男們口中滾瓜爛熟的里原宿,之所以會喜歡這裡,更多的是對 1970 年代這裡每天發生的「化學反應」心神嚮往。

1970 年代夜間末班車結束後的原宿站

當年的原宿中央公寓

如今的東急プラザ 表參道原宿

時間追溯到二戰之後,美軍接手代代木練兵場舊址,並改建為美國空軍軍舍「華盛頓高地」而在原宿附近的表參道許多美軍官兵家庭為主的商店陸續開業,隨著 1950、60 年代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也逐漸興起了公寓大廈興建的熱潮。原宿、渋谷,恰恰是當時高級公寓建築最為集中的地區。

1970 年代的表參道

原宿站前步道橋

表參道沿線的豪華公寓群,成為當時雜誌拍攝模特最愛用的地點。而在 1960 年竣工的原宿中央公寓一樓就有一家充滿傳奇色彩的咖啡店「レオン」。

你發現 レオン 了嗎?

レオン 門前的年輕人們,出自《70』s HARAJUKU》

被稱為「原宿的接待室」的這家店,是來到原宿的年輕人平日喜歡聚集的場所。

伊丹十三、淺井慎平、操上和美等人當時都是這裡的常客,在咖啡館裡,你還能發現小澤征爾,以及鋼琴演奏家中村弘子。

自由撰稿人高橋靖子回憶「レオン」時曾講,那時候許多人還沒有預感到自己的未來是怎樣,和當時的年輕人一樣沒有任何差別,混在這家咖啡館裡。而在這裡曾走出過現如今日本服裝品牌的代表人物「川久保玲」。

有一天,靜靜坐在角落一旁喝咖啡的川久保玲突然說「我想自己設計衣服」,對於這句話高橋靖子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距離她成立 Comme des Garcons 差不多還有 4、5 年的時間。

模特山口小夜子和自由撰稿人高橋靖子

隨著 1964 年東京奧運會在離原宿不遠的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盛大開幕,來自歐美的海外文化也逐漸被年輕人接受。此前曾出版《70"s HARAJUKU》寫真集的作者中村のん被問到如何形容當時的原宿時尚時,他只回答了一個詞——「POP」。

咖啡館「cafe de rope」也是當時年輕人的另一聚集點

時間來到 1970 年代,三宅一生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山本耀司從巴黎深造回國,高田賢三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時裝店 Jungle Jap;《an·an》《non-no》《POPEYE》《Made in U.S.A》等一眾雜誌創刊,日本的時尚潮流文化也因此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

如果你之前看過 beams 40 周年的紀念短片,那麼對 City Boy、UCLA Style、Disco Style、Surf Style、Folklore 等這些在日本 1970 年代興起的風格一定不會太過陌生。

1975 年擁有強烈美式風格的《Made in U.S.A》正式創刊,是第一本全面介紹美國製造的日本雜誌,全面地介紹了服飾、汽車、家電以及食品等日用品,如今流行的日式「阿美咔嘰」風格起源大概也是從這本雜誌的影響開始,而當時高達 1300 日元的售價也成了一個不小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兩位核心編集長石川次郎與木滑良久在之後的一年裡創辦了如今素有「男性時尚教科書」之稱的雜誌《POPEYE》。

1976 年,以「Magazine for City Boys」為口號的《POPEYE》誕生,將美國西海岸文化帶進了日本。早期的 City Boy 風格因為受美國的影響比較深,所以比較偏美式休閑風,但是現在會更加多元化,包括運動、商務、休閑、戶外、軍事等元素的混搭。

雜誌中的美國現代生活和流行資訊,對當時的日本國內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1980 年代更是誕生了「POPEYE 少年」一詞,是指那些穿衣有品位,生活有追求的都市年輕男性。

《POPEYE》 40 周年紀念特輯還附送了當年創刊號的復刻版

《POPEYE》特輯:40 年後的西海岸

「Magazine for city Girls」

長筒棉襪、球鞋、戶外、漁夫帽、線帽再加上很隨意的 T 恤等,這就是典型 City Boy 的風格。

《POPEYE》主編 木下孝浩

相對更早創刊的女裝雜誌《an·an》與《non-no》通過時尚、美食、文化和旅行的介紹在當時迅速獲得了年輕女性的熱捧。《an·an》創刊年恰逢大阪萬博開幕,當時日本國內主打宣傳的「Discover Japan」,也讓個人旅行成為了一件特別時髦的事兒。

手捧這兩本雜誌 一個人出遊 的年輕女性也越來越多,這一群體被稱之為 「アンノン」族。

1976 年京都市西區「苔寺」,一群打扮入時的青年

《non-no》在發售之後便迅速成為日系年輕女性流行的代名詞,每期都會滿載各種時尚資訊,而《an·an》發展至今,「每期必看」的大尺度特輯絕對是大家購買的動力之一。

青春健康、滿滿運動風的美國西海岸式穿衣風格 UCLA STYLE,堅持耐用、實用主義的 HEAVY DUTY、受美國嬉皮運動和反戰運動影響的 FOLKLORE、張揚卻又時髦的 DISCO STYLE,這些在當時隨處可見的打扮,可以說和這些雜誌的創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beams 40 周年專題里各種 style 展示

那時的原宿地區沒有如今一樣的人山人海,但每個人都能在外來文化的浪潮中不斷前行,此前曾看過原宿服裝買手店 DOG 的 Manager 「CONVOY」 在 Instagram 上痛斥過現如今的原宿非常無聊,每個人都被「名牌」所左右,失去了個性,沒有了創造力。

好似這些攝於 1970 年代的寫真一樣, 那時的原宿更像那些坐在「レオン」里的青年:

充滿可能性。

無數的年輕人在這裡尋找著機會,相信可能的同時也正在創造可能……

年輕的舘ひろし

高中正義

30 歲左右的高橋吾郎

レオン咖啡館前,圖為模特鹿間ケイ

穿著 BOB DYLAN 的研ナオコ

happy end 樂隊,也是 1970 年代的松本隆、細野晴臣、大瀧詠一和鈴木茂

模特 Honey Lane

Sara Lowell

活躍在原宿的造型師們

迎來泡沫經濟的 1980 年代,燈紅酒綠,年輕人的時尚又因此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就有機會留在「愛買不買」節目里說吧…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核網 的精彩文章:

公司的內鬥紛爭,市場的變化莫測,《生化危機2 重製版》遲到了十五年

TAG:機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