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日本之所以不能佔領全中國,是因為這個

二戰時日本之所以不能佔領全中國,是因為這個

原標題:二戰時日本之所以不能佔領全中國,是因為這個


日本有許多熟知中國歷史的人,他們知道歷史上佔領中國的民族都先佔領了中國北方。他們無知的以為這是龍脈命運什麼的原因。雖然在著名的田中奏摺里說過,「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但是,這些日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讀書不肯下真功夫,從不學習經濟學心理學,甚至連基本的人性都不懂。


他們只知道佔領中國北方,卻不知道或者捨不得或者根本不敢,給錢給槍給貧窮的北方人,好讓他們心甘情願來當兵賣命。這是他們最致命的錯誤也是中國最大的幸運。


日本整個二戰,絞盡腦汁發動本土人口潛力,最後甚至開始徵召老頭子小孩子當兵。可就算這樣,也不過徵召了400萬軍隊。這點人數的軍隊,去控制那麼多佔領的國家和海洋,一個平方公里連一個人都沒有,豈不是痴人說夢?!要知道,當時亞洲單單中國就有徵召400萬軍隊抗日的能力。


日本愚人天皇,缺乏努爾哈赤更不消說成吉思汗,那海一樣寬廣的度量。總說什麼「大東亞共榮圈」,一個區區的東亞就算大了?這樣胸襟的人,當然不敢徵召朝鮮人台灣人東北人華北人甚至中國南方人,組成龐大的異族軍團,跟隨他打天下。


以為單憑藉日本島國貧瘠的人口資源,就能稱霸天下?自以為是加畏首畏尾,真正一個愚人。日本二戰不是敗給美國人,是敗在自己的小心眼。


再談日本在中國攻擊方向犯下的重大失誤。日本害怕異族軍隊造反,不敢使用異族軍隊,這種小心眼還能理解。可既然戰前就定下來從北到南的攻擊方向,而且這個進攻過程也很順利,東北華北都很輕鬆的到手,軍隊傷亡也很小。也和德國約好了一起夾攻蘇聯。為什麼突然改變進攻方向,在上海和國民黨軍隊打起傷亡很大的消耗戰?最後,又一次改變戰略,直接南下攻擊東南亞,結果被迫直接對上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消耗戰中,耗盡了日本本土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要知道臨陣變計是兵家大忌,日本為什麼這麼蠢?說起來,日本人還是太小心眼太貪財了。他們想獨吞戰爭勝果,壓根兒沒考慮利誘貧窮的北方人當兵,幫它北上攻擊蘇聯南下攻擊中國南方。它開戰目的就是為了搶錢。而且,這個錢只能天皇自己和一群財閥享用,連普通日本人都不能碰一下,何況異族人。所以,它佔領中國北方後,根本沒有認真進攻蘇聯貧窮的西伯利亞地區,幫德國盟友牽制蘇聯人軍隊。日本人打打小算盤,覺得這樣太吃虧,放棄了和德國約定的夾攻蘇聯的戰略。導致蘇聯人放心大膽的將幾百萬精銳部隊調往西線戰場,對付德國人。這是德國人戰敗原因之一。德國戰敗結果也間接導致了日本戰敗。日本人不覺得中國北方的窮人,是寶貴的財富。反而覺得北方的人口對於開礦辦廠發展農業來說太多了,要養活這些人更是很大的負擔。不如直接攻佔上海這些富裕的南方城市來錢快。中國南方農業收成好,養活佔領區人口比在北方容易,而且能輕鬆撈到更多財富,天皇和財閥們以為,打南方才最合算。



但他們沒想到,當時,日本在上海附近沒有機場,發揮不了日本的空軍優勢。南方縱橫的水網地形,大大限制了日本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隔海攻擊遲遲不能得手,造成後勤補給困難。日本失去了地利。他們更沒有想到,蔣介石會有勇氣選擇在上海進行全國總決戰。上海抗戰時,蔣介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悲壯決死戰宣言,極大鼓舞了全中國人抗戰圖存的鬥志。不但感召了全國的軍閥停止內戰,甚至紛紛克服種種困難,忍飢挨餓開赴上海,發起了對日決死戰。比如,許多壯烈戰死的川軍,死前穿的只是草鞋。在日本人眼裡垃圾一樣的中國人力資源,卻在上海在長沙在桂林在中國各地,不惜以幾比一甚至幾十比一的無畏代價,造成了日軍大量傷亡和物資消耗。日本失去了人和。

隨著戰局出人意料的拖延,日本戰前儲備的石油橡膠等戰爭必需資源消耗一空。天皇和財閥們被迫或者說故意把戰局轉向了東南亞等西方殖民地。在這裡,他們以解放者的姿態,輕鬆的接管了原來的西方殖民者佔有的各種資源和財富,填滿了天皇和財閥們的口袋,比如說橡膠林。但是,他們也在稱霸天下的路上越錯越遠。隨著佔領的土地增多,日本人可利用的人力資源反而越來越少,這簡直是笑話,也是一個悲劇。


當他們的軍鋒指向比較富裕的澳大利亞時,他們也終於遇到了蒙古人清朝人曾經遇到的「南方極限」。歷史上,清朝人和他的異族追隨軍隊分享財富時最慷慨,對他們也足夠尊重,所以統治存在達幾百年之久。蒙古人雖然分享了財富,但是不尊重追隨他的異族軍隊,所以存在的時間短了很多,在中國地區只有幾十年。日本人只發展了很少的異族追隨軍隊,而且既不和異族追隨軍隊分享財富,又不尊重他們,所以只佔領了東北二十年,中國南方地區八年。中共就非常好的避免了日本的錯誤,他們進東北後,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大搞土地改革,說白了就是給窮人送錢。東北人感激黨的政策,分到土地後踴躍參軍。結果,林彪帶領北方人組成的四野,在一個冬天的土改後,就神奇扭轉了東北不利的戰局,最後一直打到海南島,解放了全中國。


還說日本,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軍事經濟戰場敗給美國?這和他們忽視普通國人的利益,忽視團結更多異族人力量,有非常大的關係。反觀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軍事經濟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和他們比較重視普通美國人的利益,注意團結更多異族人力量,有非常大的關係。比如說石油,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油價算低的,老百姓負擔不重。在第二次伊拉克石油戰爭獲勝後,美國甚至大方邀請那些反對戰爭的國家們,一起重建伊拉克,分享伊拉克石油這個肥美的戰利品。最後,換取了各國對美國佔領伊拉克的默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V說事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最傑出的戰略家就是曼施泰因的得與失,告訴了我們什麼
二戰德國如果不犯下這錯誤,換做是你可以讓戰局轉變嗎?

TAG:大V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