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構建開放信貸服務平台,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構建開放信貸服務平台,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曾剛 李重陽

金融機構「單打獨鬥」不能適應普惠金融的要求

在傳統的信貸業務中,金融機構通常獨立完成從申請到放款的全部業務環節,這種「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在普惠金融領域存在著固有的矛盾性。普惠金融服務的客戶群體具有金融需求多元、地域分布廣泛且分散、風險複雜且識別成本高、金融素養和互聯網接受運用程度參差不齊等特點,所以,一方面要求金融服務機構針對某個客戶群體或者某個地區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其借貸需求、分析風險因素、開展金融教育,深耕細作;另一方面,為彌補成本、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又要求針對普惠金融人群開展的借貸業務要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只有「普」才能降低成本,從而讓利於民、「惠」及民生。然而,機構往往囿於其業務範圍、客群偏好、風控技術、服務網路、資金成本等方面的局限性,難於做到專業性和規模兼具,從而阻礙了借貸服務覆蓋面的擴大、客戶體驗提升和定價的降低。

面對這一問題,開放式信貸服務平台模式應運而生,為普惠金融的深化發展帶來積極啟發。這種模式依託於金融科技,將過去由單一機構獨立完成的諸多信貸環節模塊化,通過搭建開放式平台,連接資金方、資產方和在業務鏈條不同環節中各有所長的服務提供商,形成有機的借貸生態體系,在諸業務參與方遵循自身經營資質要求和機構間合作規範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各自在業務屬性、服務網路、數據積累、風險管理、科技研發、金融資源等方面的差異化優勢,以協同方式消除業務短板,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價格可承擔、體驗便捷的服務解決方案。

具體而言,借貸業務的全流程可以分為產品設計、獲客營銷、客戶准入、風險評估、增信、貸後管理等環節,大致可以歸結為資產端、資金端和各類服務提供機構三大模塊。資產方面,普惠金融服務的客戶主要可以劃分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低收入個人消費者和農戶等群體。相應地,產品設計也需要考慮申請方式是線上或線下、資金用途是消費類或經營類、擔保形式是有抵押或無抵押等諸多要素。在資金端和中間服務流程中,不同於一家機構在某個條線上展開全流程服務,平台模式可以廣泛地聯合不同領域中的優勢企業,協同完成借貸服務全流程。尤其在營銷獲客、風險評估與風險承擔、資金來源等流程中,不同機構各有其優勢與局限,而平台模式可以使其揚長避短,依託各自垂直化場景,進行差異化的競爭與合作。

營銷環節:平台可聯合各類主體協同進行

在營銷獲客環節,商業銀行主要依賴線下物理網點和客戶經理團隊開展人工服務,其優勢在於銀行多年來積澱的放心、可靠的品牌形象和大量的客戶資源,但是銀行也存在著流程複雜、時效性差等劣勢,其服務範圍僅能輻射網點周邊有限的區域,且由於風險偏好因素,銀行能夠提供的借貸服務存在下沉不足的問題。而小貸公司雖然能夠更多地下沉客戶群體,但是因經營地區或資本金槓桿限制,其服務覆蓋範圍受限較大。在線上擁有大量場景的互聯網公司能夠觸達眾多有小額、短頻資金需求的用戶,但是其獲客來源天然地被局限在互聯網活躍用戶群體中,大量不具備互聯網技能的普惠金融人群被排斥在外;同時,諸如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有中大額複雜資金需求的客戶群體,也難於在互聯網公司找到適當的借貸服務。

在開放式服務平台模式中,獲客環節可以聯合各類主體協同進行,通過整合內外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資源、消費類或經營類場景,多管齊下打造多維、立體的服務網路。比如在線上,互聯網公司擁有獨特的消費和支付場景,這些場景能夠增加客戶服務的入口、降低獲客成本,讓用戶在具體的消費場景中享受便捷的借貸服務。在線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可以發揮其廣泛的實體網點優勢、營銷人員優勢和地區經驗;行政部門的財稅結算、助農組織、公益性團體等都是優質的經營類場景入口,能夠捕捉小微、「三農」人群在生產經營環節中產生的即時資金需求。這種多機構、多層次的服務網路,彌補了傳統模式單一服務渠道覆蓋不均或不充分的短板,提高服務滲透率、人群觸達率,從而能夠擴大普惠服務的規模效應。

風險評估:平台擁有多類數據

風險評估既包含客戶准入諸如反欺詐等環節,也包括價格、額度、期限等貸款決策,這要求普惠金融服務機構既具備大數據基礎。也具備模型構建能力。在數據方面,銀行因長期服務優質客群,傳統業務下沉不足,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普通工薪人群和農戶的數據積累和風險判別經驗有限。小貸公司經營體量普遍較小,難以形成廣泛且大量的數據樣本。互聯網企業雖然擁有社交、電商、移動支付等大數據資源,但是缺乏與信貸行為強相關的金融數據,所以在中大額貸款的風險識別能力上仍然存在短板。

在開放式借貸服務平台模式中,自有平台數據、外部互聯網數據、評級機構數據與銀行、小貸公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的金融數據在判斷普惠金融人群信貸風險上的優勢被有效整合。用戶的線上行為數據主要可用於反欺詐等模塊,而金融數據與互聯網數據則能夠共同支撐信貸決策的制定。比如一個小微企業主,他可能缺少足夠的財務數據,但是保險公司所掌握的定期壽險繳納和車險保單數據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證明其風險意識、支付能力和欺詐傾向,而房產、車產等個人資產信息又能進一步佐證其償還能力,這類中長期金融數據無疑為信貸決策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信息。在風控模型方面,具備技術優勢的大數據徵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諮詢公司等已經在為行業提供定製化本地支持和私有雲服務,其公有雲技術也可以與借貸服務平台自有的風險量化模型協同工作,共同發力對小微人群進行精準、立體的風險畫像。

在風險承擔方面,由於普惠金融人群具有風險高、波動大等特點,單一主體如果自擔風險,則風險集中度太高,容易影響其業務盈利性和可持續性。平台模式促進了增信方與資金方的共同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服務,發揮保險公司、擔保公司風險分擔、風險保障的能力,並可以通過共保、擔保+保險等模式,服務更為廣泛、下沉的客戶群體。同時,普惠平台、增信方、資金方的風險模型可以交互驗證,使評估結果更為全面、準確,最終形成風險分散、成本可控、多方受益的風險承擔機制。

資金來源:平台可應需匹配

資金來源主要考慮成本和供給兩個方面。從整個行業來看,除銀行外,其他金融主體均非吸儲機構,資金成本普遍較高。高企的資金成本將直接壓縮借貸服務定價的下降空間。而平台模式可以聯合銀行、小貸、P2P等多種資金來源,根據借款人的需求和資質匹配最佳資金方案。一方面,通過信用保證保險、融資擔保等增信方式,在滿足銀行風險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平台可以引入其低成本資金,有效降低普惠金融人群獲取借貸服務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靈活、多元的資金模式下,小額貸款公司和P2P平台可以作為銀行資金的有效補充,滿足更下沉人群的融資需求。同時,多種資金來源還可以降低資金面波動對普惠金融人群服務可得性的影響,為他們引入持續、穩定的「源頭活水」。此外,借貸服務平台還可以與政府部門和非營利機構合作,在針對低收入人群、農戶、婦女等群體提供借貸服務、扶持他們創業脫貧的業務中獲得資金支持和財政資源傾斜,使資金成本和定價進一步下探。

在普惠金融業務中,單一機構任何一個環節的能力局限或成本高企都會對其業務規模化運營、可持續化增長形成阻礙,導致普惠金融業務推行受阻,難以持續下沉,造成發展瓶頸。在普惠金融人群借貸服務領域擁有豐富業務經驗的平台型機構可以採用開放式服務平台模式,依託數字普惠技術搭建平台、聚合生態鏈上各主體的比較優勢和資源、建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從而提高整體業務在獲客、風控、資金、貸後等各個環節的運行效率,實現運營成本、風險成本和資金成本的「三降」,使業務在穩健運營的前提下形成規模效應,並進一步攤薄單位成本,從而有序推動針對普惠金融人群的借貸服務真正由「普」及「惠」。(編輯 歐陽覓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3.2億套現案曝光!三人以花唄代人套現,數月獲利500萬,被抓了
警惕金融危機捲土重來之二:義大利危機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