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六次北伐而不能成功的原因,有這三點原因,很實際

諸葛亮六次北伐而不能成功的原因,有這三點原因,很實際

諸葛亮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的偉大理想,六出祁山北伐。那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片赤誠,不禁讓人為之動容。

當時與劉備在隆中對時,諸葛亮就已經構想出要匡扶漢室的三步驟:得荊、益二州,然後分別從漢中和荊州北上出兵,最後就是等到北方有變,伺機而動,然而這些北伐的條件,在諸葛亮行動時一個也沒有具備。那麼諸葛亮明知條件不具備又為何要 執意北伐呢?這也是實屬無奈,也是一種以進攻為防禦的策略。那麼導致北伐失敗的原因無外乎這三點:

一、進攻路線制約

益州作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自保有餘,比較封閉,漢中也面臨這個問題。無論是蜀國北伐魏國,還是魏國攻取蜀國,漢中作為緩衝地帶,漢中地形北有秦嶺南靠巴山,諸葛亮六次北伐的路線都是岐山方向,地形制約著進攻路線,魏國只要守住,遠道而來的蜀國就耗不起。

諸葛亮六次北伐而不能成功的原因,有這三點原因,很實際

二、魏國並不能很快滅亡

當時魏國佔領中原大部分土地,屯田興兵,人口眾多,無論是後勤還是兵員都優於蜀國。士族階級作為當時重要的階級,他們擁護魏國政權的統治,換言之也就是魏國的統治比較穩定,非蜀國能夠一力而能搬到,何況還有東吳在一旁覬覦。

諸葛亮六次北伐而不能成功的原因,有這三點原因,很實際

三、諸葛亮非將略之才

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又大於治軍能力,而治軍能力又大於用兵能力,讓一個人既能夠治理國家,又能夠帶兵所向披靡,是不是很難。諸葛亮是蕭何,但你不能讓他也是韓信。其對手司馬懿對諸葛亮有一句評價:「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也能說明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奇才,但不是將略之才。

諸葛亮六次北伐而不能成功的原因,有這三點原因,很實際

總之,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而數次北伐,成功與否並不是它能夠左右的,只有在北伐的路上蜀國才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