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國江南」「魚米之鄉」麻大湖的傳說

「北國江南」「魚米之鄉」麻大湖的傳說

在山東省博興和桓台縣之間,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湖中有鋪天蓋地的蘆葦,隨處可見的野菜草藥;紅綠相映的蓮藕輕輕搖曳;繁花朵朵,菱角浮水,稻穀垂穗,水鳥翔集,幽禽低唱。這就是被稱為「北國江南」「魚米之鄉」的麻大湖。麻大湖又叫做馬踏湖,錦秋湖,馬大湖。一個湖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名字呢?原來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最早的名字叫馬踏湖。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堂弟公孫無知篡位。第二年春,齊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

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當時,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也就是齊桓公。在戰鬥中管仲用箭射中了齊桓公的帶鉤,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要求魯庄公處決公子糾,把管仲交給齊國,由齊國處決。

管仲押送到齊國後,並沒有處死,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後尊為「仲父。」

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練兵強國。現在麻大湖一帶,是一處平原,就是管仲練兵的場所,在練兵場以南,有一點將台,練兵的時候,管仲就站在高台上,指揮著千軍萬馬。有時候,齊桓公也站在點將台上觀看練兵,因此,點將台又叫桓台。在管仲和鮑叔牙的協助下,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齊桓公有時候會盟諸侯,也在這裡,各國人馬齊聚,成年累月,這裡便成了低洼之地,逐漸形成了一個湖泊,因此就叫馬踏湖。

錦秋湖的名字,卻與大文豪蘇東坡有關。

宋神宗熙寧七年的初秋時節,新任密州(今諸城)太守的蘇東坡,來到了馬踏湖。一位漁民,駕著小舟,蘇東坡坐在小船上,盡情的觀看著馬踏湖裡的美景:湖中橫無際涯的蓮藕池,清風拂過,荷蓋翻翠,蓮盞搖妍,婀娜多姿,盡顯著一派溢美流馨的靚姿;湖面開闊處,水天滄溟,浮光躍金,似錦如練的粼粼水面正在翩然開屏,猶如西湖美景,他心曠神怡。

他叫隨從拿出紙筆,揮毫潑墨,寫了一首《橫湖絕句》送給了那位漁民。

貪看翠蓋擁紅妝,

不覺湖邊一夜霜。

卷卻天機雲錦緞,

縱教匹練寫秋光。

博興縣令知道這件事情後,欣喜萬分,從漁民手中索取蘇東坡詩文,取其蘇東坡詩中的「錦秋」二字,做為馬踏湖的名字,還請來石匠立了一塊石碑,石碑的正面刻著「錦秋湖」,背面刻著蘇軾的這首《橫湖絕句》。在麻大湖中還修了碑亭,把石碑立在裡面。從此,馬踏湖又叫做錦秋湖。

馬大湖的名字卻與王漁洋有關。

清朝康熙年間,桓台縣新城王家,出了一個大官叫王漁洋。王漁洋叫王士縝,號漁洋山人,他官至宰相,在朝庭上有王半朝之稱。

馬踏湖在桓台縣和博興縣之間,博興佔三分之二,桓台縣佔三分之一,桓台縣認為自己吃了虧,要求平分馬踏湖,為此,兩縣打起了官司。桓台縣把狀紙送到了王漁洋手中。

王漁洋春節前回到老家。他經過仔細調查,走訪了兩縣的老百姓,知道馬踏湖的邊界是自古以來已經劃定,想不參與此事,又礙於老鄉的託付,只好把兩縣的縣長和百姓代表召集到一塊,商議解決的辦法。

當時天氣寒冷,馬踏湖裡結了厚厚的冰凌,有人提出,用扔棍棒的方法解決。兩縣選出代表,每人手拿一根一尺長的棍棒,每人扔的次數相等,結合點就是邊界。

桓台縣的代表拿著棍棒從南往北扔,由博興縣代表監督,博興縣代表從北往南扔,由桓台縣的代表監督。

他們選出的代表每人扔了十次,棍棒正好落在相同的地點,桓台縣的代表一看,傻眼了,原來棍棒的結合點,就是原來的邊界。

桓台縣不答應了,大家看了看王漁洋,王漁洋說:「我看這樣吧,桓台縣和博興縣各選出代表,騎在馬上,還是桓台縣由南向北,博興縣由北向南,各抽一鞭,兩馬相遇的地方就是邊界。」

比賽開始後,代表各抽一鞭,兩匹馬開始奔跑起來,大家誰也沒有想到,兩馬跑到原來兩縣的邊界處,都停住了。

王漁洋看了哈哈大笑,對桓台縣的縣長和百姓代表們說:「你們看,這豈不是天意,天意難違,你們還是遵守原來的邊界吧,兩縣相鄰,和睦相處,比什麼都好。」

從此,馬踏湖又叫做馬大湖。兩縣的老百姓,各守邊界,互不侵犯,並且和睦相處。

麻大湖的來歷,源於一個神話故事。

在清朝雍正年間,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湖裡也乾的露了底,為了活命,人人紛紛外出逃荒。

沿小清河的人們,要越過馬大湖,向南走去,走到湖中心,看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手提花籃,來到逃荒的人們面前問:「鄉親們這是到哪裡去呀?」

人們紛紛回答:「樹挪死,人挪活,在家活不下去了,只好到外地去逃荒。」

姑娘笑了笑說:「此言差矣,這湖中食物上千種,隨處可以找到。」說著,姑娘扒開湖中的土地,露出了白如雪的提溜環,荷包薺,她拿在手中說:「此物湖中到處都是,何必外出逃荒,再說這湖中蘆葦地里,到處都有野菜,也可以充饑。」

有人問:「你是何人?」

姑娘說:「我姓麻,你們就叫我麻姑吧!」

一位老漢說:「麻姑,現在正是春播時間,家家戶戶連種子都沒有,拿什麼播種?」

麻姑笑了笑說:「今年大旱,棉花歉收,布匹、口袋明年都是奇缺的東西,種苘麻可代替。」

老漢笑了笑說:「現在赤地千里,哪有苘麻種子可種?」

姑娘笑了笑說:「要種苘,深挖井。」

大家正在體會著她的話,轉眼間姑娘不見了。

大家知道遇到了神仙,來搭救這一方百姓,都回到家裡,挖野菜,刨提溜環和荷包薺充饑,年輕人在老人們的指導下,四處挖井,並把挖的淤泥均勻的撒在地里。

一個月後,下了一場大雨,地理密密麻麻長出苘麻。秋天苘麻獲得了大豐收。人們都賣出了個好價錢。

人們為了感謝麻姑的救命之恩,在湖中修建了麻姑廟,並把馬大湖改為麻大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服飾文化——春秋戰國穿衣,衣服的真正開始!
【古玉天地】古玉鏤空製作——戰國時期

TAG:春秋戰國 |